电影《搏击俱乐部》--自我博弈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点击关注

图片发自App

1

《搏击俱乐部》是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于1999年发行的一部悬疑惊悚片,电影改编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说,由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海伦娜·伯翰·卡特等主演。这是一部充满精神分析味道的电影,充满子人格的味道,比较精神分裂,主人公自己跟自己的子人格的玩得不亦乐乎,激烈的自我博弈,就象《射雕英雄传》里的周伯通,左手与右手互博,玩得不亦乐乎。

在电影结尾处,透明落地窗前,当杰克轻轻拉起玛拉的手,面对窗外通天的爆炸烟火,不失幽默的说:“我们相遇的时候,正是我人生最诡异的时刻”。

图片发自App

2

其实,谁跟谁的相遇,不是在生命中最诡异的时刻,我跟这部电影相遇的时候,也是我的子人格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刻,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子人格们在赤裸裸的自我博弈,酗酒自残。看完这部影片,我看到了这个自我博弈,子人格们,都在争夺生命主权,争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权力。 在心理学自我成长的路上,我跟我的心理督导师武新忠相遇的时候,就是子人格们自我博弈的最严重的时候,有时,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子人格出现在督导面前。那时,我不感觉是我的事,我认为是心理督导师武新忠的事,每次都变化,每次都不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是拥有我们的物质身体。当自我功能不完善、主人格功能很弱的时候,就会象主人公这样了,被子人格掌控,做出很多自己意识不到的毁灭性行为。

影片中的杰克是一个充满中年危机意识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再加上他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十分颓废。为了摆脱失眠症的困扰,他自愿参加了一些团体治疗,比如绝症患者的组织,通过聆听绝症患者的垂死挣扎来激发自己内心压抑的情绪,每次哭完后就可以得到失去已久的睡眠。

依靠着这种变态的方式,杰克得到了几次安稳的睡眠,直到那个叫玛拉的女人的出现——一个有着同样癖好的女人。杰克在各种绝症组织中都可以发现玛拉的身影,甚至是只属于男性绝症患者的睾丸癌俱乐部中也有她的介入。于是杰克再度回复到了先前的状态,失眠,对生活绝望,每天看着邮购目录,看着他最喜爱的家具。

杰克是极度现实的,他称呼飞机上所遇到的乘客为一次性的朋友。一个偶然的机遇,他结实了一个和他拎着同样公文包的男人——泰勒。当杰克的家被火灾吞蚀后,他拨通了泰勒的电话,为的是找一个能住的地方。泰勒是聪明、本分的杰克的极端反面。这种打斗在后来渐渐地发展成为了一个搏击俱乐部,所有压抑的人都可以在这里通过赤裸裸的斗殴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从中得到重生。

在后面的剧情中,我们发现泰勒这个人物仅仅是杰克的一个人格分裂版本,是杰克的子人格。家是他自己放火烧的,可是他不知道。与此同时,搏击俱乐部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起来,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组织。杰克的人格分裂也更加严重了,他被子人格所掌控,以至于他和玛拉发生了关系都不清楚。

玛拉迷茫地看着他,认为他简直是疯了。玛拉只知道泰勒,而杰克就是泰勒,但杰克却不知道自己就是泰勒。他完全人格分裂了。

泰勒哲学在不断地通过搏击俱乐部推广,所有人都在宣泄,都在革命,引发了大范围的暴动。杰克渴望逃离,他报警了,但是警察却称呼他为首领,他彻底地濒临崩溃了。整个世界在他的眼中都是疯的。这是他与自己内心的斗争。

图片发自App

3

黑色幽默和辛辣的风格充斥了整部电影;快速的镜头切换显得极其残忍。从片头立刻进入的闪回,在经过大量镜头切换后终于回到了影片最初开始的地方。杰克将子弹送入了自己的脑袋之中,泰勒被打死了,而杰克只是从嘴里吐出了一口青烟。

物质文明下的人格分裂,通过一种自我毁灭以求达到重生,所有被压抑的人群通过毁灭的方式来抛弃一切,寻求重生。

《搏击俱乐部》展示的是一个荒诞的世界,是被物质文明所压抑的广大人群的呐喊。

杰克是一个完全的精神分裂者,而泰勒仅仅是他生命里黑暗欲望的一个合成体。杰克想做却不敢做的,将由泰勒去做。而在他清醒的时候,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泰勒的作为,于是,此时充满善念的他会去企图阻止泰勒所做的一切。人们就是这么矛盾的生活着。

生活在物质时代中的我们,每天都被压抑着,上学,工作,恋爱,结婚,凡人必经的人生轨迹。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和心中的泰勒不断地斗争着——本我和自我的斗争。

图片发自App

4

以前,在我写得文字中,从来都不是以第一人称“我”出现,每篇文章不管长短,每个人物都有名字,连动物也会拟人化的名字,有一次写过一篇《猫咪青若的梅花扇》,就是一只叫做青若的猫,在找它心爱的梅花扇的故事;还写过恐怖系列《小爱》,小爱生活在血淋淋的恐怖里。

跟我的心理督导师武新忠,一起回顾这段历程的时候,我看到,其实,每个有名字的人物或动物,都是我的小子人格,而当心理督导师武新忠要求我,以后写文章,要用第一人称时,我的感受是,一开始竟然写不出任何字来。

比如“猫咪青若失去了它的梅花扇,它很痛苦,它的心都碎了。” 这样写的感觉,尚好,一只猫咪痛苦了心碎了,好象跟我没啥关系,这在专业上称为“移情”,把自己不能承受的内心痛苦转移到其他人、事、物中,而我把我自己的情绪转移到了文字的字里行间,转移到我创作的故事中的人物身上,依然是一种逃避,依然是一种不能面对。

将文章换成第一人称,全然不一样了。变成“我失去了我的梅花扇,我很痛苦,我的心都碎了。”

一开始,我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来的,心似针扎一样的疼。

这让我要直面自己的痛苦,直面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创造出一个子人格猫咪青若去替我痛苦。在换成第一人称写文章《小爱》时,我经常是哭着写,那种痛苦,要自己真得来面对,是很难的。

这个过程,让我看到,子人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又是如何被喂养起来的。感谢我的心理督导师武新忠,帮我在一群子人格中,确立了“我”,而有了“我”,才能感知生命的存在。

在以“存在主义”为专业背景的情况下,人是主体,是自己的主人,存在与自由是统一的。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做为一个人,怎样活着,是永远的话题。有的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醒悟到自己还没有活过。

那么怎样才算真正活过呢?要让自己对这个世界有贡献,要绽放自己,活出生命的自由、丰盛、富足,而不是处于斤斤计较、内心匮乏的状态。

影片的一个巧妙之处在于:玛拉在场时,杰克和泰勒从来不曾同时出现。这是证明泰勒和杰克是同一个人的重要证据。在这一点上,导演实在是处理得太妙了。 可是杰克不知道,他说:很奇怪,玛拉跟泰勒从不同时出现在我面前。

一如,我跟我的心理督导师武新忠之间,我不认为我在变化,是不同的子人格在,而是心理督导师武新忠每次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

个人体验之于咨询师,是多么的重要!你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生命深处的痛,清理伤口,才能去跟来访者共情,陪伴来访者走到那生命深处去。这并不是说,咨询师,一定要自己经历过所有,象我这样的,是荣格型的,属于受伤治愈系。

电影里面有个片段:泰勒对杰克说,让玛拉走!

杰克就回到了小时候,父母那段不幸的婚姻里,他总是当父母的传话筒,他父亲对他有暴力,弱小的他无法面对痛苦,便创造出泰勒这个子人格替他来承担痛苦,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个子人格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加,终于可以替代主人格了。

写到这里,我终于懂得了那句话:精神分析是一门人格鉴赏学。

图片发自App

5

印象里,原来我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但那时是当恐怖片看,看完了觉得镜头晃晃的,变来变去,明明是泰勒跟杰克在打架,但是监控器却是杰克一个人在挣扎,到最后也不知道,是什么。

学了《精神分析》,具备了心理学的基础后,再来看电影才看懂了,原来,这是一部人格分裂的片子,很有深度。感觉,马上不一样了,感觉到每个电影故事里面的不平凡,让我开始知道,生命不止是以年龄来论的长度,它还有自己的深度。你在个人的生命里能走多深,就能对这个世界,理解有多深。

精神分析,是用身体来学的,在个人体验没积累到一定时候,是看再多理论书也感悟不到的。

这个世界是很棒的世界,只要你敢于前行,就会有人陪伴你前行,不是吗?

关于子人格如何整合,好象,又是另外一个部分了, 如果大家继续关注我的文章,我们会慢慢的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搏击俱乐部》--自我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