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之下

冰山之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开心过了?那种彻头彻尾地开心,开心地像个孩子一样。还是只是会淡淡一笑,觉得应该开心,但就是开心不起来。

      你有多久没有真正地轻松了?就是那种感觉身上没什么负担,轻装上阵,充满从容。

      我们的身体会有各种保护机制。我们的心理也会有。人在工作与生活中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情绪与压力。愤怒、焦虑、无助、抑郁,这些情绪,都会积压在身体里。情绪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攻击,是一种毒素。如果过多积压在你的身体里,你的身体就需要先调动能量来平衡情绪,储存情绪,处理情绪。你的身体就不用干别的了,天天先跟情绪做斗争,剩余的精力再用来保护你。那这时候你的免疫系统、内分泌都不够精力来维护自己了。

    然后顺其自然地,你就会身体僵硬,容易生病,皮肤变老,变丑。甚至,导致癌症。 所以对女性来说,其实最好的美容,就是心理健康,就是开心、轻松。我们不提倡自信、积极,这种鸡血本身就给人压力。但我们提倡轻松、快乐。这不仅是个美容问题了,这更是个长寿问题。

      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被爱。爱可以治愈一切压力,治愈一切心理问题。最好的化妆品,就是心情好。而最好的心情好的方法,就是被爱。学会化解压力与情绪,学会一致性表达去爱与被爱就成了人生重要的课题了!

      丛老师真的是心理学大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化解情绪尤其是愤怒的技巧,超级智慧实用。听完理论与技术课,尝试运用,情绪疏通中意识到认知需要改变,虽然离形成新的核心信念还比较漫长,但在某个触发情绪的点上已经释然了,真的很有用啊!每次一听案例分析,看到案例主角立竿见影的变化,不由想顶礼膜拜啊!(丛老师又来普渡众生了!哈哈哈哈哈~~~~)

      心理现实比客观现实更真实,所有的愤怒都是在防御自己的霸道或者卑微、委屈与难过……是在求同频,求心理层面一致。无关乎你在现实层面做了什么、是否做到,而关乎你在心理层面对自己要求了什么,是否有委屈自己、压抑自己。对别人有多苛刻就对自己有多苛刻。严于待人,宽以待己是不存在的,严于律己也必严于待人。哈哈哈~丛式挖掘机啊!

      以往,在待人处事上,我认为在清醒理智时的反应及态度(暂称为“第二反应”)才是真实的我,尤其不愿意承认在某些时候的“不恰当”的“第一反应”是我真实的样子。

      后来,接触心理学后明白遇到事情时无意识的“第一反应”才是最真实的。对此,我有些抵触,因为我有些“第一反应”,我也不喜欢,不接纳。哈哈哈~

      再后来,我发现这两种时候都是真实的自己。“第一反应”是潜意识下的反应,是无需理智思考,自动化的反应,那是过往所有生活经验造就的。而“第二反应”是现在的我、理智的我觉得应该要这么做的。

      这算本我与超我的区别吗?有点像,又不太像。但放到本我与超我的概念上似乎更好理解。嗯,那么当有冲突的时候就需要自我出来调节了。但前提是我们先要意识到冲突的存在。

      比如,看到孩子不自律,调皮捣蛋的时候自己的火蹭的就上来了,然鹅吼完孩子后,发现自己不能这样啊,怎么能这么对待孩子呢?一番自责与内疚……又如,特别不喜欢被命令被控制,听到某先生那种唯我独尊说一些不容置疑的话时就是不能忍,不和他大吵一架不能罢休。吵完又是冷战,觉得影响了夫妻感情但又不想委屈自己,继而陷入委屈与困惑中。

      如何接纳那些我们认为的“不恰当”的“第一反应”,又如何将“第二反应”变成“第一反应”呢?这是两个难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当接纳了那些我们认为的“不恰当”的“第一反应”,就有可能将“第二反应”变成“第一反应”。说得很绕~哈哈哈~下面说点听得懂的人话。

      不接触心理学,不了解冰山之下的潜意识,人就持续以过往经验造就的核心信念去生活,即使造就不少痛苦与烦恼也无从知晓。困惑就在那里,却绕不出来。每个成年人的心中都住着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种种表现只为寻找熟悉感与安全感。想想真的很好玩,人的一生竟然只在做两件事:强迫性重复与努力修改童年。童年没有实现的心理满足,人会花尽一生的时间去索取。然鹅,过去已然过去,过往的痛苦还是遗憾都是无法再现与弥补的,所以修改往往是不成功的,于是只剩下强迫性重复这一件事了。这就是潜意识作用下的自动化反应。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于是造就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们,千千万万的不一样的人。如何接纳那些我们认为的“不恰当”的“第一反应”呢?每个人都不同,“第一反应”是不是“恰当”的,标准是什么?在你的心中,是你潜意识的信念在作崇。

      如果掌握了理解情绪背后动力的方法与化解愤怒的技巧,就为自己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在这件事情里,我纠结生气的这个标签是什么?是否“恰当”的标准是什么?这个信念来源于哪里?这个信念是谁是什么时候加在自己脑海里的?这个信念真的就是唯一正确的吗?在这个信念下生活的我累吗?感觉到被爱了吗?感觉到安全了吗?如果不按这个信念来,一切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如何将“第二反应”变成“第一反应”呢?我们绝不提倡通过强制压抑自己,直接套上“第二反应”,因为套了一次两次,第三次也会套不上,潜意识里“第一反应”直接不打招呼就自动化冒出来了,而且越是压抑情绪与需要去理性生活的话,内在越空虚寂寞冷,堆积的情绪终有爆发的一天。这不是可取之道。那怎么办呢?通过学习潜意识意识化,知道我们的“第一反应”来源于哪里,接纳自己的“第一反应”,意识到潜意识下的不合理信念,你就会有了新的选择,“第二反应”就有了变成“第一反应”的可能。

      几节课下来,欣喜地发现自己可以较好地化解冲突,有了新的视角。当我们不再用愤怒去防御,感受就流动了,能量就流动了,人就有力量了,就能看见自己防御背后的委屈、压抑与难过,也能看见那一个已经不合时宜的核心信念。当你真实的想法被意识到的时候,就可以冷静平和地做出新的选择与决定了。通过自我分析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懂得自己。也通过分析他人可以看见他人防御背后的真实感受与需要。情绪化做了资源,你就拥有了理解与包容的力量。

      改变可是个漫长的过程呢,毕竟那些“第一反应”伴随了我们几十年了。但如果有一天,我们懂得帮助自己潜意识意识化了,就会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变化。这变化真的会让人欣喜万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发现自己放松心情后,孩子的很多行为不再是错误,原来,我们眼里孩子的错只是没有迎合我们的节奏,可凭什么每个人不能有自己的节奏呢?每逢冲突,终于可以看见某先生与某童鞋付出与努力以及不被理解时爆发的情绪背后的委屈、压抑、难过与渴求,情绪的背后是理解、尊重与陪伴的需要。当我内在和谐,有力量了,就能理解他们,可以温和坚定地引导他们一致性表达需要与感受,一起商量如何解决问题,达成新的共识,而不是互相指责与抱怨。生活有了新的变化,在慢慢走向良性循环。

      “孩子真的是天使,是天上的天使看见你有问题,她下到凡间来帮助你的。”这句话真的很美,父母之于孩子不是权威,不是控制,而是把孩子当天使一样对待,父母借由孩子的到来改正自身的错误和毛病,两方和谐相处、平等交流。这样的场景只是想一想就觉得很赞。嗯嗯,用心去做朋友型妈妈。只有平等的关系,才是最和谐,彼此最舒服的。想想难吗?难啊!因为要真正从潜意识里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而不是任由你摆布的小孩。需要让自己内在和谐通透,才能很好地去爱与被爱。

    人生是修行,家庭是道场。 冰山之下,有太多不为所知的秘密,继续学习,好好修行。新的一年,期待拥有平和自在的自己,温暖有爱的生活。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冰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