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06-《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最近看了一本2017年的新书,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是一名景区设计咨询,由于在“得到”APP上开设《成甲说书》的专栏节目而为大众所熟知。

说到“学习”,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成甲在这本书里面,给了我一些崭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学习”这两个字,刷新了我很多认知,下面我就结合本书的内容和自己的心得,谈一谈这本书给我的启发。

170406-《好好学习》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什么是“知识”

在讨论学习之前,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知识”,韩寒有句金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道出了现代人学习的窘境,即使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面临着信息负载,互联网让一切信息唾手可得,但是如果不把“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是做事的方法,那么这个“知识”依然是纸上谈兵,时间久了就成了过眼烟云,丝毫没有起到效果。

因此,成甲对知识的定义为: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另外,成甲还创造了一个词语——临界知识,这是整本书的核心。所谓的临界知识,就是指像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这个概念套用了核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即只要裂变材料质量突破一临界值,就会产生惊人的核爆炸。同理,成甲认为:当个人所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惊人的裂变威力,引爆你的小宇宙。

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一个人——“股神”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白手起家的查理·芒格就是凭借着不断总结那些重要的而基本的规律——临界知识(查理·芒格称之为“普世智慧”),成长为对世界又影响力的亿万富翁。查理·芒格本人也不断地向世人介绍这一理念,在他的著名的书籍《穷查理宝典》中,甚至还能找出来他总结出来的模型与技巧。

斜杠青年的忧桑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词很火,叫做“斜杠青年”。“斜杠”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lash”,意思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例如,小贺,记者/程序员/网红,就是典型的斜杠青年。斜杠青年有着多元的职业体验和兼职收入,既能学到各种知识开阔眼界,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收入,于是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效仿。

但作者成甲却对这一群体提出了隐忧:在有多个兼职的的情况下,所谓的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增加的往往是一个“能力假象”罢了, 你更多的只是经历一下而已,认知深度并没有增加,所以斜杠青年应该更加深入探索,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多元的结果。

在如今这个人才高度流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你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对它的认识足够深刻,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否则盲目追求多元学习,表面上看是在提升能力,其实都是肤浅地拿时间变现而已。

以马克思为例,表面上他跨界从事了多元领域,而实际上是他看问题足够深刻的结果,有次采访中,马克思说,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罢了。

再比如我的偶像李健,他可是一位典型的斜杠青年,歌手/诗人/清华学霸/段子手/健身教练,最近他在《歌手》舞台上又火了一把,多了一个称号“行走的弹幕”。李健的成功,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歌手身份的认同,因为专一,所以才能催生出来后面无尽的附加值,绽放了他更多的魅力。就好像一个1树立在那里,其他的一切都是0跟在后面,0越多,价值就越高,但如果1倒了,一切归零。

所以,斜杠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因为你的认知达到了一定深度,你才能触类旁通,成为斜杠青年。而提升认知深度的关键,就是“临界知识”,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我们应该把80%的时间投入到这20%的关键知识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底层思维与方法

前面为临界思维做了那么多铺垫,现在终于要讨论如何去学习临界知识了,当然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前方干货预警。

两个底层心态,包括绿灯思维、以慢为快。

绿灯思维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接触到新的观点和知识,他们往往和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这时候就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而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起“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样下次我们再面对挑战时,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我觉得绿灯思维更适合用在我们在面对失败挫折的时候。如果认为我自己不好,能力不够,天赋不足,则永远无法进步,而如果坚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思考下次怎样可以做的更好,你才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慢为快

曾国藩在带兵打仗时,有一个成功的要诀叫做“结硬寨,打呆仗”。“结硬寨”的意思是军队到了一个地方后马上要扎营,死守关键要地。“打呆仗”的意思是军队每到一个城市边上,并不开打,而是先挖战壕,把城市外围全部用壕沟隔断联通,生生把敌人拖死。

学习中也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态,真正的高效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所以,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就比如读书来说,与其图快,不如慢下来去研读书中的关键知识,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三个底层方法,包括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反思

面对某些问题,我们常常会不假思索就得出某些结论,这种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常见就立刻得出的结论,称之为“跳跃性假设”。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放慢思考的速度来审视“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等问题,我们就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是反思。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发现错误,矫正行为,甚至可以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以及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反思也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地去培养,可以通过从小事反思、把生活案例化、记反思日记来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

以教为学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把一个概念转述给别人的时候,自己对这条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就是以教为学,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以教为学主要有三个好处:一、能够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二、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三、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时,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为了应用,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教别人怎么应用,这就好比是一种前瞻思维。以教为学的方法很多,比如将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被人听,或者像我这样整理读书心得和朋友们分享。

刻意练习

这里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元认知”,即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能自觉地意识到还可以去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这就好比鱼儿很难意识到水的存在一样。然而,正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决定了我们思考的结果。而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元认知能力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练习。比如学游泳,划小圈的内容就是漂浮、呼吸、打水等等,对这些内容反复探究、思考并吃透。

二是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比如学会了漂浮、呼吸、打水,你才能把它们组合成游泳技能。所谓的学习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三是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在吃透各个知识能力单元后,接下来就是用认知框架将它们联系和整合起来。比如在商业分析中,可以将复利、边际效益、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组合成一个认知框架,来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光说不练假把式

前面从整体视角和底层原理上分析了临界知识,在《好好学习》中,成甲还列举了一些通用的临界知识,并且有非常精彩的表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以及我想尝试下使用这些临界知识来对公众号写作这件事做一些思考。

复利效应

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以公众号写作来说,我通过思考和总结来输出文章,写对他人有用的文字,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的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也促使我输出更优质的文字。这本质上是一个复利模型,是一个非常值得投入时间去做的事情。

概率论

生活是一个各项条件随机发生的概率分布。贝叶斯定律告诉我们,对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先估计一个概率,然后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根据新的信息和反馈来调整原先的估计,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概率判断。

比如说公众号写什么类型的文章,主题是什么,怎么去写更好,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时候我可以采取快速迭代、不断试错的方法,小步快跑,根据用户对文章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探索怎样才能做的最好。

黄金思维圈

思考分为三个层次:what(现象、成果),how(方法、措施),why(目的、理念)。

比如做公众号这件事,不能只看到阅读量、粉丝数,更要看到背后的本质,即why的层面。我更希望通过做公众号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打造自我的品牌,通过输出让自我增值,将新知识、技能融会贯通,这才是我的初衷,而不能一味的为了阅读量而迎合读者。

进化论

用变化的眼光看世界。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真正能采取行动,践行了多少。对于公众号写作,与传统写作也有很大差异,其本身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发现变化,并迅速实践。比如最近了解到的“壹伴助手”对微信后台编辑很方便,于是我便很快投入使用,给了我很多帮助。

系统思考

关注“关系”,而非“事物”。

如何更快地提升公众号文章的质量,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我自己的输入,需要去阅读大量书籍来提升自己的姿势水平,另一方面就是用户的反馈,人之所以改变,就是因为得到了反馈。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用户反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吐故纳新快速迭代——用户反馈。

二八法则

20%的核心工作,决定80%的业绩成果。

在公众号写作上,有很多技能点需要加强:比如如何排版,如何配图,如何取标题……但如果面面俱到,一定会在时间上捉襟见肘,因此我必须关注那最核心的部分,即文字质量,花80%的时间再20%的文字质量上,才能带给我最大的收益。

安全空间

建立安全空间,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构建冗余备份。

对于公众号写作,为了维护用户,都会有固定的更新策略,比如日更、周更。我给我定的计划是周更,所以为了高质量的产出,我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裕量,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应提前多生产一些文字,拥有冗余的产量,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安全空间。

以上的几点内容,则是我对《好好学习》提出的临界知识的几点思考和运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需要多加应用,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力。

最后还有一丢丢

今天,一位朋友和我聊天说,他当初选择做程序员,就是因为觉得做技术比较稳定,但他万万没想到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很多前几年用的技术框架现在都已经过时了,于是他感到了很惶恐不安。

我想说,其实不只是程序员,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常态。既然我们这一代学习知识越来越便捷,当然也要让我们付出代价去不断地学习,迭代自己的认知。所以这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去掌握“临界知识”,更高效的去学习,则成为我们是否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关键了。

所以,特别感谢成甲老师的这本《好好学习》,这是本真正能配得上我们这个时代的好书,真诚地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170406-《好好学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