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完全作家自救指南

作者清凉


一份不完全作家自救指南_第1张图片

合上毛姆的《作家笔记》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我才意识到忘记关上窗帘,夜色中的马路点缀着几处星光,在雾霾的过滤下显得有些暧昧,我脑中突然浮现出了毛姆描写印度的那几页篇章,神圣恒河里污浊不堪的水、一只不知开往何处的小船、脸上透着狡黠目光的中国人、信仰在这座古老文明的国度下人民心中所持有的分量,毛姆逐一记录下它们,并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寻求着生命的真理,在这本洋洋洒洒的笔记中,我感受到没有汹涌的潮水,只有平静的河面。

大概是几年前,我在我家地下室一堆杂乱的旧书里翻到了一本《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以法国画家高更为素材写就的一部小说,那是我第一次亲密接触毛姆(之前我都是在别人的口中得知这位英国作家的),诚然他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在他的平铺直叙里你总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文中经常会冒出一两句点醒梦中人的警句,然而那些“机灵”的背后都是满满的智慧,以至于我后来成瘾,对毛姆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这本《作家笔记》是我看过的毛姆的书里较晚的一部,也是人相对在一个成熟的时期适合去阅读的书籍,这会让你理解的更为深刻,吸收到一些过早阅读所得不到的东西。正如书名一样它是毛姆的笔记,用现在人的理解就是一个博客,他把这一生的写作片段灵感素材全部记录了下来,你可以在里面找到《刀锋》的影子,也可以看到一些作品的人物原型,他用笔描摹出生活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这是一本看似《成为作家的指南》那种书,但又没有那么简单和直白,他在笔记中记录了他寻求精神世界的旅程,就是他在印度的那段经历。众所周知他不信上帝,没有信仰,但他也是个好奇宝宝,奇怪那些拥有信仰的人脑子里究竟装着什么,他为此而接触那些有信仰的人,去了解他们的世界,深入他们的生活。我怀疑毛姆在那段时间也在寻求某种精神上的寄托,他终其一生都在质问“人活着为了什么”,他需要找到答案。

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尘世中的俗人,却也寻求超然于世的人,然后他写了《刀锋》,他想挣脱尘世的一切桎梏,于是他写了《人性的枷锁》。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自我的窠臼中,毛姆亦然,能逃离出来的人并不是很多,它就像看不见的枷锁束缚了你的手脚和思想,更多时候需要自救。

毛姆的《作家笔记》就像是一份不完全作家自救指南,来整理他庞杂的思绪和琐碎的日常,他像个辛勤的园丁修剪自己花圃中的花草,从中理出一条清晰无比的思路,以便他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随时随地可以截取其中一段拼接进小说。

身为作家的毛姆在看待其他作家的时候是无比严苛的,当然他对自己也极其克制,比如他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幽默不怎么高明,“和泡在酒吧里鬼混的家伙的幽默感差不多,做的是类似把水壶栓到狗尾巴上这样的勾当”,还有他对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早期评价也不高,觉得他本质上是一名衣食无忧的推销员,是个聪明的说书人,因为他的很多体验并非亲身感受,像契诃夫一样真实自然才是最好的,故事性强更多时候来源于作家的想象力。

他觉得作家的才华来自于他的出身,无产阶级应该去写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去写无产阶级这就不对味儿了,好像咖啡里掺杂了可乐,总会让人觉得味道奇怪,认为出身资产阶级的莫泊桑在写无产阶级的时候“不自然、经不起推敲”,我觉得这或许未免有些武断和偏颇,即便多年后他承认自己有失公允,但还是掩盖不了他骨子里的自大。

莫泊桑的洞察力和他的出身毫无干系,这全仰仗于他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磨练,自小师从于福楼拜,经受严苛的写作训练,后来受屠格涅夫的赏识(屠格涅夫和福楼拜是好朋友)把他引介给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看到莫泊桑的文章后得到高度赞许,引起俄罗斯文学界的关注。莫泊桑惊人的洞察力和对故事情节的安排都极其富有感染力,他对底层人物的刻画也体现在《漂亮朋友》的杜洛华上,还有他创作出艺术手法高超的小说《泰利埃公馆》(又译戴家楼),都无不体现了他惊人的洞察力,莫泊桑同时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后来有人称毛姆是“英国的莫泊桑”,他听后极其谦逊的表达“我觉得没有及得上莫泊桑的”,我想这并非是一句客套话,他晚期再次写道莫泊桑的时候对其评价非常高,推翻了自己对他之前的评断。

在小说中毛姆是冷静、理智且克制的,但在这本《作家笔记》里我们看到的却是真实可亲的毛姆,他尖锐毒舌也温柔诚恳,他看不惯虚伪,直言不讳,也敢于自黑,戏谑自己,他会循循善诱的告诉你如何去写作,如何当好一名作家,他也会矛盾会纠结,但过一会儿他就又好了,他犯起神经质来和所有艺术家一样像个疯子,他激情起来的时候非常性感,虽然他是个有厌女症的同性恋。

他曾在文中写到“伯蒙齐人”,说有时间会把这些粗俗的野蛮人写进一部小说里,每个人物介绍和故事都很有趣,我想如果写成小说那一定会非常精彩,可他后来说自己年纪太大写不动了,没有完成这个精彩的故事,我觉得这太可惜,人们很有可能失去了一部比《刀锋》还要优秀的小说。

他说艺术家是一条孤狼,习惯孤僻,我猜这应该是在形容他自己。他觉得美国人是非理性的,很多时候他不能理解他们做的事,至少不能用正常的逻辑去思考他们的行为;他对中国人的观察很细腻,觉得他们是既狡猾又聪明的一群人;他评价起法国人来毫不修饰,直来直去,认为法国是欧洲最孤僻偏狭的民族,他们在战争中之所以败给德国人就是过于轻敌,即便他后来表示对法国心存感激,但我看来那不过是句客套话。

比起他早年的傲娇,晚年的毛姆更加谦卑,也懂得自知,这样的人内心平和,思想坚定。他努力做到不招年轻人的讨厌,最大的乐趣是每晚睡前看侦探小说;他用漫长的一生看遍了全世界的风景,晚年时坐拥那些别墅和漂亮的男孩们,他富足得像个老贵族,这一生都没有愁过吃穿,身体健硕,在良好的环境下创作出了几十部作品。他后来自嘲“一百年后就没人看我的小说了”,可我总觉得那是他在和后人开玩笑,半个多世纪过去,他写的故事依旧流传在世间,让人们爱不释手。


一份不完全作家自救指南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份不完全作家自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