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集

(5.13)第84天。一、有这样一种说法,智力在天生基因中占不到25%;你可以当做,只有25%之内是生出来时决定的。其他的,是根据培养,层层放大而成。不过,又有一个迷思,一个基因占比低的,所谓的培养、影响、教学,很有可能是很无效的。尽管只占25%,但要有后期比例的延伸,这25%有很大影响。而且,这基因是精英的25%,还是普通人的25%?或者是智障的25%?其次,在智障环境的培养、影响、教学,通常都是出现智障。

二、认知失调,很大的原因是噪音影响。认知失调,不是教育的问题,就是夹杂了感知因素。

三、在我见识到诸多有成绩的人中,我是不信任他们是为了梦想的。如果,是为了梦想,至少是需要在不匮乏的状态下,追求卓越。这些人,基本要么是极度得需要生存地位、资源;要么是只会那玩意儿,不想改行。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不放弃,是付出了太多,舍不得,所以一条道走到底。跟梦想不搭边,但这些人明明刚开始就是为了赚钱,有点成绩了,美名化说:为了梦想。

四、不管做什么,长久靠内容。

五、有一句话是说,在香港你要活的很好,不要做俩件事:不买房、不要娃。在生存与繁衍上的门槛,是物种最需要、最致命的门槛。香港的贫富差距与阶级固定,是数一数二的;在这样的城市,最需要资本的能力。

六、我是一个不喜欢站队的人,而且宗教之中我不崇尚任何教派。我对于学问是有兴趣的,至于学科、宗教、派别没有什么注重。

(5.14)第85天。一、自杀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自我逃避;而且,要是为了某种什么而自杀。那么,没有任何其他责任,全部都是自身因素。但有一种现象,例如,有的为了情自杀,觉得自杀的那个人,很高大上;或者,她因为某某自杀,那个她因为的什么是需要被谴责的。大可不必,因为对于其他没有直接与间接因素,全是自我因素。

二、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鉴,但是,我们通常的以史为鉴,是有问题的。你能通过历史成败得失看到什么?历史的事件,说法都有不同版本,在不同版本之中,我们锻炼的不是吸取什么;而是在流动、多面的资讯之中,明知变因、觉察脉络,从而有快速的调整能力,从而有对于资讯的推敲、精准的运用。

三、为什么我强调,在某些时刻,要放弃经验以及以前的判断?因为,这些很容易会成为障碍;你认为你的经历与之前的判断,是精准无误的。但是,你要接触到连自己都敢骗、能骗的人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让你,渐渐明白之前的全貌,殊不知你知道时,已然成为历史;我们承受不了多少错误的代价,不高估自己。

四、所谓在学习之中,是最讲究内化的。我所熟知很多人,都是没有内化的步骤;这些人,或看了某本书、某篇文章,直接复制剪贴拿来用。这内化了么?并没有,因为在联合自身的反思、反观、融入之中,这属于照搬。做个小偷,都做不好,还能做到什么?

五、不要把自己太当人,也不要他人太不当人;我认识一个28岁的人,此人呢?是武汉大学生毕业生,参加工作认为公司给的薪水低;希望每星期都有双休,更希望会有其他福利。但是,注意喽:此人只是一名毕业大学生,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试问,公司招大学生,是为了能给公司带来价值,还是只是为了招毕业大学生?

六、我个人呢,是比较喜爱一些专业学术领域的书籍。不过,曾经被问:你看这些书籍,这些作者讲论经济学、互联战略;可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做出来BAT那样的企业呢?我脑海中,是认为如果历史上没有史记这本书,历史还是那样的走动;当然,这个论点,讨论的是从书籍领域,看他们现实事业的成果。不过,同样我在想,周文王没有姜子牙、秦国没有商鞅、张仪;刘邦没有张良、或者当年美国没有德国犹太知识精英的融入,真的不会影响历史走动?非也!(这是一个联想过程,并没有回答问题)

七、我在想,在当今社会,什么才叫做陪伴孩子?是父母玩手机,孩子玩手机么?我认为的陪伴是需要双方融入的,例如,冬天下雪,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堆雪人;夏天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或者,在夜晚跟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互动。所以,在我这里,陪伴是要双方有共振,以及有互动,但是,单纯地跟孩子在一个角落,等待时间的流逝。是陪伴,还是自欺欺人?

八、心理学上,我依稀记得有这样的感官案例。在绝对没有沉迷的状态下,人的所有感官是不容易被封闭的。所以,有时我在电脑旁码字的时候,有人出现我的房间。会打扰我的感官集中力,以及边缘化的分散。大脑被旁观的时候,会有一种紧张效应;这是本能的会进行注意与提防,这个时候是很难走入理智思考的。你见那个动物被盯着的时候,还能自主的的做事情?

九、韩非子跟韩王说过,有一个玉杯如何精美与如何珍贵;当韩王兴致勃勃时,韩非只说,这个玉杯一些瑕疵的,没有底。于是韩王就感叹,这个可惜。玉杯虽好,却没有用处;参考成语:玉巵无当。但韩非应该想想,美、珍,也是一种“当”;颜值的社会,长得漂亮也是财富。庄子的逍遥游,也谈过这一点: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庄子把说这句话的人,当做小鸟,不可鲲鹏也。

(5.14)第85天。一、自杀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自我逃避;而且,要是为了某种什么而自杀。那么,没有任何其他责任,全部都是自身因素。但有一种现象,例如,有的为了情自杀,觉得自杀的那个人,很高大上;或者,她因为某某自杀,那个她因为的什么是需要被谴责的。大可不必,因为对于其他没有直接与间接因素,全是自我因素。

二、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鉴,但是,我们通常的以史为鉴,是有问题的。你能通过历史成败得失看到什么?历史的事件,说法都有不同版本,在不同版本之中,我们锻炼的不是吸取什么;而是在流动、多面的资讯之中,明知变因、觉察脉络,从而有快速的调整能力,从而有对于资讯的推敲、精准的运用。

三、为什么我强调,在某些时刻,要放弃经验以及以前的判断?因为,这些很容易会成为障碍;你认为你的经历与之前的判断,是精准无误的。但是,你要接触到连自己都敢骗、能骗的人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让你,渐渐明白之前的全貌,殊不知你知道时,已然成为历史;我们承受不了多少错误的代价,不高估自己。

四、所谓在学习之中,是最讲究内化的。我所熟知很多人,都是没有内化的步骤;这些人,或看了某本书、某篇文章,直接复制剪贴拿来用。这内化了么?并没有,因为在联合自身的反思、反观、融入之中,这属于照搬。做个小偷,都做不好,还能做到什么?

五、不要把自己太当人,也不要他人太不当人;我认识一个28岁的人,此人呢?是武汉大学生毕业生,参加工作认为公司给的薪水低;希望每星期都有双休,更希望会有其他福利。但是,注意喽:此人只是一名毕业大学生,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试问,公司招大学生,是为了能给公司带来价值,还是只是为了招毕业大学生?

六、我个人呢,是比较喜爱一些专业学术领域的书籍。不过,曾经被问:你看这些书籍,这些作者讲论经济学、互联战略;可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做出来BAT那样的企业呢?我脑海中,是认为如果历史上没有史记这本书,历史还是那样的走动;当然,这个论点,讨论的是从书籍领域,看他们现实事业的成果。不过,同样我在想,周文王没有姜子牙、秦国没有商鞅、张仪;刘邦没有张亮、或者当年美国没有德国犹太知识精英的融入,真的不会影响历史走动?非也!(这是一个联想过程,并没有回答问题)

七、我在想,在当今社会,什么才叫做陪伴孩子?是父母玩手机,孩子玩手机么?我认为的陪伴是需要双方融入的,例如,冬天下雪,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堆雪人;夏天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或者,在夜晚跟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互动。所以,在我这里,陪伴是要双方有共振,以及有互动,但是,单纯地跟孩子在一个角落,等待时间的流逝。是陪伴,还是自欺欺人?

八、心理学上,我依稀记得有这样的感官案例。在绝对没有沉迷的状态下,人的感官是不容易被封闭的。所以,有时我在电脑旁码字的时候,有人出现我的房间。会打扰我的感官集中力,以及边缘化的分散。大脑被旁观的时候,会有一种紧张效应;这是本能的会进行注意与提防,这个时候是很难走入理智思考的。你见那个动物被盯着的时候,还能自主的的做事情?

九、韩非子跟韩王说过,有一个玉杯如何精美与如何珍贵;当韩王兴致勃勃时,韩非子说,这个玉杯一些瑕疵的,没有底。于是韩王就感叹,这个可惜。玉杯虽好,却没有用处;参考成语:玉巵无当。但韩非应该想想,美、珍,也是一种“当”;颜值的社会,长得漂亮才是财富。庄子的逍遥游,也谈过这一点: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庄子把说这句话的人,当做小鸟,不可鲲鹏也。

5.15)第86天。一、目前,也流传很多概念,削弱了上大学的作用。也有人问,要不要读完大学呢?上大学只一个开端,并不代表成就,不上大学也不代表什么;不过,基于现在的年代,还是上大学为好。你只看到,有人不上大学,就可以混得很好,但这毕竟是少数;在现在青年的阶段,上学是属于主的,其他的是次。如果你的次,只是极度喜爱的情况;并没有实际的成效,可以允许你变次为主,完成学业是第一位。

二、什么是好人,什么是聪明人?定位这两点的时候,我们根据什么判断的呢?谈起判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观设定;所以,在文学效应上:通常表达一个人聪明、与善良,并不是用结论表达。而是通过情节、事件,衬托而出;但是,我规定一个概论:不管好还是聪明,都是人道主义的做人做事;其次,你每天所行所做,是否是加分、有益的呢?有个三赢策略(我好、他好、大家好),在这个基础,在达到有效的成绩。就是聪明、与好。

三、在接触人之上,我是属于品流复杂的。不论什么人,我都会接触;接触这些,纯粹是我喜欢这些不同立场人的:不同视角,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我不会因为,是代孕的、或者是赌徒,就直接远离云云。相反,我会从他谈吐的信息,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认知。我会讨厌什么人呢?把别人当笨蛋的(认为他人看不穿,你是伪装),你要相信在商场上混,那个人没有点洞穿力?

四、人是需要认同感的,不过,一个人前进动力,全部是依赖被认同、被理解,这个人是很平庸的。那个人物,没有被争议、质疑呢?没有承受进行残忍的高度,往往都是被那些不重要的事物,浪费了时间与打乱了阵脚。

五、我小时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必然,可是真的能够如此么?明显是不可以的;命运总是充满着各种偶然;知识不可否认是能可以改变命运的,但是有的命运的偶然,它丧失了百分百的可能性质。

六、人生是矛盾的,成长要历经两种形态:定型与打破。每个环境、经历、价值观,都能长久习染让你定形一种人格;想要在成长,就需要有打破这个规范。初步定型一种人格,其实是人的本能,让我们更好在环境之中存活;可是,定型之后的,打破重塑,也是同样让我们更好的存在。注重的是时间、空间之中,遵循“变”。

七、对于未知,我可以确定的是:充满着不确定。

八、不管是国家,还是人,想要博取出位,通常需要人才。人才的需要什么呢?高智商,总之都是在:资讯、知识、智慧,得以挑选。看历史之中,每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都是在这些无形资源上有了爆发式增长。

九、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个都能承受犯错的代价。有些人总是把自己当做一无所有的状态,去做一些事情;这是最极端的方式,这种极端会把人推向深渊。为什么,我们轻易地做很多事情,却没有反思?或者,在做的时候,没有重视?因为你,你不能看到无形之中的损失;如果,把这些量化成有形,或许会有人重视,但是一个不对自己负责的人,怎么会对他人负责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