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鹏_20151108_《拖延心理学》

关键词:质疑拖延

今天读的是《拖延心理学》的第一章节,我明白了拖延是一个自古就有的词语,在拉丁语中,它是由“往后”和“属于明天”2个词语组成,含义就是“把事情挪到明天再做”。“拖延”是一种普遍的人性的弱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而且拖延症患者往往陷入“下定决定要做->质疑要不要做->最终决定不做或者求助->等待结局->下定决定痛改前非”的怪圈,无法自拔。而且,很多支撑自己的信条是在潜意识中进行,这真的很可怕。

拖延着的信条有很多,期中之一就是“我必须做到完美”。这些信条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总是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总是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不能犯错、总是以为有了伟大的目标与信念自己就真的伟大了而不需要行动。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些信念给了我一个“我很强大”的幻觉,其实我狗屁也不是,事实上,这些“信条”已经让我陷入拖延的漩涡无法自拔,完全可以这么说:我大学前三年,是“拖”过来的,这本领没学到,倒是学到了不少临时抱佛脚、厚脸皮求助、直接拿别人做好的东西交差、学会把事情往推的坏习惯,想想也是惭愧。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拖延除了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之外,它也是源于你对生活的一种顽固信念”。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拖延”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习惯,没有它我反倒会觉得不自然。今天,我才意识到,很多潜意识的东西在冥冥之中支配着你的行为,不知不觉让人在舒服的温床上死亡。“自责,害怕,以及灾难性的想法让他们不可能越过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这句话说到了我的痛处,我就是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过了煎熬的思念。“虽然要忍受对自责、轻视、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比起看清真是自我带来的无地自容,这种感觉更能承受得起,拖延是自我保护的盾牌。”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我一直在自欺欺人,明明自己在拖延,做事效率不高,却一直要用“延长做事时间”的方法来给自己“我已经很努力了”的一个自我安慰,简直是愚蠢!!

作者让我们追根溯源,找找最初关于拖延的记忆。我会想起来,大概是在初一的时候,班主任孙义花老师看我钢笔字写的不错(当然,现在已经惨不忍睹),在一天下午放学后让我把书上的一段话写在黑板上,但是放学后,不知我是害怕还太懒,磨叽了很久,居然只写了几句话就回家了。回家之后我痛苦万分,给老师发短信道歉,老师没回复我。但是,第二天早上,我发现老师重新安排学生把那一段话工整得抄在黑板上,那天早上,老师没有批评我,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我如释重负,从那天起,我开始意识到:很多事即使往后拖也没关系,最后时刻总会有人帮你解决。大学之前,由于老师的督促,我的拖延还不至于泛滥成灾,在大学,没人管我了,我便任由拖延症发展。每天起早贪黑,但是真正做了的事情,几乎没有!

0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志鹏_20151108_《拖延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