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shining days (闪光少女)

一记画外音,多啰嗦两句:

我知道,最近大家都沉浸在《战狼》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作为一名电影粉,尼洁最近基本一有空就要好好泡在电影院里。你们看的我看了,你们不看的,我也看了。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下《闪光少女》。

摆明我的观点先——这是我近期看的最舒服的电影。这里面的音乐,这里面的所有声音,我要循环播放。

有青春的态度,有释放的热爱。用不着蹭热点,也不会打鸡血。

最大槽点——宣传海报糟,电影名字不切入,豆瓣分7.5。

二来写正文,开始吧:

说句实话,一开始听到《闪光少女》这名字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

什么啊,又是要讲美少女的校园故事?又是一群傻白甜、高富帅来点亮臆想的青春,谈恋爱、分手、劈腿、闹自杀?

WHAT?爱音乐的年轻人追逐梦想?学渣逆袭还是丑女变美啊?

没办法,一切注定。那时那地,不赶不等,我硬着头皮,进场看了。心里列好了各式桥段,等着电影落入俗套。

可是,我却心甘情愿的钻进了他们的梦

青春里的简单

Our shining days (闪光少女)_第1张图片

女主角是徐璐,顶着一个油腻腻的爆炸头,架着一副板材眼镜,常年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在扬琴的练琴房中用饮水机吃火锅。

是的,就是民乐中的扬琴,那个一般在我们印象中演奏者都气质不凡,都要穿着礼服演奏的优雅乐器。

套路:就是这么一个颠覆女神印象的陈惊(外号神经),喜欢上了西洋乐钢琴首座王子。表白遭拒情理之中。这套路我们都懂。

反套路:一次表白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那就结束,不死缠不烂打。你假装看不懂我的民乐器,那我就视屏解释给你听;你真的瞧不上我们民乐,那我就和你斗琴啊。

青春哪有那么多生死离别,哪有那么多的情深似爱,除了谈恋爱,我们还有梦想和认真。我们多的只是那一点点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一丝丝执着和自信。


听觉盛宴

毫不夸张,里面的乐器演奏我都喜欢,里面的配乐,我都喜欢,然后我就去百度啦。

原来,这些音乐,真的费了心思的。梁翘柏担任音乐监督,杨宗纬演唱的《生命被你照亮》、周笔畅的《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乐器演奏全部都采用演员真弹的方式录制,所有演员在拍摄时都进行了长时间的乐器训练。

文头给你们放民乐演奏的《权御天下》。2.5次元里,民乐的存在。

我最喜欢的是斗琴片段——民乐和西洋乐,斗西洋曲《野蜂飞舞》。(我以前老喜欢叫它群蜂乱舞)。

见下图,我找不到插曲,各位在电影里听吧。

Our shining days (闪光少女)_第2张图片

听过野蜂飞舞,听过钢琴版的,提琴版的,乐团演奏的。

这里给到你的,有琵琶、阮琴、二胡、扬琴、甚至还有唢呐的声音哦,而且,唢呐声还成为了神助攻,在斗琴中出奇制胜。

待我找到原声后,我要好好循环播放一天。

意义

每次写到意义,我是痛苦的,不是说不出,而是不想写。我们都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言志。电影属于意识层面传播,怎么说都可以找到点,怎么宣传都可以找到存在的意义。

意义一: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民乐代表民族文化,代表了几百年的传承。在当今快餐式迅猛发展的环境中,很多民乐器没有生存的市场,失去了活下去的基础。想想以前的《百鸟朝凤》,想想《闪光少女》中学校要关闭民乐班的举动,文化断层的悲痛感席卷而来。

如果没有人关心在乎,奉献自己的热情和青春,那真的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之后要在博物馆里见到这些民乐器了。

意义二:多元文化重装下的新发展之路。

电影里少女们有激情,有耐心的陪伴了民乐器十几年,练熟了技艺,并从动画、历史中寻找到新营养,给古老的乐器注入的新能量。这不是失为民乐器发展的一个点,也不失为宣传中国文化的又一击强电波。

我要说

放开意义,我只是想看一部轻松愉悦的片子。看一部好的青春片。

放开偏见。2次元和3次元都可以在精神的世界里找到共鸣,为什么老揪着小鲜肉有没有演技看呢?老腊肉也曾经新鲜过啊,我们为什么要变成曾经我们不喜欢的那一类怀有偏见的人呢?

放开比较。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无法比较,就像在喜剧里,我觉得它超过了近期的喜剧片。如果我给它打分,它至少会在8.3。

放开票房之争。和好几部片子撞到一起,是《闪亮少女》的哀和乐。票房就跟西洋乐、民乐的投入产出比一样,大多数人都是看结果的。豆瓣给出了7.5,很大程度上又拉低了票房。

我城市里,很多影院都不放了。

所以,用投资和回报率计算得失,才是导演们应该算的账。

你可能感兴趣的:(Our shining days (闪光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