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读书十大特点

近日翻看之前的笔记本,翻到2015年12月18日听徐中远老师讲座时做的笔记,当时的讲座题目是《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其中提到毛主席晚年读书的十大特点。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有的记录不全的我靠网上查的资料补上了。

毛泽东晚年读书十大特点_第1张图片

徐中远老师1944年6月生,是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曾担任毛泽东专职图书管理员,所以对毛主席晚年读书生活比较了解。主席晚年读书十大特点如下:

毛泽东晚年读书十大特点_第2张图片

一、博览群书

毛泽东一贯博览群书,古今中外都涉及,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他老人家都有兴趣。除了我们熟知的马列主义、哲学、诗词、《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主席还读过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杨振宁著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李政道学术理论刊物《不平常的核态》等著作。徐中远老师说,主席还读过《无线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等书。

二、喜爱读的书一读就是几十年、一辈子

《共产党宣言》,主席从1920年读到1976年,不知读了多少遍;《鲁迅全集》,主席从1938年读到1976年;《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明史》等都读过很多遍……

毛泽东晚年读书十大特点_第3张图片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源自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的教诲。徐老师曾经跟他们强调过“好脑筋不如乱笔头”。

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用笔在书上画上竖线、横路线曲线、斜线、三角、方框、问号和圈、点勾、叉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了许多批语。许多书,反复读了很多遍,勾画了很多很多。有一套书很火,就叫《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

四、密切联系实际

主席读书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在读《新唐书·徐有功传》“臣闻鹿走山林而命系庖厨者,势固自然。陛下以法官用臣,臣守正行法,必坐此死矣”这段文字时,主席在书的天头上用黑铅笔写的批语是:“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这条批注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时空跨越2000多年,从唐朝的徐有功谈生死,联想到封建社会里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著名学者,民主革命时期的爱国将领、诗人、教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等。在毛泽东看来,他们都是为正义、为真理、为信仰而死,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他们死得其所。类似这样的联系实际的批注很多。

毛泽东晚年读书十大特点_第4张图片

五、有重点、有选择地读,重点部分反反复复读

从主席晚年读书实践来看,“选择”的书,一般都是他有兴趣、爱读的”对自己有启发和教育作用的书。”“选择”的书,不一定是“重点”的书,“重点”的书一般都寓于“选择”的书之中。选择”的书肯定是要读的,“重点”的书是反反复复读的,有的一读就是十几年、几十年。比如《二十四史》,主席是通读了的,里面的很多人物传记,主席读了好多次,批注了好多次。

六、阅读的视角多

主席曾说“《红楼梦》读五遍才有发言权”。他读《红楼梦》,不只从爱情的角度来读,还从政治的角度来读,曾引用了书中的很多话,如“坐山观虎斗”“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等,来比喻国际形势,并说“大有大的难处”。

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书放在一起对照着读,对比着读,研究着读

比如把《汉书》和《后汉书》对比着读,写下批注“《后汉书》写的不坏,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比如他把《南史》《北史》《旧唐书》等对照着读,批注““《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寿有倾向统一的思想,比《旧唐书》更好些”。

毛泽东晚年读书十大特点_第5张图片

八、人走到哪里,把要读的、爱读的、正读的书带到哪里

主席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去外地视察工作,参加会议,都要把自己身边重要的书、正在读的书,统统都要带上,有时候一带就是十几个木箱,带到外地去以后,还要和北京摆放的形式一样,床上摆什么书,会客室摆什么书,茶几上摆什么书等等,他看过的书,基本上在北京能看,在外地还接着看,这是他走到哪里都是把这些书带到那里,和北京一样的看书。

九、独立思考,不死读书,不尽信书

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主席在读书过程当中,对书上所写的、所说的人和事、人物这些言论和阐述的道理和阐述的道理、所记述的史实、史迹、史例、史故、史论、史评,等等,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去对待、去研究,用自己的大脑去辩证地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比如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奸臣,主席偏要给曹操翻案。

十、挤时间,下苦功,至死方休

主席一生与书相伴,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代表。他老人家于1976年9月9日0时10分离开这个世界,在那之前十几个小时,1976年9月8日5时50分,他在全身布满了多种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还读了7分钟的书,可见主席读书真是至死方休。

你可能感兴趣的:(毛泽东晚年读书十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