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方
这个帅哥不能再熟了:强哥!
如果再说不熟,我们只好再加一句:
就是拐跑奶茶妹妹那个小子,
那就地球人都知道了!
先看下近期关于京东的两个重磅消息:
一是6月18日谷歌将以5.5亿美元现金投资京东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此次交易之后,谷歌将持有京东0.93%股权。
此次京东与谷歌合作的意义标志着京东国际化战略全面启航,以及京东未来10年的梦想——成为国际化企业,将供应链服务输出到全球市场。
二是6月19日,京东发布了618年中购物节的最终战报:从2018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累计下单金额达1592亿元,这一数字去年为1199亿元,其中出库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7%。
随着京东物流自动化设备大面积应用,618期间90%以上自营订单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以前提起京东,给公众形成的印象就是那个网上卖消费电子的,连年亏损不断的那个企业。这几年京东给人的印象可是大变了!
以前提起互联网企业肯定是BAT,现在B已呈明显的颓势,与AT的市值快差一个数量级了。
新崛起的是京东和小米。不久未来提起互联网就是ATJ(京东)M(小米)也没准。
对于刘强东,瓜众们可能会关注几个焦点问题:
京东这个连年亏损企业是怎么咸鱼翻身的?
拖后腿的京东物流怎么成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
强哥的用人之道——用文化打造自己子弟兵?
草根孩子小强如何变身互联网新巨人?
京东这个连年亏损企业是怎么咸鱼翻身的?
众所周知,京东成立12年,其中连续11年亏损,外界对刘强东本人、对京东集团的盈利能力等无数质疑和唱衰纷至沓来;
大家谈论的是,面对如此局势,刘强东应该慌不择路才对。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刘强东却回应:
“就是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监急,我也搞不懂为什么。”
以京东现在的模式,商城是赚钱的,这个毫无疑问。而亏损主要是其他业务的扩张,比如他的物流是自己的,他的电商业务是自营的。
这些业务在很长时间里都是“烧钱”的,只要这个扩张停止,京东就绝对是盈利的。
而京东的营业额不断往上走,滞留在京东手上的现金就会不断往上走。
理论上说,只要有现金流,亏损了也没关系!比如一个企业一年现金流100亿,每年亏1000万。那么它运作几百年都没问题,因为10年才亏1亿,100年才亏10亿,只要现金不断流转,稍微延期几天或几个月还款,谁知道它是赚是赔啊。
所以现金流有多重要知道了吧?
赔钱的企业只要有现金流,就可以耐心等待时来运转;而赚钱的企业没有了现金流,就会立马死掉!
用这个理论再分析一下京东。
只要京东的现金流不断扩大,一年赔点钱算什么?他完全可以靠现金流长期支撑!
所以脑残们总分析京东的利润,以为京东每年亏几亿十几亿,融不了资肯定撑不下去,幻想着它在几年内倒闭。
我们只从现金流来分析:假如京东每年的营收都急剧扩大,年增50%以上,目前这个目标很轻松,那么手里的现金完全可以应付亏损和延期还款!
例如,假设京东今年360亿营收,亏20亿,延期还款一个月,那么京东到年底手里的钱反而多出了10亿!(30亿应付账款,减20亿亏损)。
假设明年京东营收540亿,又亏20亿,但年底手里只会减少5亿(45亿应付账款,减20亿亏损,再付掉去年留下的30亿应付账款)。
所以只要京东的营收越来越多,而亏损不是大幅增加的话,京东手里的钱足够用很多年。
虽说京东现金流好,可以在一定亏损压力下发展,但是不靠资本的力量总是发展缓慢,在互联网时代,好像也没有不靠资本力量一直单打独斗的。
但问题是一直亏损的企业谁来投?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一般来说,投资公司要投资,肯定是希望投已经开始盈利的企业,可是另一个现实是:如果企业已经盈利,可能最佳的投资机会也过去了。
所以谁是第一个在最佳点上投资最有希望盈利的企业,谁就是未来最大的赢者!
在京东这个案例上赢者是谁呢?她就是今日资本CEO徐新。
2006年,京东还是一个靠摸爬滚打艰难前行的创业企业,亏损的状态是不用说的。
那时徐新第一次见到刘强东,两人聊到凌晨两点,因为聊的很投机,徐新当即订了机票,第二天把刘强东带到了上海。
刘强东需要200万美金,徐新给了他1000万美金。从初次见面到资金到帐,不超过24小时。
事后有媒体采访徐新问她为什么投刘强东?她说:
那个时候他是个小公司,就50个员工,收入一年大概5000万,基本上就是中关村摆摊的那种规模。那个时候电商都很少,但当时我在刹那间就觉得,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千里马!
依靠今日资本的第一笔投资,京东的商品迅速延伸到数码相机、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京东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
当然融到第一笔投资并不是万事大吉了,京东还需要不断融资。可是那几年融资非常困难,刘强东那时见了40多个投资人,都不给他钱。还是徐新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帮他找到了后面的融资。
那个过程曾经让强哥一夜白了头!
经历过极度风险,必然会有极度的回报:
8年后,随着纽交所敲响的开市钟,持有京东7.8%股份的徐新大赚22亿美元,投资回报率是160多倍!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最勇敢的!后面的投资者我们可以一笔带过了:
2007年8月获得今日资本首批融资千万美元。
2009年1月获得今日资本、雄牛资本及梁伯韬私人公司共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
2011年4月获得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和个人融资共计15亿美元。
2012年11月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老虎基金共计4亿美元融资。
2013年2月 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Kingdom Holdings Company等共计7亿美元融资。
京东IPO预路演的时候遇到资本市场的冷遇,而腾讯入资则让京东缓解了当前的压力。
2014年3月10日,腾讯以2.14亿美元现金,获得即将IPO的京东15%股份。由于腾讯的介入,让京东在资本市场上有了更多利好,有业内人士分析,京东的估值将达到200亿美元。
就这样,在资本的助力下,京东终于完成了数轮融资,迎来了上市。
2014年5月22日上午9时,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美国也迎来了中国最大的赴美IPO。
京东开盘价21.75,较发行价上涨14.5%,并且开盘之后一路上涨,截止2014年5月底,京东市值超过300亿美元。成为当年仅次于腾讯、百度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拖后腿的京东物流怎么成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
2007年年初,刘强东便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自建物流。
要知道,那可是电商平台和第三方物流繁荣共生的时期,刘强东的物流自然显得格格不入。
更何况,做物流本身就是一个无底洞,仓储、分拣中心、干线运输、配送站、配送员等环节缺一不可。而且这种快速扩张的模式,必须有资本不断注入,才能持续下去,万一资金链断了,前面的努力就功亏一篑。
投资人们从刘强东口中听到自建物流决定时,几乎个个都哭了。
因为不论是全品类扩张还是自建仓配物流,在他们眼中都是花样烧钱。全品类产品会加大物流和运营成本,仓配物流更不用说。
大洋彼岸的前车之鉴——美国生鲜电商Webvan就是因为自建仓库烧掉整整12亿美元,吓得美国的生鲜电商整整停滞了20年。
大多数人记忆中的2008年,除了金融危机和奥运会,还有就是年初的那场大雪。正是这场雪,把京东上海的仓库也压坏了。
2008年,第一轮融资用光后的京东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正值金融危机之时,没有人愿意掏钱给一个不知何时能盈利的企业。
刘强东开始拼命见投资机构,有时一天见两三家,有时一天五六家,拜访了四十多家,还是没人看上京东。
每个投资人都问他:
京东怎么赚钱?
你的模式跟淘宝相比有什么优势?
成本跟国美、苏宁相比,优势又在哪里?
还夹杂着毛利率过低,运营效率太差等批判。
在多年后刘强东接受采访时是这样说的:
“当时我跟一位老同志商量这个事情,如果2008年年底还不能把B轮融资敲定的话,我们的账面资金只够还完供应商的钱,再给员工发N+3的补偿。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就要准备解散。
当时的心情极度沮丧,你把一件事情做得挺好,像样子了,突然有一天这个东西可能就没有了,从此你就一辈子活在耻辱和失败的痛苦当中,特别是你没法去面对员工的眼神。
我真的梦到好几次,站在当时银丰大厦4层的办公室里面,把所有的兄弟们召集起来,我说兄弟们,我们公司要倒闭了,我只能给你们发一点工资,补偿你们两三个月的薪水,你们就走吧。
我根本就没法想象该怎么做,实在无法接受,很痛苦。
创业这么多年,我只在那个时候长期失眠过,额头前的一撮头发直接一夜变白,因为我没有办法去面对员工的眼神,这是我对大家的责任,也是我最恐惧的。”
或许是天无绝人之路、付出总有回报,最终刘强东扛住了压力。在他的贵人徐新的帮助下,最终还是找到了后面几轮投资者。
刘强东曾经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也抒发了感想,称十年前京东自建物流时就想到了今天,现在能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就没有辜负京东十年的艰辛和坚持。
截至目前,京东已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56个大型仓库,6906个配送站和自提点,以及7个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
日前,京东宣布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并且定下了五年内实现年收入过千亿的目标,京东物流自此将正式独立运营。
在十年前,京东物流是不被人看好的,甚至一度认为是物流拖了京东的后腿。
针对多年来在自建物流上投入的巨资,刘强东强调:
“烧钱一定要烧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家公司只要烧出核心竞争力就能成功,如果烧钱没有建立任何竞争壁垒,没有建立核心竞争门槛儿,钱烧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十年后的今天,刘强东烧钱也真烧了一个好结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