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夜读《中庸》

《中庸》最后一句,也是第三十三章引用的第七句。《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輶音you油,原意为古代一种轻便的车,引申为轻。毛是鸟兽的毛发,也指地表生长的草木,成语“不毛之地”指的就是没有草木生长的荒地。伦是伦比的意思。臭音xiu绣,意为气味。

《诗经》说“德行像鸟兽的毛一样轻”,即使像鸟兽的毛一样轻,也是有类比的,意思是即便这么轻,也是有质量的,至少和一无所有相比,鸟兽的毛也是有重量的。天地孕育生养万事万物,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味道,这才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呀。

整部《中庸》,到这里划了句号。

《中庸》被誉为儒家理论色彩浓重的著作,形而上的哲学概念很多,行文艰深,表面上看起来很难懂,其实只要找准切入点,细细研读,并不艰难。不妨再从第一篇简单梳理一下。

第一章,每个人降生到世界,都与生俱来带有一些本能,比如吃喝拉撒睡,这就是本能。与生俱来赋予的本能就是天性,天生的性质。遵循并按照人天生的本性去做人做事,这就是规律,就是法则。动物界有动物界的法则,那就是遵循自然食物链的秩序,虎吃羊,羊吃草,草依靠泥土阳光水分和动物粪便生长,这就是动物界的法则。人类也有人类的法则,因为人虽然也属于动物,但是目前所认知的唯一有思想的动物,因为有了思想,人不同于动物。修,是做减法,按照做人的规律,法则,减少个体主观的意志而懂得服从服务于整体意志,这就是教化,教育。

规律这种东西是一刻也离不开的,能离开的就不是规律了。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人”,学习知识,获得智慧,养成品德,不是做给他人看的,不是非要在外界的监督下才体现出道德,而是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依然谨慎,在他人听不到的地方依然怀有敬畏。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因为没有什么比隐藏起来更容易显现出来的,没有什么比细微的地方更容易让人发现的。看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并不是看他能否堵机枪眼炸碉堡,而是看他隐藏的部分,细微的地方,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道德水准。所以,受教育,有品德的人,必然会在微小细节之处更加严谨,谨慎。

人有思想,有情绪,情绪有喜怒哀乐,喜怒哀乐是天性,但天性难道一定要率真地表现出来吗?难道可以在忽略他人的感受而直白地显露自己的天性吗?不能。以为人不能脱离种群而独自存活,人必然是要生活在一个种群,一个组织中的。既然生活在种群和组织中,就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个体主观意志来,哪怕是狼群虎群这样的动物种群,也是有法则的,不是哪只老虎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种群中一定有领头的兽王,它来制订种群的制度,维护大多数个体的利益,压制和惩罚少数个体的破坏行为。

人类不同于动物,我们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将这些情绪隐藏在心里不表现出来,就是“中”,如果表现出来,但是始终有所节制,不是随着本性无度地宣泄铺张个体情绪,这就是“和”。

0515夜读《中庸》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0515夜读《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