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伪”心理说不」之三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科学不去回答本质主义者的问题,而是通过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得以进步。”[p40]

宇宙是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你认为科学家每天思考的是这类“终极”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地心引力究竟是什么?桌子为什么要叫桌子?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是那些本质主义者喜欢问的,而科学家对此并不赞同。

“科学家之所以质疑那些自称为终极问题给出绝对答案的人、理论或者观念体系,一个原因就是科学家认为终极问题是无法回答的。”[p41]

本质主义者喜欢咬文嚼字,他们习惯于

“在探求知识之前,过于关注术语或概念的定义。”[p41]

但是,

“在科学领域,确定某概念的意义,是在于该术语有关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研究之后,而非研究之前。”[p42]

“一个科学概念的定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相关观测结果的不断丰富而发生变化。”[p46]

这也是之前所说的,科学具有可证伪性。一但有数据证明原有的定义有问题,科学家会根据事实改善他们的理论。

“理论术语的用法在科学实践中不断演进,而不是在针对文字意义的争论中获得发展。”[p47]

高中的时候,我们知道如果要学习某一物理或化学理论,可以有相应的方法测量、实验。但大众对心理学领域的操作性定义又了解多少?

“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于人格和人类行为的直觉理论,我们用它们来‘解释’我们自己以及其他人的行为。”[p48]

我们习惯用这些自我定义的日常用语来框定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学了,却排斥那些心理学家们定义出来的术语。

“例如,当我们听到‘对大样本的认知任务进行因素分析所得到的第一个主成分’这段话时,许多人都意识不到它是术语‘智力’的操作性定义。”[p49]

而那些“抑郁”、“焦虑”、“依恋”、“攻击”等概念,大众与心理学家的定义必定也是有所出入的。

正因为大家不了解真正的心理学概念,导致——

“公众要求心理学去回答本质主义问题,而通常其他科学家并不需要回答类似的问题”[p54]

一旦心理学无法回答那些终极问题,有些人就开始批评心理学,认为它没有进步,认为它只是一群人的自娱自乐。

“心理学现在的解释是对行为的暂时性的理论建构,就目前来说,这些建构在解释行为方面优于其他解释。这些建构在将来注定会被更好的、更接近事实的理论概念体系所取代。”[p55]

心理学还在不断成长中,而它的成长需要克服大众对它的各种怀疑和揣测。

“如果我们想要理性地讨论心理学概念,那么操作性定义是必需的;我们要以一种有条理的方式进行判断,而不仅仅根据我们自己对某个问题的偏见。”[p58]

如果你对某一个心理学概念有兴趣,请不要急着自己下定义,虽然有些是常见的词汇,但请再仔细理解一下心理学家们研究出来的操作性定义,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全部章节的传送门:

  • 《第一章 心理学充满生机》
  • 《第二章 可证伪性》
  • 《第三章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 《第四章 见证和个案研究证据》
  • 《第五章 相关和因果》
  • 《第六章 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
  • 《第七章 “但是这不是真实的生活!”》
  • 《第八章 避免爱因斯坦综合症》
  • 《第九章 打破“神奇子弹”的神话》
  • 《第十章 人类认知的阿克琉斯之踵》
  • 《第十一章 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 《第十二章 不招人待见的心理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伪”心理说不」之三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