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向善,资本向“钱”:智能头环监测学生注意力,是助学神器还是“紧箍咒”?

科学向善,资本向“钱”:智能头环监测学生注意力,是助学神器还是“紧箍咒”?_第1张图片
紧箍(gū)。

观世音骗孙悟空戴“紧箍”,是为了让唐僧在必要时能约束顽劣不羁的孙猴子。然而,在浙江金华的一所小学里,让孩子们带着所谓的智能头环(一种脑机接口头环,可以检测脑电波,评判学生上课、写作业时是否集中了注意力)上课的场景惊诧世人。

可怕的园丁,可怜的花朵。让学生戴上头环,无疑也是一种“紧箍”,即便小学生没有出现生理上的不舒适感、心理上的战战兢兢,但是这种做法从常识上就背离了规律和科学,哪有孩子有不顽皮、不淘气,甚至不顽劣的呢?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走神,这是由人的大脑功能和心理状态所决定的,很多时候集体的生理状态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

科学向善,资本向“钱”。期望依靠一种电子科技设备让所有学生都变成“乖乖虎”,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科学向善,资本向“钱”:智能头环监测学生注意力,是助学神器还是“紧箍咒”?_第2张图片
智能头环监测学生注意力。

为什么说这种做法是机械的,是因为学校一厢情愿地依靠高科技的电子设备,单纯地用脑电波来表征学生的注意力,机器根据注意力值来打分,并将分数实时地传输给老师,分数排名还会发送到家长群。借助科技之名、借教育之名,用这种机械的、形而上的方式来管理学生的,希冀让孩子戴上“紧箍”,就能让他们心无旁骛?答案很可能不尽如人意。

人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是这种“心不在焉”又是人的大脑的一种正常机制,离开了这种机制,大脑反而可能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较大差异,幼儿一般为10-15分钟,小学儿童能达到30-40分钟,青少年也不过50分钟左右。现在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的一堂课时间是45-50分钟,在这4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大约有20%-50%的时间大脑是在神游八方。这种“心不在焉”的情况也被心理学家称为做“白日梦”,无论何人,在工作、学习或进行某项活动时,都存在程度和时间不同的做“白日梦”现象,但是这并不妨碍有的人按部就班地进行与完成工作。

科学向善,资本向“钱”:智能头环监测学生注意力,是助学神器还是“紧箍咒”?_第3张图片
给注意力打分,科技真的是万能的吗?

不管这种头环再怎么智能,它也是片面的、表象的。脑机接口能检测到人大脑是否精力集中,也有很多假象,因为脑电图技术的测试很容易受环境及受试者的因素影响,如戴“紧箍”者会感觉不习惯、产生痒痛,继而烦躁不安,以及脑电图没有被妥善设置的情况下,电极的通信状况不好,信号传输会失真等。

大脑几百亿个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也不可能仅靠戴着的智能头环上的几个电极完整地检测出来。利用头环上的电极测试大脑电信号,就如同在沙尘暴中利用几个或者几十个像素的相机,通过拍摄一个人的影子来判断此人的长相,比雾里看花还要片面与等而下之。因此,给孩子戴上高科技的“紧箍”来测试其注意力,会出现大量的误诊。

更可怕的是天下父母心。对于这种需要3500元的智能头环,有的家长称,若能获得长久的效果并保证安全,是一个完全愿意付出的代价;因为,专注力训练是从娃娃开始培养的。

但是,很多家长一开始就理解错了,这种“紧箍”不是为了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而是检测孩子是否有注意力,并且检测的结果也并不可靠。

况且,要求集中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目标的偏离,真正的目标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不一定能学好和理解课堂上的知识,也不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而有的学生上课时未能集中注意力,课后通过自我学习理解和掌握了一堂课或一门课的重要内容,考试同样会获得好成绩。

科学向善,资本向“钱”:智能头环监测学生注意力,是助学神器还是“紧箍咒”?_第4张图片
被技术监控,小学生还能自由吗?

假如能监测专注度的脑机接口头环进校园了,身为家长你会同意吗?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学向善,资本向“钱”:智能头环监测学生注意力,是助学神器还是“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