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

今天看新闻说袁隆平的水稻试验田产量又创新高,以前总觉得这是好事,而且为袁一直没能入选国家科学院院士有所不平,但在前些天看了童大焕《定位中国》,其中有这么一段:“袁隆平先生的成果真的只有好处而没有副作用吗?一位专门研究农业问题的朋友、广东《潮州日报》的洪巧俊先生说:杂交水稻比传统的水稻产量高这是肯定的,但杂交稻越多越存在着粮食安全问题。种杂交稻农民必须买种子,由于杂交稻根须丰富,用肥量大,造成土壤板结等,田地越来越瘦,成本越来越高,当农民亏本太大时,不种杂交稻,又找不到种子,荒芜就是无疑的。资深传媒人赵世龙2011年12月28日在新浪微博中写道:“2002年在缅甸佤邦农林部,负责人非常不屑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隆重向我推荐他们搞的野生水稻杂交,说这个口感与产量都超过袁隆平的那个东东,东南亚没人用袁的杂交水稻,就是袁在中国的低水平欺世盗名。也许,当某些人控制了一切,就成了学阀学霸。如隆平高科的种子就投诉不断。联系采访从来都不理。”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我没有具体接触或了解过这些事,没办法做结论。但通过这段话,使我知道有些事可能真不是我们平常了解的那样。古人也说过: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即便一时难以判断,也远远好过糊里糊涂。世上那有什么绝对真理,如果有人说有,那我倒可以肯定,那一定是谎言。

再举一个例子,在以往的印象中,魏忠贤就是一个典型坏人,擅权结党,误国误民,万死不足惜。可多读了几本历史书后才发现,有些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魏之当权,全在于皇上背后撑腰,是皇权对抗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江南富绅集团的有力工具。皇上的本事,有时全在于内外左右平衡。从古至今,国家的命脉在于财赋,衙门运作、救灾治水、养兵守边、平定患乱,那个不要钱?魏当权之时,虽有贪腐,但能够抑强劫富,朝廷还是落了大头,万历三大征,虽然每次花费1000万两银子,但最后不仅能打胜,国内也基本安定,辽东将强兵精,边患稍定。待崇祯即位,魏党灭,东林起,原本主要出自江南富绅的财赋大减,国家财政吃紧,反从西北等灾困之地加征加税,逼反了李自成,内祸加剧。辽东无钱发饷置装,边患骤起,内外交困,终至大局失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兼听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