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后感

《刻意练习》是我等了许久,不得不讲,也是必须要讲的书。随着工作熟练度的不断深入,感觉每天工作都是套路,自我陷入到了可怕的舒适区,如何跳出舒适区,如何能在工作中跃迁,这就需要刻意练习,这也是读《刻意练习》的初衷。

一、刻意练习是否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提起刻意练习,让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一万小时定律”,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相符的。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赫伯托.西蒙经过研究发现一个规则,他取名叫做“十年规则”。所谓的“十年规则”,是指凡是练习国际象棋5-10以上的运动员,脑海中都会储存有5万-10万的国际象棋棋盘。后来赫伯托.西蒙根据这条规则,进一步研究,于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首位发现经济决策理论的经济学家。1976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心里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根据这条“十年规则”,对国际象棋棋手进行了再一步研究,发现国际象棋棋手掌握5万-10万国际象棋棋盘,是经过了不懈努力的结果,并发表论文,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1996年安德斯.艾利克森和两个学生共同发表了一篇《刻意练习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进一步阐述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意义。这就是刻意练习的起源。

1993年美国心里学家马克西姆.格拉德维尔根据安德斯.艾利克森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提取了刻意练习中关于时间的阐述,写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论文。2005年马克西姆.克拉德维尔根据他发现的“一万小时定律”的论文,写出了一本名为《异类》的畅销书,瞬间风靡全球。

2015年安德斯.艾利克森为了纠正“一万小时定律”,和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普尔合著了《刻意练习》一书,书中认为“一万小时定律完全是为了符合市场需求,而写出的畅销书,偏离了刻意练习的本质”。

想想为什么有人练习不到一万小时却成功了,为什么又有人练习到了一万小时定律反而没有成功。关键取决于练习本身是否有效。

二、关于刻意练习的误区

对于刻意练习,对于努力,大部分人头脑中都会有这样的误区。

误区一,基因所致,我天生愚蠢,你天生聪明,所以你获得的成功要比我大。这明显是错误的,举个例子阐述一下。大家都知道音乐天才莫扎特11岁开独立音乐会,7岁独自编曲,4岁能听各种音高的故事,但却不知,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为了训练莫扎特对音质的感觉,在莫扎特年仅两三岁的时候,就对莫泽特进行各种音高音阶的训练,而这种音高音质的训练普通人一般在上学后才进行。莫扎特比普通人早了四五年。所以不是莫扎特是音乐神童,而是莫扎特自小“笨鸟先飞”,比普通人早早的练习了四五年。再举一例,伦敦,英国首都,国际性大都市,但是伦敦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所有的导航到了伦敦仿佛进入到了“百慕大”,导航不灵了。这时在伦敦想最快速,最方便到达目的地就是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可以到达任意一个伦敦地点。不是出租车司机天生厉害,而是他们在成为出租车司机前,经过了数次考试,这些关于街道的考试让他们脑海中记忆层面的“海马体”瞬间增强。

误区二,时间长了就是能获得成功。其实现在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工作时间长了,所以工作就有经验了,所以工作就能成功了。殊不知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自工作两三年以后,每天每年做的都是重复性的工作,自己的思维意识已经被固化到了这些套路中,所谓的经验无非就是对最初两三年的重复,固定型思维极大的限制了我们的发展。不断重复,又不愿意跳出现有的舒适区,是不会成功的。

误区三,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收获,就能成功。举个中国男子足球队的例子吧,尽管不好听,但确实发人省醒。中国男子足球队,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的集训,甚至集训时间比隔壁的日本、韩国集训时间还要长,但成绩却比日本、韩国差远了。关键两点,第一,中国男子足球队习惯性集训期间只练习一个动作—“下底传中”,所谓的“下底传中”就是球传到两边,然后再往中间传,每次集训都练这一个动作,慢慢的,这一个动作成为了中国男子足球队的套路,球到脚下,自动化两边传,自动化的动作将中国男子足球队掉进了舒适区。第二,中国男子足球队经常讲“以赛代练”,从少年队到青年队,再到成年队,都是“以赛代练”,基础功没有练好,就去比赛,收益自然不会大。

三个误区都是对刻意练习的误解,只有正是刻意练习,才能收获益处。那么又该如何刻意练习呢?

三、如何践行刻意练习?

有一个乐器老师问学生如何练习,那个学生说:我就是练啊,练啊,一直练啊。老师问:遇到错的怎么办。学生说:错的就错了,然后就练啊,练啊,练啊。听的很耳熟,我们每一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只知道如何去练,却不知道如何去反馈,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反馈了。

有没有想过,团体项目需要教练,因为需要团体的配合。那像网球、高尔夫、台球、游泳等单人项目为什么也要请教练,要知道有的单人项目教练,运动生涯远远比不上现在的运动员,可是为什么也要请教练。其实单人教练做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帮助运动员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并给运动员提供高效的反馈。

有目的地的练习,就是给你树立一个正确的心里表征。所谓心里表征,是指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里结构,或具体或抽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脑海中的“套路”。这就是请高手,请教练的好处,高手教练可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帮你树立一个正确的练习方法,指导你刻意练习,并及时给你反馈。

当然高手教练更不是所有人都请得起的,这时候需要我们自己遵从刻意练习正确的黄金法则,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倒逼自己练习,每天给自己反馈。美国建国早期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年受的教育水平很有限,能够写出通顺的句子就了不起了,但他又很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名叫《观察家》的杂志,他发现杂志中的文章质量非常高,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样漂亮的文章。但是他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给他反馈。那怎么办呢?他就去模仿这个杂志中文章的写作方式,最开始是他去模仿,他们怎样措辞呢?如果我自己写这句话怎么写,我写的方式和他比较,他的好还是我的好,为什么人家的会更好。

在用词提升之后,他还是感觉文章哪儿不对,就注意到,原来自己的文章的谋篇布局和结构逻辑也不对,所以他又把观察家杂志上的文章段落打断,自己重新梳理,我写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人家作者为什么有不同的顺序呢?在他不断的揣摩和研究下,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中的经典案例。

综上所述,跳出舒适区,由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并有目的的练习,刻意练习,与高手交流,不断反馈,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四、推荐书籍

大部分人喜欢读历史,喜欢读文学,其实最根本原因是读历史、读文学,简单易懂。但是我们为了进步,必须要跳出自己读书的舒适区,读一些物理、生物、心理等不易理解不愿碰触的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认知。

简单推荐几本书,《跃迁》、《精进》、《终身成长》、《好好学习》、《学习之道》、《穷查理宝典》、《规模》。

《刻意练习》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