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戒为师》

图片发自App

今天在《读者》第5期上看到一篇文章《以戒为师》,说的虽是寻常不过的“自律”主题,但是因为所用材料几乎都是文学家故事,读来备感亲切,印象很深。

文章先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的短命说起,他们都没活到50岁。什么原因呢?契诃夫生活节制,他死于那个时代的绝症——肺结核。他跟本文主题无关,不过拿他来凑个数,增强可读性吧。欧·亨利酗酒,死于肝癌;莫泊桑惨死于梅毒,死相最难看。

我想,莫泊桑私人生活够混乱,可是作品却非常干净,从不以两性描写为卖点。人品与文品之不能等同,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还以两位名作家在写作上严格的自我管理来证明“伟大的才华往往出自伟大的自律”。一般人认为诗人总是灵感来了才写,可是爱尔兰诗人叶芝每天上午11点,无论身体健康与否,一定要逼自己坐到书桌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丘吉尔曾建议一位青年作家每天9点走进书房对自己说:“我要写作4个钟头。”要是写不出,身体不适,也要想法克服。丘吉尔还说:就像行军一样,要是等天气好才上路,军队走不了多远。

作者最后总结说:以戒为师,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

这是一篇好文,读之深受启迪。

写作如行军,无论状态好不好,都要写。坚持,才能证实自己“也能行”。

今天一下午我在办公室赶一篇稿子,因为怕时间不够用(晚上得上自习),午间又没照例休息,一边写一边担心自己状态不够好。但是,关门写了一下午(周日的下午,办公室好安静),磨到六点钟,到底也完成了任务,自我感觉也还不错。

觉得自己不能靠天赋做成一件事,怎么办?可以试试持续的自律与正确的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以戒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