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个体Day6

Day6每日一问:

打开脑洞:要是你早就知道你不会失败,你现在会做些什么尝试?

(写下来第一个答案,再做第二个!)

领悟时刻:对于失败的过度关注,让你失去了哪些机会?其中哪些其实是没必要的?

第一个问题:要是知道不会失败,我会认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2017年的核心目标之一)

第二个问题:对于失败的过度关注,让我陷入自我封闭的死循环。

我从8岁开始写日记,这些年,从最开始的铅笔,到钢笔,再到圆珠笔,以及后来的中性笔,然后是现在的电脑,从未间断。这些年写过的日记本有30多本,以及上大学之后的电子文档的记录,加起来不少于40万字(电子文档的字数超过35万字,写在日记本上的我没有数过)。

小学时在老师的推荐下给一些报纸投过稿,每次都被选中,之后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处于被周围的人用高期待的目光对待的状态,这也导致了我那时就有“爱惜羽毛”的心理。

初一的时候“新概念”作文在全国轰动,我也认识到了韩寒的文字,暗自佩服,也在心里下决心要写出“杯中窥人”那种文章。这也成为了我的心魔。一直处于对自己不满意的状态。

上高中后,学习压力非常大,我们一个月才放两天假,平时的课程都被排的满满的。我仍然写日记,但是关于文字的梦想被搁浅了。

上大学之后,我继续写,并且文章在同学中也会得到称赞。那个时候博客已经很流行了。我想过很多次下开自己的博客,但是始终没有勇气行动。总觉得自己写的不够有特色,尤其是每次在网上看到跟自己写的主题差不多的文章,就更觉得自己写的没有必要了。每天都在写,但是所有的文字还是只在我的本地文件夹。

总想找出新意写出一鸣惊人的文章才好意思发出去。于是就一直困在这样的死循环中自我封闭。

这20年下来所有的文字的读者我基本就只是我自己。只是在偶然评论一些事物或者工作上需要写文案的时候才公开文字,以至于从上大学开始一路见证博客,天涯,QQ空间,豆瓣,微信公众号,等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平台的出现和发展壮大,而自己迟迟不敢写。

归根到底最大的原因还是害怕,怕自己写得不够好,没有人看,或者怕别人嘲笑。有时候甚至用完美主义的幌子来给自己找安慰,等我写得再好一点的时候再公开发布文章吧。于是这样一拖再拖,直到现在。

今年5月份我开始公开发布文章,当然最初都是在一些陌生社群,直到今年9月份我才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公开自己的公众号。

我的公众号现在是以每周2~3篇的频率保持更新,主题个人成长道路上的自我建设和自我管理。在持续的更新中,经常收到来自各地的伙伴的留言,感谢我的文字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和方向。这些反馈的动力让我更加有能量写下去。10月份的时候,为了促进热爱文字的写作者们更好地交流和深入的文章反馈,我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一起发起了一个“写作精进小组,目前已经有近千人,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动力。

从20年的闭门造车到迈出“完美主义”,“爱惜羽毛”的门槛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些心理的弊端。以及,成长不是靠想象就能实现的,尤其是没有一鸣惊人天赋的时候,踏实行动,跟一群愿意成长的人一起,一步步走起来才是成长最好的路径。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级个体Da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