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_第1张图片

说到罗永浩,相信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两个字:情怀。很奇怪,一般一个最初比较有正能量的词语,大多到最后都免不了沦为被嘲讽的贬义词。但作为一枚伪罗粉,对他还是有些心疼的。除了两代旗舰的产能危机和坚果的发售延迟,导致销量不佳,T3发售在即,又传出锤子科技巨亏的新闻,总之到现在都没好过。更重要的是他口中常说的另一个词语:工匠精神。还没有在中国企业中发扬光大,甚至对它仅仅有片面的理解。

工匠这个词语,被大众所知,是被媒体灌输了许多日本工匠企业故事的结果。那好,就先让我们来回顾下认为的日本工匠是怎样的。

百度百科对工匠精神有如下定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而日本工匠更多指的是在此基础上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被我们所熟知的工匠精神更多的体现在“专注”这一点上。这在日本并不鲜见,网上也有一大把介绍在某些细小的领域全球第一的文章。有些行业还出现一个家庭十几代人只做一件事。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因为“专注”,所以才出现了寿司之神和煮饭仙人这样细颗粒的匠人。

这是大多数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但东方(日本)和西方(美国)对这个词语有着不同侧重面的解读。

最近看了一本书《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首先摘出几段,是他对美国版工匠的概括。

“美国的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

“工匠有三个基本内涵: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工匠们的创造行为在最初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算有也和当时确定好的目标有很大不同,能够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对它的迷恋;它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工匠们背对历史开始了一段充满发明创造与光明的全新旅程。”

“尽管工匠传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工匠的精神--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并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

“美国引领着世界进行科技创新,毫不费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我们是制造汽车的第一人,当汽车成功的成为商品时,我们又开始制造飞机。当飞机成功成为商品时,我们又开始制造电脑。当电脑成功地成为商品时,我们又开始制造软件。然后,我们开创了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

细读美国版的工匠精神,可以清楚的看出它所蕴含的核心:“创新”。这也是之所以美国能出现乔布斯和马斯克,能一直引领世界的原因。我们也不能因为嫉妒而不承认它的伟大。

这两种不同层面的工匠精神:“专注”和“创新”。都让对应的国家成为了实力强劲的发达国家。

毫无疑问,工匠精神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借鉴其中一种,而是应该吸收两者,内化为适合自己的理念。为什么呢?

首先美国的工匠精神更加强调创新,并没有特别强调质量,他们的重点在于开拓,至于发展,让后来人完善。但你很难说美国是一个没有日本成功的国家。我们都知道,美国比日本成功的多。但中国产品的质量是需要提高的,最好的例子就是低附加值的产品如钢铁过剩没人买价格暴跌,而大批消费者不考虑国产却去日本高价购买电饭煲和马桶圈。

而日本工匠精神,其实是社会发达,阶层固化,制度完善的一种发展结果。在这个老老实实工作比创业要靠谱的多的日本社会里,工匠精神是维持自己效益的为数不多的的途径。

而这明显在目前的中国是无法达到的,而且也是不需要刻意强制的。作为国际上一股清新的洪荒之力,中国还有很多可能性。

借用知乎里一位答主的话,作为结尾:向美国学习战略,向日本学习战术,才是中国该有的方向。

工匠精神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