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先生谈写作

最近许是有些忙,许是懒了,计划的题目就是提笔也写不出。想想偶尔也该给自己放个假,所以今天的文章,是之前的两篇练笔二合一。

刘墉先生谈写作,一共有8篇,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合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个人觉得对写作的提高有诸多的帮助,几个方法让人顿生灵感,摘录一二,与大家分享。


01 《读书的微量元素》

007有个理念,叫“输出倒逼输入”,就是为了写作而多读书。刘墉先生则谈到了读书要有广度,学生不能只读课本,大人不能只读专业书,对于新奇或者热门的领域,也要有所涉猎。因为读这种课外书没有功利性和压力,往往更能去欣赏,也能更有冲力,有热情。而这种对阅读的“冲力和热情”,能让我们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02《热笔与冷笔》

以“情”取胜、毫不遮掩地“说尽心中无限事”的常属于“热笔”;以“理”见长,经过再三推敲、精雕细琢的常属于“冷笔”。

我想我灵感喷涌而出,分分钟写完的大概就是“热笔”;偶尔也有几篇反复修改反复推敲的“冷笔”;而那些赶出来的作业,就只能是“败笔”了。

刘墉先生建议大家都要学会“冷笔”,这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写作最要紧的是先抓住“人地事时物”,从不同的角度和组合来进行描写,开始自己的文章。


03 《处处有文章》

我写了三个多月,早就觉得没东西可写了,只能熬到deadline ,期待灵感会从天而降。其实我有一个专门的笔记,用来记录平时的想法或者想写的主题。但临到要写了,又觉得材料不够充分,还没有到可以发布的阶段。

在刘墉老师看来,生活中处处是可以用来写作的事物。他擅长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将意义赋予我们的生活小物。小到订书机、美工刀、圆规,都能写出发人深省的短文。

我想我的问题有二。一是思考的不够深入,不能发现事物背后的意义;二是想写的主题太大,一不小心就写散了,不能集中的去挖掘题材。所以下次可以尝试挑一两件小事物来写,主题明确,也就不怕跑偏了。


04 《写作的三条路》

“赋比兴”是最常见的三种写作手法。“赋”强而直接,“兴”则委婉。刘先生喜好用“兴”,开头用有趣的故事吸引读者往下读。当然“写作无定法”,任何题目到手上,都可以把那开门见山、格物致知、迂回引带的三种方法想一遍,挑最适宜的入手。甚至能将三者融合,以“兴”的方式带入,以“比”的方式申论,以“赋”的方式作结。这些写作方法可以立刻就用起来。


05《先学聪明再学笨》

在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常建议我们先记一些美文美句,却往往被嗤之以鼻,觉得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但在我们没有修炼成大师之前,别人不一定有耐心理解我们创新背后的意义,就像别人没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窥探你有趣的灵魂。所以写作也要由聪明和巧妙开始,尽量先充实词汇、多读书、多背古人的佳句,达到“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再进一步追求返璞归真、妙造自然的境界。


06《写文章与拍电影》

在写游记或参观报告的时候,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上帝视角”,看到的是全信息,俯瞰众生,无所不知;另一种是“凡人视角”,不再从天上看,而是从地上走进去,像举着GOPRO在记录。凡人视角不用罗列那么多客观信息,不用知道全部,一切只关乎你自己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这种写法是我的喜好,只管表达,写的也轻松,娓娓道来,有条不紊。我所喜欢的作家,例如汪曾祺、木心,就是用近似“白描”的手法,记录一餐一食,让人觉得亲切得像出门就能遇见。


07《先后顺序》

我们都希望能有与众不同的创作,但每个创意,都需要先按部就班,一点点学,把基础打好。对于名人画作、优秀的曲子、优秀的摄影作品,我们要一点点、一节节的去欣赏,重复的欣赏,在模仿中找到创作的乐趣。越想创作,越要打好基础。


08 《写作的5个W》

写作的5个W,是who,where,when,why,what,也就是“人事地时物”。凡是叙事类的或者新闻稿类的文章,都可以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写。再加上动态、声音或色彩的描述,就想先搭好房子的框架,再添砖加瓦,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一篇文章就可以写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墉先生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