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烽火十年

LZ都不知道他的错误仅仅是大意呢,还是他的人就是如此糊涂。新三里面的关羽虽然性格形象和演义中的有不少差别,但是和历史向的关羽,真的是太太像了。LZ深刻滴感觉历史上关羽滴为人,的确就应当是如此滴令人讨厌滴。

7.10.

权蒙——生死同命,荣辱与共

还是在关羽兵败被杀的同年(公元219年),孙权再次夺得荆州之后,意气风发极了,大摆筵席,封赏功臣。首功当然推举吕蒙“禽羽之功,子明谋也,今大功已捷,庆赏未行,岂邑邑邪?”。孙权不仅册封吕蒙为南郡太守,还“增给步骑鼓吹,敕选虎威将军官属,并南郡、庐江二郡威仪”,“ 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固辞金钱,权不许”。

当封爵还在路上,尚未下达的时候,吕蒙在南郡突然发病。当时人在公安的孙权立即将吕蒙迎到公安,将他安置在自己殿内,四处寻找良医为其治病“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为了能够经常看到他的病情是否有起色,又为了不惊动病人,孙权还特特在吕蒙卧榻之处的墙上凿了一个小孔“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孙权为了许愿吕蒙病愈,不仅大赦天下,而且“命道士於星辰下为之请命”。只可惜权主攻所做的的一切努力都没有能够留住爱将的性命。

同年年底,权主攻的心腹爱将,东吴鹰派首席代表,也是淮泗集团最后一个重量级人物吕蒙,吕子明病逝于公安内殿之中,时年四十二岁,“权哀痛甚,为之降损”。吕蒙在自己“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命令后人在自己命绝之日后归还孙权,“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LZ前面就提到过权蒙的关系虽不如权瑜辉煌耀眼,但是却更加和谐友爱。他们才是真正志同道合,才略相当一对君臣。吕蒙在孙权当年的劝导下,折节读书,终于使自己从一名只是“果敢有胆而”的军人,变成一位“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的最高统帅。吕子明能有如此成就,权主攻功不可没啊。吕蒙不仅为孙权夺回了日夜不忘的荆州,他也是陪着孙权在张辽手下大败过一场的人。LZ评论他们两个“生死同命,荣辱与共”应该不为过吧。也难怪权主攻为了留住爱将的性命,要如此煞费苦心不择手段了。新三把孙权可是黑得不轻,如果说权瑜还算是黑了一半,留了一半的话,那么权蒙则是被一黑到底了。

7.11.

从吕蒙病逝到陆逊掌兵,谈一谈东吴的党争——淮泗集团和江东世家之争

随着吕蒙的去世,孙氏兄弟的嫡系部队淮泗集团中最杰出的人才,周瑜,鲁肃,程普,吕蒙在短短的十年中全部亡故了,此时虽有张昭、诸葛瑾、周泰、韩当、吕范、步骘等淮泗人物仍担当着孙氏政权的文武重任,然而或年事已高,或资质不够,他们的力量已经很难再和新兴的江东大族抗衡了。东吴以吕蒙的去世,和陆逊正式领兵为分水岭,从此正式进入了党争时代。相比党争中的血雨腥风,夺嫡宫斗等,外界的敌人入侵已经不再是东吴君臣最主要的话题了。

有关于淮泗集团和和江东世家之争,网络上有不少砖家们专门写过论文研究此事。由于党争并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是和日后的东吴战略走向,以及权蒙,权逊等君臣关系大有相干,所以LZ在这里简单地818他们。这里引用的相关材料和观点基本上都是别人研究的成果哈,LZ自己并没有仔细研究过。对此感兴趣的筒子们,可以借鉴一篇很有名的网络文章《暨艳案与吕壹事件再探讨》:http://tieba.baidu.com/f?kz=959623509。LZ这里也基本上属于全篇摘录,就不再单独注明了。

创建吴国的孙氏,虽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也算是江东土著,但却不在大族之列。且自孙坚起就离乡参与中原逐鹿,在江东并没有多少根基。至孙策时,始利用军阀混战无暇东顾之机,向江东发展基业。在其初,所率不过其父孙坚余兵千余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然而,孙策一到江东,便得到了迅速发展, 史称其“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究其因,皆在于有一批出身淮泗地区的士人追随其左右,在进取江东时又有不少先期南渡的北人投入其麾下,给予孙策以十分有力的支持。其中著名者,如“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 陈端等为其谋主”,庐江周瑜、汝南吕范、右北平程普、辽西韩当等为其猛将。这些北方士人多出于淮泗地区,或精于谋划,或勇于征战,为孙氏据有江东出力甚多,成为淮泗集团的中坚。

而此时的江东大族,虽然也有一些人支持孙氏,如丹杨朱治,但毕竟只是极少数;更多的则对孙氏持疑惧、敌视甚至武力反抗的态度,如“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因此,在经略江东的初期,孙氏所信赖和重用的,只能是由追随孙策南渡的北方士人和招延的宾客寄寓之士为骨干的淮泗集团,而对江东大族则采取或诛戮、或羁縻的措施,以此来确立自己在江东的权威。显然,这一时期江东大族与淮泗集团间关系的主流,是处于尖锐的敌对状态之中,而淮泗集团在孙氏政权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又决定了其在与江东大族的矛盾冲突中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这一格局,直至孙权继立的初期亦无大的变化。建安五年(200),孙权初立, “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客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全赖张昭、周瑜等“委心而服事”,才得以平稳过渡。于是,“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军。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文武重臣,或为随策南渡的旧臣,或为招延聘求的新人,依然是清一色的淮泗人物。其时孙权也想延用江东士人,却难以实现。如吴郡沈友、弱冠博学,多所贯综,“其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三者皆过绝于人”。孙权亦曾以礼延聘,最后却因沈友“终不为已用”而杀之。可见,直到孙权继立的初期,江东士人对孙氏的敌视、不合作态度,并无多少改变。

然而,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以后,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从当时的天下大势看,北方的曹操经赤壁一役而元气大伤,虽从未放弃过对江东的袭扰,但来自北方的威胁毕竟已大为减轻,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以“保有江东”为既定国策的孙权,得以逐渐把主要的注意力转向稳固江东的各项建设,其中也包括政权建设;再从当时江东的情况看,赤壁之战以后,自建安十五年(210)至二十四年(219),周瑜、程普、鲁肃、吕蒙等淮泗集团的杰出人物在10年间相继去世,此时虽有张昭、诸葛瑾、周泰、韩当、吕范、步骘等淮泗人物仍担当着孙氏政权的文武重任,然而或年事已高,或资质略逊,淮泗集团的力量和影响已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反,随着时日的推移,江东大族对孙氏政权的态度已有了明显转变,越来越多的江东士人出仕任职,并日益显露出卓越的才干。面对此种形势,孙权有必要亦有可能更广泛地吸纳江东士人,并委之以文武重任。于是,以淮泗集团为主体的孙吴政权开始了向以江东大族为主体的转变。

建安二十四年(219),作为吴郡顾、陆、朱、 张四大姓代表人物之一的陆逊,被拜为偏将军右都督,取代吕蒙以当荆州上游之任;黄武元年(222),又被任为大都督、假节,督率诸将迎战刘备。对于孙吴政权极为重要的上游统帅之任,从此转入了江东大姓之手。这是江东大姓与淮泗集团间力量消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此之后淮泗集团作为孙氏政权主体的地位已经动摇,江东大族的地位和影响却在急剧上升,并已呈现出取前者而代之的明显趋势。一方的力量日渐衰落,却仍然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的地位迅速上升,并希望尽快地取而代之。两党相争从而引发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暨艳案与吕壹事件”。案件的具体情节LZ这里不再过多八卦了,有兴趣的筒子们自行观看吧。LZ在这里只想借着这个话题,继续八卦本篇文章最后一位重量级人物:陆逊陆伯言童鞋。

7.12.

小番外:吕蒙升职记——818吕子明童鞋的个人军事才干

在开始八卦荆州最后一个话题“夷陵之战”之前,为了进一步确认当时的一个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东吴应该北伐徐州,还是偷袭南郡,LZ认为有必要再研究一下东吴当时的首席鹰派代表:吕子明童鞋滴个人军事才干。多八卦一句:按照《吕蒙传》记载他是汝南富陂人,但是汝南貌似应该是河南汝南,而富陂经LZ查找应该是安徽阜南县,所以LZ也木有搞明白他究竟是哪里的人。肯定的是,吕子明一定不是江南人士,而是淮泗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吕蒙童鞋的军事生涯起步得挺早的,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姐夫邓当投奔了孙策,“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因为杀了一个辱骂他的官吏,出逃后又自首,被孙策看中了“引置左右”,从此正式滴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LZ:由此可见,在古代的一个乱世当中,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能像韩信那样忍得胯下之辱,很不容易做到啊。)

姐夫邓当死后,吕蒙在张昭的推荐下接替了他姐夫的位置,很快吕蒙就在一次阅兵时被孙权看中,本来想合整军营的孙权不经没有合并他的队伍,还给他曾添了不少兵。

再往后的纪录就是:吕蒙跟着孙权和周瑜征讨黄祖时,黄祖派都督陈就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黄祖听说陈就死了“委城走,兵追禽之”。孙权说:能够搞定黄祖,主要因为“由陈就先获也。”,所以“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吕子明童鞋开始升官受赏了。

然后就是跟随着周瑜迎战曹操于赤壁,再往后还是跟着周瑜攻打曹仁和徐晃,攻克了南郡。这个已经8得很多了,不在8了。南郡之战后,周瑜被封为南郡太守,吕蒙也跟着升官了“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周瑜死后,鲁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自己驻兵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的驻防,两人有过一番“登堂拜母”的交往。前面也已经8的很详细了,这里不在8了。(孙权对吕蒙的劝学过程在前面也已经8得很详细了,不再重复了。)

之后还有一段小故事,讲的是吕蒙抚养了三位过世的同僚的遗孤,为他们尽心严教等等:“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於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然后就是平复了来自魏国的骚扰“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

LZ小评:说实在的,LZ最初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很怀疑它的真实性。一个负责“蕲春典农,屯皖田乡”官员,能够保护好自己家地里产的粮食就已经很不错了,还居然有功夫去骚扰别人。到底是谁骚扰谁啊?但是考虑到屯田的都是士兵,莫不是因为他们不打仗了以后手痒痒的厉害,到东吴边境寻求一些刺激也说不定哈。

公元213年,第一次濡须口战役,吕蒙“从权拒曹公於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这时候孙权已经第一次迁都,从吴都迁至建康。曹操带领“步骑四十万”南下伐吴,与孙权面对面相持了月余捡不到便宜,最后基本木有打就退兵了。临走的时候还长叹了一句:“生子莫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神马的。提议修建濡须口,尤其是增加“坞”的修建,就是吕蒙的建议。坞:“小障蔽物,防卫用的小堡”。当时众将官们奇怪修建这东东做毛用:“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回答道:“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

LZ小评:由此可见,吕子明确实是一位非常现实的实干家。与敌人战斗之前未想胜,先想败,为人是非常小心谨慎滴。

一年后,公元214年,东吴开始了第N次掠夺皖城行动,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抢粮食。(貌似东吴之前就N多此掠夺过皖城,而且他们有时候不仅抢粮食,还顺带脚滴抢人。大小乔就是从这里被“抢”走滴)。因为当年气候不错,夏,四月,旱。五月,雨水。曹操令庐江太守朱光“屯皖,大开稻田”,到了六月正好是粮食大丰收的时候。吕子明童鞋上书孙权说:“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为了不让曹操坐收如此丰硕美好滴粮食,使他们的人口和国力连年大增,我们应该尽快滴去抢)。

孙权听从了吕蒙的建议,御驾亲征讨伐皖城时,“引见诸将,问以计策”。此时众将建议,修筑土山,“添攻具”。而吕蒙建议:“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脩,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LZ八卦:攻城的时候竟然要修建土山,这个听起来可是够新鲜的,那个功夫可要费老了去了。不是说战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便携式云梯吗?为毛攻一个小小滴皖城还需要修建一座土山?

吕蒙所说的也正是问题之所在:“必历日乃成,城备既脩,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修建土山一来时间太长,二来雨季的路泥泞难走,事成之后想赶快跑回家都跑不快(抱着粮食跑确实更加困难一些)。他自己建议:因为皖城城墙很不坚固,所以应该“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

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他自己“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早晨起来开始攻城,等到了中午就攻破了,可是够快的,不知道是不是把人家的城墙都给拆了。战果还不错:“擒朱光,俘数万人”。这时候驻守合肥的张辽得到消息后已经赶过来了,但是木有赶上,只能拉到。“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掠夺皖城抢粮食一战大获全胜,首功当推吕蒙,“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六百人,官属三十人”。

吕蒙回到自己的驻地浔阳之后,又平定了一起“庐陵贼起”的叛乱。

到了公元215年,发生了孙刘联盟的第一次摩擦,孙权因为荆州被刘备久借不还,很生气,令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两郡的郡守,全部“望风归服”。一开始“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但是最终还是被吕蒙给劝降了。有关这段故事的描写,本楼的第356楼有详细八卦,这里不多做重复了。经此一役,吕蒙童鞋真的发财了,孙权“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有了自己的奉邑,就是真的地主了。

再往后就是同年孙权亲自引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引发了名震古今的“张辽大战逍遥津”之役。孙权被打得大败,差一点儿小命都丢了。而死命地保护着孙权安全返回东吴的,一个就是吕蒙,另一个是凌统。“师还,遂征合肥,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凌统以死扞卫。”

LZ八卦:这也是为神马孙权对吕蒙另眼相看的另一个原因,吕蒙是陪着他大败过,也同生共死过的人。权主攻能算是个重感情的人吧,不仅吕蒙过世的时候他那样难过,凌统去世的时候,他也一样是很桑心滴:“嘉禾六年,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然后就是公元216年的第二次濡须口会战了,“后曹公又大出濡须,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於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锋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护军、虎威将军。”

LZ八卦:第二次濡须口战役打得也挺奇怪的,魏国方面几乎倾巢而出,重量级将领就有好几个,连曹仁、张辽都出动了。双方看上去互有输赢,但是曹操貌似更加占便宜。所以之后孙权上书曹操称臣“都尉徐详诣操请降”,曹操纳降,“誓重结婚”。同年鲁肃过世,吕蒙正式开始担当东吴核心部分的重要角色了。

再往后,也就是吕蒙生平的最后一役,也是他本人最辉煌的成就:“白衣渡江”了。

LZ小总结:一项项数过了吕蒙童鞋的战绩,发现他此生经历过的最辉煌的战绩就是跟着周瑜打的那两仗,他此生惨痛的失败应该是陪着孙权一起大败于合肥,张文远手上。他自己本人,靠着真刀实枪“打下来”的最大战果,貌似竟然是那回跑到皖城去,抢人家粮食。当然了,濡须口的两次会战中,吕蒙的防御也是很给力的,值得表扬。

最有趣的是,貌似他的最强项并不在于“打仗”,而是在于“忽悠”。LZ感觉他“忽悠”敌人的本事,远远胜过他实际作战的本事。他一生独立作战立功的机会一共也没有几回,而他竟然有三次都是把敌人成功“劝降”的。甚至这三次里面的两次都归属于他本人最辉煌的成就:“白衣渡江”奇袭南郡。真的晕大了!看来吕子明这个书可真的是木有白读啊,太有用了,如果将军们人人都能有这个本事,世界早就和平了,再也不需要打仗了。中国历史上军事才干能够胜过他的人数不胜数,但是单单这一项“忽悠”的本事,吕子明应该属于佼佼者了,虽然还不能算是独步天下,LZ估计也能够挤入前十名。

问题是这样的一个军事才干,令其远征徐州,是否能够成功,LZ自己心里还是比较打鼓的。也可能吕子明的军事才干远远不止这些,也可能他的潜质远胜过他能够发挥出来的效果。但是毕竟LZ木有看到过神马出色的战绩,他连一个像样一点儿的对手都木有遇到过。再研究一下他的性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妥当人,事事都尽可能提前准备好,而那些个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一般也不会去碰。

就这样的一个性格,还能在合肥如此惨败,权主攻的仗到底是肿么打的?

7.13.

权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八卦完了关羽北伐,白衣渡江,吕蒙,权蒙,党争等等,现在要开始818东吴方面在荆州之争中,也是本篇文章中最后一名重要人物陆逊陆伯言,以及他权主攻的个人关系了。

陆逊本名陆议,是东吴本土土著的江东大姓士族,顾、陆、朱、张四大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他正式进入东吴政治中心之前,东吴的军国大政一直都把握在孙氏兄弟的嫡系部队“淮泗集团”手中。随着“淮泗集团”最后一个重量级人物吕蒙的病故,“淮泗集团”的核心人物自此凋零殆尽,历史最终将东吴的国运交入了江东大姓手中。

陆逊出生于公元183年,比孙权小一岁,死于公元245年,享年62岁。他自己不仅是东吴国运从昌盛,过度到平缓,最终到衰败的分水岭,他还见证了东吴之主孙权从早年英明,到中年的挣扎,直至晚年昏庸的全过程。和权瑜,权蒙,权肃相比,权逊的关系时间最长,最复杂,也最令人扼腕叹息。

陆逊和孙家的关系很是微妙,既是血仇又是血亲。陆逊早年失估,幼年跟随着自己的从祖父陆康生活。由于陆康得罪了袁术,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城,城陷后一个月,陆康病死。(电视中孙策提着陆康的头去见袁术,木有这回事儿哈)。当时年仅12岁的陆逊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户主的责任“为之纲纪门户”。

陆逊少有才名,二十一岁的时候就被孙权召入幕府,做幕僚(也就是秘书)。之后陆逊出任过“海昌屯田都尉” 兼海昌县令,当时“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深得民心。之后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剿匪:“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馀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这时候孙权已经看到了他的潜质,是个杰出人才,就将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东吴的辈分一向很混乱,就表计较了)。娶亲之后陆逊的工作没变,继续剿匪(东吴好多匪徒哈)。

直到公元219年,吕蒙趁关羽北伐之机,与孙权密谋“白衣渡江”奇袭南郡,夺回荆州的时候,此时年已36岁的陆逊才有机会进入东吴的政治中心,正式登上三国的历史舞台。(见前文)

日后有一次权主攻对着陆逊把他的这几任大都督们,参照着周公瑾为标准,统统八卦了一遍,“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

在这次八卦中,按照孙权自己的评价来看,陆逊应该是唯一可以继承周瑜的人:“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吕蒙虽然是权主攻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比周瑜也要略逊一筹,但是超过鲁肃:“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

鲁子敬排名最末:“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LZ小评:孙权的这番八卦被陈寿评价为“优劣允当”,所以得以收录在册“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按照LZ个人的看法,陆逊虽然还不是个天才,但也是个极为优秀的人才了。让他继承周瑜还是有困难的,毕竟时代不同了,他和孙权的君臣关系和“权瑜”相比也是有“质”的不同的。但是和其他另外二人相比,陆逊不论学识才干肯定要胜出很多。陆逊不仅文韬武略,才华出众,而且品质极佳,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王佐之才。

其实按照陆逊自己的心思,LZ感觉他未必就一定抱有一个“党争”的念头,要和“淮泗集团”一争高下,甚至拼个你死我活。但是有一句话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为一个“江东士族集团”的代表人物,无论你个人才干品质如何超群,你的命运必定会给你烙上“党争”的烙印。

孙权对陆逊认识的很早,也很熟悉,为了拉拢他还将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即便如此孙权都一直没有将陆逊纳入自己的核心团队。孙权最终启用陆逊为大都督,更多的原因也是“迫不得已”,但凡吕蒙在世,东吴的军权无论如何不会落入到陆逊的手中。

越到后来越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国后期各国的人才都凋零得令人心痛。等到了夷陵之后,丕殿派三路大军南下的时候,就连诸葛瑾童鞋都要脱去文官袍服,换上武将铠甲去迎敌曹真,救援朱然。由此可见东吴后期可是真的没人了,可怜啊!

8.

终结三国——夷陵大战

LZ前面把权瑜,权蒙,权肃,权逊都八卦了个遍,如今可以开始进入本篇文章“十年烽火漫荆州”的终结篇:夷陵大战了。如果说赤壁之战是三分天下的源头的话,那么夷陵之战则是最终确定三国版图的终结之战。在夷陵之后的几十年间,三家虽然依然互有相争,但是直至邓艾灭蜀之前,三国的版图基本上没有改变了。

8.1. 夷陵大战(一):从魏王曹操病逝到丕殿称帝

上回说到了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失利被杀;吕蒙白衣渡江之后病逝于公安;陆逊领兵,从此正式登上了三国历史舞台。

LZ小八卦(笑喷了,捶地):今天刚刚在《资治通鉴》里面又看到权主攻八卦他那些个大都督们。基本上保持原文不动,独独在八卦周瑜的时候变成了:“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不仅“邈焉难继”变成了“邈焉寡俦”,而且竟然把后面一句“君今继之”给删了。司马光老先生啊,乃个权瑜党!!!LZ哭笑不得,这令陆伯言童鞋情何以堪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LZ心里倒也觉得孙权对着陆逊说那一句“君今继之”的时候,未必就是真心话,多多少少有抚慰人心的意思在里面。

LZ一边揉肚子,一边继续八卦哈。接着上面所述还是公元219年,这一年还没完呢。这里有一件小事情要交代一下:刘璋被刘备夺得了益州以后,送回到了公安,如今落入了孙权的手中。孙权待他不错,还把他给“官复原职”了:“权复以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未几,璋卒”。

襄樊之围被解后,曹操亲自迎接徐晃将军得胜归朝“举酒谓晃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之后曹操“表孙权为票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从此荆州最终归到了孙权名下,名至实归了。

孙权得了荆州自然得意,但是他也知道刘备绝对不肯善罢甘休。他一边令陆逊重兵驻守宜都秭归等要害,一边思考如何才能够使刘备的注意力从他身上转开呢?权主攻开始使用他的外交手段了:派使臣入贡,劝曹操进位称帝,自己称臣“权遣校尉梁寓入贡,又遣硃光等归,上书称臣于操,称说天命。”

曹操当然不是白给的,他一眼就看出了孙权的用心,他对着臣下们说:这臭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这时候侍中陈群等同声同气滴劝曹操:魏王表推辞了,乃就从了吧!“汉祚已终,非适今日。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宜正大位,复何疑哉!”(LZ小注:陈留也是个厉害人物,日后丕殿托孤的四人中,有他一个)。

曹操死活不干:“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操不干自有他的道理,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命不长久,何苦还去争那些个俗世间的红尘名利?第二年公元220年正月庚子,一代枭雄魏王曹操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二月丁卯葬于高陵。(219年终于结束了!)

陈寿对曹操的评价规格很高滴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LZ感觉司马光摘录的一段魏书中评论也甚为得当:“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这一段司马光是跳着摘的。看到了“几平海内”LZ几乎泪奔,周公瑾真够造孽的。)

LZ作了几十年的曹操粉不能白作哈,也来上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拔。于禁、乐进於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於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也是对那一句“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的注解)

有一件事和本文无关,但也挺重要的:同年,尚书陈群制定了“九品官人之法”,用于“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九品官人之法”以及它的衍生产品“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官员制度史上,尤其在对于人才选拔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LZ不歪楼了,感兴趣的筒子们可以自行查找资料,网上的资料很多也很全。

当时关羽北伐的时候,LZ就提起过刘备派干儿子刘封和孟达进驻房陵、上庸、西城,为的就是给关羽做战略性配合。刘封“初,封本罗侯寇氏之子,汉中王初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之为子”(LZ八卦:刘备投奔刘表的时候貌似还木有子嗣,阿斗和他弟弟应该都是后来才有的)。当关羽被徐晃的援军围困的时候,刘封没有提供过任何协助性的帮助,之后关羽兵败被俘的时候,刘封也断然拒绝援助于他。

刘封因孟达受降于己,但是之后受宠于刘备,与其长期不和“蜀将军孟达屯上庸,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协;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馀家来降。达有容止才观,王甚器爱之,引与同辇,以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行军长史刘晔之前曾经劝过刘备:“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孙、刘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刘备不听,后悔了吧!

后来襄樊之围已解,丕殿令“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刘封”,夺回上庸三地。这时候“上庸太守申耽叛封来降,封破,走还成都”。诸葛亮这时候“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汉中王因此际除之;遂赐封死。”

刘封被杀,是诸葛亮极力主张的结果。按照日前提到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看法:“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不除则易世(刘禅登基)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损关羽之命。”那么就是说: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位二位君臣,借刘封之手除掉关羽在前,等到关羽兵败身死再杀掉刘封灭口在后,介个实实在在滴是阴谋论啊!LZ感觉到自己脊背后面都冷风嗖嗖滴。此计用心之险恶,手段之毒辣,曹孟德都未必能做得出来,章大师乃是肿么想出来的?LZ虽然肯定肯定不是亮迷,但是也不敢这样想他。咳。。。

LZ小评:嫉妒神马的真是害死人啊!由此看来刘封童鞋的品质人缘确实很有问题,不能都怪关二爷。所以LZ在此奉劝所有的看官们:做人还是要厚道一些比较好,再能干的人也比不过好人缘来得重要。君子有容人之美,君子有成人之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看刘封和关羽的下场,再对比着看看周瑜死后,他的小儿子周胤犯了罪,被徒庐陵郡。淮泗集团的“遗老们”诸葛瑾,步骘兔死狐悲,联名上书写了一大通长篇大论滴替他求情也就罢了,竟然连江东集团的主力干将朱然和全琮也都在替他求情,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分。咳,其实当时权主攻降罪周胤,也是作为长辈的一片苦心,想让这小伙子吃些苦头,督促着让他学好而已“孤於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结果由于最后求情的人太多了,又都是朝中心腹重臣,权主攻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作罢。

公元220年十月,“汉帝告祠高庙,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丕殿再三推之不却之后,便心安理得滴“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了,定都洛阳。(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LZ多八卦两句:说良心话丕殿对汉献帝还是不错的,封他为“山阳公,行汉正朔,用天子礼乐;封公四子为列侯”。曹魏对他一直都不错,公元234年三月庚寅,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魏明帝素服为他发丧。同年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结果丕殿又被新三小黑了一把,这里算是给他洗洗白了哈。

紧接其后的公元221年三月,“蜀中传言汉帝已遇害,于是汉中王发丧制服,谥曰孝愍皇帝。群下竞言符瑞,劝汉中王称尊号”(LZ:散布谣言神马的,介个是故意的捏,还是故意的捏?)。在群臣的极力建议下,刘备由“汉中王即皇帝位于武担之南,大赦,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立夫人吴氏为皇后。后,偏将军懿之妹,故刘璋兄瑁之妻也。立子禅为皇太子。娶车骑将军张飞女为太子妃”。(LZ八卦:翼德将军的的模样应该不尽与新三中的相同吧,否则他的女儿做了太子妃,那太子岂不要被。。。)。

司马光在此处对“承传正统”一案发表过一篇很漂亮的评论,森森滴符合LZ滴心意。篇幅不多,转过来与大家分享:

臣光曰:天生烝民,其势不能自治,必相与戴君以治之。苟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生,赏善罚恶使不至于乱,斯可谓之君矣。是以三代之前,海内诸侯,何啻万国,有民人、社稷者,通谓之君。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而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王德既衰,强大之国能帅诸侯以尊天子者,则谓之霸。故自古天下无道,诸侯力争,或旷世无王者,固亦多矣。秦焚书坑儒,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及汉室颠覆,三国鼎跱。晋氏失驭,五胡云扰。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硃氏代唐,四方幅裂,硃邪入汴,比之穷、新,运历年纪,皆弃而不数,此皆私己之偏辞,非大公之通论也。

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虽华夷仁暴,大小强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馀皆为僭伪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为正邪,则陈氏何所授?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为正邪,则刘、石、慕容、苻、姚、赫连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旧都也。若有以道德者为正邪,则蕞尔之国,必有令主,三代之季,岂无僻王!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拔乱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壹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四方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临之。其馀地丑德齐,莫能相壹,名号不异,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国之制处之,彼此钧敌,无所抑扬,庶几不诬事实,近于至公。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昭烈之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8.2.

夷陵大战(二)——东吴的战前准备,以及一系列内政外交措施

上回说到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称帝。第二年四月(公元221年)刘备在蜀中也自立为帝。在其他两位邻居们都在忙着“称帝”的时候,东吴之主孙权童鞋却在马不定蹄滴忙些别的东东。

权主攻在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他的一些列“外交”和“内政”举措。LZ认为都还是挺不错的,很值得研究一下。

1)“备战”:权主攻在吕蒙“白衣渡江”的同时令“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这样做一来是防备蜀国得到消息以后派人出兵益州援助关羽。二来也是为了日后有可能发生的的“夷陵大战”做前期的备战准备。

2)“迁都”:先从建业暂时迁往公安,之后定都在武昌(古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鄂曰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这已经是孙权在十年内的第二次迁都了,第一次是从吴都迁往建业。权主攻定都武昌就要将东吴的一切政治经济中心,从本土扬州迁移到荆州,并且由他本人亲自坐镇荆州。

3)“求和”:刘备当时已经有意向出兵伐吴,手下大将赵云等一干人等都劝他表去:“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刘备不听。

孙权得知此事后,派诸葛亮的哥哥,当时的南郡太守诸葛瑾童鞋写信给刘备:“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於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於反掌。”刘备还是不听。

然后就开始搞笑了,先是外面流传谣言,说诸葛瑾和刘备私自来往,孙权不信:“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然后就是陆逊听说了有这种谣言,还特特找到孙权“表明瑾必无此”。权主攻很郁闷滴安抚他说:“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孤前得妄语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笔与子瑜,即得其报,论天下君臣大节,一定之分。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因为写得漂亮,全文转。)

你可能感兴趣的:(荆州烽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