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无为而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为了逻辑顺畅连贯一点,把这一章放到了第19章之后来讲。19章讲到欲练神功,要挥刀自宫。这一章老子就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如何来挥刀自宫。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前面老子讲过怂人之极为圣人,同样,一个能得到很好治理的国家的民众,也应该是怂民。那怎样让国民变成怂民呢?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吃饱穿暖,身体强健,欲望寡薄,淡泊宁静。又切合着19章所说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那又如何使民众少私寡欲呢?

常使民无知无欲。我认为这里的无知无欲不应该是平行的两个概念,我理解为使民无知,从而达到使民无欲。怎样才能成为怂民?让民众无知就可以了。

与无知相对的是智,所以老子又说: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你看,周边都是无知怂民,致使智者也不敢凭自已掌握的知识谋私逐利。

无知与智者,差别在于是否掌握知识。显然,这里的知识一定不是老子所讲的"道",得道者不是智者,是圣人,亦是怂人。那么这里的知是指什么?这个问题老子在19章中已有答案: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圣智仁义巧利,就是老子要舍弃的知识,要挥刀宫去的东东。摒弃机巧,反朴归真,无私寡欲。那如何才能使民无知?这个更简单:

为无为,则无不治。统治者要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这又回到了不折腾上来了。这不是很容易吗?让上位者对于下位者什么都不做,真的很容易?很难,非常难,难到根本无法做到!


老子在《道德经》第10章提出了: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告诉我们应无为治国,守雌养生,无知闻道。

然后老子用12、13两章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养生;用14、15、16三章讲了闻道;又在17、18、19和第3章共四章,讲述了治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21、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