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问什么是高效学习时,该如何回答?

当有人问什么是高效学习时,该如何回答?_第1张图片
Day 326 of 365

全文 3971 字 l 建议阅读 8 分钟

快到年底了,本该是更多加速前进的时候,我却发现,更多的人开始接连地自暴自弃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难道真的是因为学习太累进步太慢的缘故?

有人问我,什么是持续践行,我说,就是每天做好一件小事,比如,写50个字。

这很难吗?

打游戏都能从晚上8点达到凌晨2点,整整6个小时,为什么学习却不行呢?

可能就是学习的方法出了问题。

1.高效学习

什么是高效学习?

顾名思义,高效学习就是以最高的效率进行学习这件事。

只不过,学习本身却是一件复杂的事,包含了要学什么?怎么学?零基础还是有一点基础?感不感兴趣?等等。

所以,我想把它拆开来看,谈谈高效组合学习这件事本身。

换句话说,我想要重新认识一下高效和学习组合起来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一种新的意义?还是一种新的方法?或是一套完成的操作流程?还是清晰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

高效学习 = 行动 X 方法 X 思维

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而且是乘法,不是加法,因为任何一个变量为0的话,高效学习就等于零。

这个公式既是我们可以赋予意义,也是方法论的集合,更是整体的操作步骤,而先后顺序还很重要。

如果按照通常的理解,应该是思维或方法排在最前面,但这里,我认为行动应该排在前面,因为想要获得高效的学习状态,行动是第一位的,但同时方法和思维模式也同样重要,不是说只要有了行动就行了。

也许这个公式并不难想到,但是你会说行动不也是方法中的一种吗,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

因为现在很多人不缺方法,不缺思维模型,却的就是最简单的行动,同时行动还能表明身体的作用,光靠大脑有时并不能完成真正的高效学习。

换句话说,高效学习同样会花很多时间,这就需要身体的支撑,甚至可以不夸张的说,没有体力,就没有真正的高效。

2.四个误解

我们知道程序员都常常喜欢自嘲,说自己是码农,和工地上搬砖的差不多,每天干的是体力活。

这样说,并不完全错,但编程其实是一个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只不过程序员,常常需要加班熬夜,体力不好真干不了这事。

换句话说,现在已经不只是一个光靠体力或光靠脑力的时代了,而是二者必须结合起来使用的时代。

同样,高效学习也是这样,一味强调脑力的重要性,忽视体力的重要性,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达到高效,试想一个患重感冒发高烧的人,让他学习,效率能有多高?

我归纳了大致四种,现在人们对高效学习的认知——

高效学习 = 能勤奋努力学习很久
高效学习 = 学任何知识都很快
高效学习 = 能记住很多知识点
高效学习 = 同时学习很多专业知识

第一种认知,认为高效学习就是只要堆时间,就能有成果。

而实际上,效率利用率并不够。

换句话说,就像是在说电脑的运行时间只要越长,计算能力就很厉害一样.

现在,我们都喜欢说不要拼体力,要拼脑力,但是过度拼体力,就会陷入体力投入很多,给我们带来沉默成本已经很高的假象,不投入怎么可能能高效学习?

这是错的。能长时间学习本是一个本来很好的能力,可我们没有搞清楚状况。

第二种认知,不过是沿用过去学校里讲的从零开始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在学校阶段可能还能达到高效,但一旦进入社会开始工作,这种所谓的“高效”,不过只是误以为自己处理能力好而已。

处理知识的能力好,是部分的高效,不是整体的高效,因为即便每天能看懂所有的新闻信息,对这些信息筛选,不归类,不应用,最后会慢慢遗忘的。

换句话说,不会萃取知识,只会高效地理解知识,同样是假的高效。实际上,很少有人真的是从零开始的,而是无意识的在使用核心通用技能,比如,认字,语言能力,没有人说没看完一本书,要重新学一次认字的吧?

第三种认知,也是现在很多人最普遍的学习方式,认为高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记住更多的知识,只要能记住了,应用自然没有问题。

而实际上,所谓的超强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一套科学的方法训练出来的,能够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很多位数,可我想说的是,记住了又有什么用呢?难道要用这个拯救人类?

独立的知识记再多,并没有多大作用,就像现在很多冷知识,机器人能比你记得更多,但是它在解决问题上并没有任何一个普通人厉害。

因为机器人是缺少联系的能力的,人有这个联系的能力,不过如果我们不使用它,同样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四种认知,是输入能力很厉害,认为只要输入能力超过常人,那自然就是一种高效学习了,因为对于学习来说这样高效的输入已经是很厉害了。

可问题是,输入了很多信息,不处理,这样的信息难道不是信息垃圾了吗?反正最后都要被扔掉。

或许是受计算机里并发的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并发做很多事,比如,工作时一边看手机,一边写报告,还能一边听歌等等,似乎这样的高并发就是高效。

而可能你不知道,计算机里的并发,同样也是最容易造成性能瓶颈的问题,不只是切换会耗费大量时间,处理器本身很可能也处理不过来,不然,电脑也就不会有死机一说了。

只不过大脑看上去似乎并不容易死机,但是,对于过多信息,同样会让人感觉转换不过来,其实就是并发的事情太多,而处理能力跟不上的表现。

3.四个方法

其实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每个独立的部分看起来都是非常高效的,可为什么还是不是高效学习呢?就像汉堡包一样,分开来看,面包很有营养,鸡肉很有营养,蔬菜很有营养,都是绿色食品,为什么合在一起叫垃圾食物呢?

就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系统,而学习也是一个整体系统,某几个部分的高效,不代表整体的高效。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叫系统论,也叫一般系统论或称普通系统论,是由贝塔郎非创立的一门逻辑和数学领域的科学,其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一般原则。他于1948年出版的《生命问题》一书,标志着系统论的问世。贝塔朗菲提出生物的开放系统理论,为生物进化的自组织系统理论建立开创了先河。(维基百科)

而后来的计算机就是系统论的实践者,因为计算机系统就是一个整体和部分的高效统一体,比如,CPU处理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到达内存能够协助的一个上限最好,同样硬盘,外设设备等都需要和整个硬件系统相协调。

所以,我们就能明白,学习同样是一个部分和整体协调的过程,单独分开看的高效学习,不是真正的高效学习。

而要想达到真正的高效学习,我认为要使用四个方法——

1、从完全拼体力,到脑力组合体力。

肯花时间是好的,而要想到达真正的高效学习,就不能一味的强调体力,而是要把体力和脑力结合起来。

比如,看书写笔记,低效的方式就是边看一边写,而高效的方法可以是,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写部分脉络,再引用并记下观点,这样效率比一味的读再写就要高很多,或者整体通读后,再略读,再回忆写笔记,或者直接写批注。

方法有很多,你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而绝对不是单单的想着只有一种方法就好。

2、不要完全从零开始,要能萃取并迁移通用能力。

方向很重要,找对了方向,才能最终获得好结果,同样,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要有这样的意识,然后行动起来,找到方法。

比如,写作能力,可不可以应用到述职报告或总结分享里去,而不是今天谁说这个方法好,就用这个,明天又有人说那个方法好用那个,你应该找到自己已经具备但是只需要重新思考并提炼出来的核心能力,然后补充相关知识重新使用。

3、从单机版,切换到联机版。

我们都玩过游戏,比如,单机游戏《刺客信条》,联机游戏《王者荣耀》,而学习上,我们常常都是单机版的学习者,不知道该怎么活用联机的信息。

虽然我们都知道搜索,但是在学习时到底该如何活用搜索,并不知道。

其实就是前面公式里说的,行动有了,思维视角也有了,但是方法并不清楚。

会用搜索只不过是一个基础方法而已,在写作时该如何使用搜索?在建立知识体系时又该如何使用搜索?在阅读时?在演讲时?在和别人沟通交流时?

联机学习不单单只是说的我们会使用手机学习,而是怎么去联机?和什么联机?联机后有什么操作?以及联机失败后的措施等等。

而更广泛的联机还可以是和人,如何打造人脉?如何沟通交流?如何影响别人?这些方法都非常非常多。

而你一定要用公式来反复拷问自己,到底自己是哪个地方缺失了。

4、从只输入,到输出倒逼输入。

我们都知道学习金字塔,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如下图。

当有人问什么是高效学习时,该如何回答?_第2张图片
学习金字塔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学会后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当然,我们肯定要说以教为学最好了,但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因为都还卡在高并发输入上的。

前面我说过,现在因为有了手机,我们提高了输入的数量,但是处理速度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就更不要说输出的数量了。

这就是,有方法,有思维,没有行动,很多人都没有输出的行动,高效学习就是等于零。

因为即便是把这个图倒背如流,不去实践,不去把加工过的知识输出并应用,实际上,同样是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

甚至想着只要输入,自动就会的输出的错误思维,那就更不可能高效学习了。

| 持续践行

这就是我今天输出的高效学习v1.0版本,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或许这个公式——

高效学习 = 行动 X 方法 X 思维

能给你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

因为我特别感受到,不断的行动是第一位的,没有方法可以找,没有思维可以慢慢塑造,可唯独行动缺少不了,但一味的行动也会走入误区,需要方法来帮助提高效率,思维来纠偏保证质量和方向。

今天说的系统化思维,后续我会引用更多相关著作来详细写写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工具,值得收藏到你的思维模型里。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高效学习心得。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有人问什么是高效学习时,该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