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法航线》

《南法航线》,图片占了很大的篇幅,所以很快就把图片翻完了。文字反而还没有读完。
在图书馆见到的这本书。因为它的装帧跟荒木经惟的那本《爱的阳台》几乎一模一样,并且与《爱的阳台》形式也类似,同样是大量摄影+少量文字的模式,便一起拿下来借阅了。
前阵子把《爱的阳台》读完了,于是来读这本书。
只看标题,还以为是关于航海的摄影集和故事。打开来翻才发现并不是。毕竟不是做图书编辑的,所以我也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从内容编辑到书籍装帧都在模仿《爱的阳台》,还是纯属偶然的相似。考虑到出版时间相隔半年,所以也并非全无可能。古人云:“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模仿也无可厚非。
这本书整体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琐碎。
作者的文字有些矫情,还是有一定可读性的。家境尚可的年轻人在国外生活的见闻感悟,以及看似不经意间拍下的主题并不明确的摄影作品。有种快餐文学的感觉,拿来打发时间也是好的。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张作者母亲的照片。作者说他和家人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紧密,并说:他和母亲曾经有过十年没见面,原因是母亲在韩国打工。并且,在他即将来法国之前,他曾经想让母亲回国来见一面,但是母亲拒绝了。大约是为着经济考虑。
作者是福建福清人。据我了解,他的故乡是从很早开始,就有人出国赚钱的,当然其中不乏有发大财的人。
从仅有的一张照片和寥寥的文字说明,我推测:作者的母亲也是受了周围出国打工潮的气氛,在作者还比较年幼的时候就出门打工,补贴家用。并且她也是很节俭的人,为了儿子的发展,想要多赚一些钱。而喜欢摄影和文艺的儿子,可能并不是真正理解母亲的这种付出。只是淡淡的觉得,和家人的关系并不是很紧密。他有自己的小圈子,小世界,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千愁万绪,并不理解父母辈为了儿女辈的健康茁壮成长所付出的艰辛,也不甚理解他们的烦恼。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他的这本书并不是那么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他对世间的冷暖,情愁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摄影也好,文字也罢,总是浮于表面,无力深挖,令我想起"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句古诗来。我想,如果让作者的母亲来写一本类似主题的书,可能更能打动人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南法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