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是用来摆放商品的,但他的真实身份是商品目录。
大众市场是一个过于稀疏的过滤网。互联网是一个真正的疏而不漏的“天网”。
口碑传播导致的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就像面对一则新闻或一个现象,没有人愿意完全接受别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是,没有人愿意穿和别人一样的衣服,留一样的发型,因为那样,“我”这个概念就会变得模糊。评:对自我概念很好的阐述。
21世纪,经济学的秘密就藏在企业的服务器中。
在传统零售业中,每个星期只能买一张的CD,跟每个季度能买1000张的CD都会占去半寸半的货架空间,这个空间是有成本的,而这个成本必须有一定水平的月存货周转量来弥补。
我们的社会日益富足,这使我们有条件从一个精打细算的品牌商品购物者转变为一个小小的鉴赏家,用数千种与众不同的爱好尽情的展示自己的独特品味。
必须找到本地顾客,是传统零售业的一个软肋,一家普通的电影院只有在两个星期的档期内至少1500个观众,票房才能支撑放映厅的租金。一张CD每年至少要卖出四张,才能收回本村货架空间的租金。
一个典型电影院的市场范围可能只有方圆十英里。
观众太分散,就等于完全没有观众。
每一个零售商都有自己的经济极限。
在工业化之前,大多数文化都是本地化的。经济以农耕为主,土地有多么广,人口就都有多么分散,而距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障碍,文化被分割了,方言和民歌等由此而生。这是小范围文化的早期阶段,决定它的主要是地理位置,而不是共同兴趣。
工业时代的来临和铁路系统的发展造就了,风起云涌的城市化浪潮;商用印刷术,摄影艺术,留声机电影技术,这些威力无穷的文化载体,可以跨时空的连接不同的人,创造了一个同步性的社会。
1993年,美国人每个星期平均将23个小时,的时间花在听广播上,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19个小时。2005年平均每个星期都有一家摇滚广播电台破产。
一部好莱坞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大约是6000万美元,营销成本也不会低于这个数,但是预测什么样的电影能拨动观众的心却仍然像往常一样难。正因为这样,那些靠得住的大牌演员和导演们才会索要那么高的报酬——他们给一件不可预见的事,带来了一点点可预见性。
货架空间的分配就是一个零和游戏:一种产品取代另一种产品。
从邮购分类目录到虚拟购物车
1886年一箱手表从芝加哥的一个珠宝商那里被错误的运给了北红杉地区的一个商人,这个商人并不想购买这些手表,于是西尔斯就将这些手表全部买下来,然后转售给铁路沿线其他车站的代理商,这项业务让西尔斯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从此他开始采购更多的手表,并且开办了一家手表经销公司。
六年后,他们采用商品目录分类目录的形式销售手表,把手表邮寄到乡村农民的手里,而这些农民过去买东西,时常被当地普通商店和很多中间人索要高价。
最后,他们在芝加哥西部投资建造了一个占地四十英亩价值500万美元的邮购工厂和办公大楼,1906年开始营业时邮购工厂的厂房面积超过了,300万平方英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用建筑。
1897年的西尔斯邮购分类目录,786页,上面列出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商品(20万种不同商品信息,所有文字都是小字号排版,并附有6000平板插画),而且价格都低得让人难以置信。评:西尔斯是做电商的鼻祖。
192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超市早期成功秘诀就是提供了购物车,首次推出时间是1937年,后来人们有了小汽车,有了免费停车场。
贝佐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果你可以用其他方式做点事情,那么你就不会在网上来做,尽管服装位于远程直销排行榜榜首,你并不想在互联网上做服装生意,因为通过商品目录和商店来销售服装比互联网效果更好。我的做事准则是:先选择一个有潜力的商品种类,能够让你极大地拓展消费者对此类商品体验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只能在网络上实现 。
消费者在选购图书时,个人体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动力,同时也证明你不能拥有一册很大的印刷图书分类的目录,那是完全不现实的。
制造它,传播它,帮助找到它。
一旦有了空前丰富的品种和用来作出选择的过滤器,需求曲线就会扁平化。
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少数大热门,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细分产品和市场。在一个没有货架空间限制和其他供应瓶颈的时代,面向特定小群体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和主流热点具有同样的经济吸引力。
第一种力量是生产普及。普及生产工具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
第二种力量传播普及。就是通过普及和传播工具降低消费的成本。互联网,各种集合器(平台)……
第三种力量供需相连。就是连接供给与需求,将新产品介绍给消费者,推动需求沿曲线向右移动。过滤器,如,搜索引擎和个性化推荐。
搜索成本是指,任何妨碍你寻找目标的东西,某些成本是非货币性的,比如时间浪费,在争论错误的时机和迷惑之处。还有一些成本是明码实价的,比如,错误的购买,或是因为没有找到更便宜的选择而被迫高价购买。
其他消费者的行动往往是最有用的指示信息,因为他们的动机与我们最为统一。
不可小视,以百万计的业余生产者。
第一个观察到超新星1987A这就是一个介于职业与业余之间的观测者。
天文学领域注定有志愿者的一席之地,再想想刚才提过的那个问题,面对茫茫太空,你惟有在绝对正确的时间去看绝对准确的方位,才能观察到那些最有趣的新现象。
我们正在由被动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生产者。由消费主义向参与性生产主义转变。
2001年1月,富有的期权交易商吉米威尔士开始编撰一部网上大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是不同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另一种动物,它是一个动态社区,不是一个静态的参照物。
从混乱中创造出了秩序。
声誉经济
创造的动机截然不同,一种经济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需求曲线开始于头部的传统货币经济,终结于尾部的非货币经济,头尾之间则是两者的混合体。
在尾部,生产和流通成本寥寥无几,商业因素往往是第二位的,人们是因为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参与进来的,比如自我表现、娱乐、测试的。
2004年在尼尔森图书调查公司追踪调查的,120万部图书里有95万部知卖了不到99册,另有20万部卖了不到1000册,只有25000部的销量在5000册以上。美国图书的平均销量是500册左右。
要想被大众市场接受一种妥协是不可避免的,你只能挑选多数人感兴趣的主题,而不是少数人感兴趣的,你只能采用通俗叙事风格,而不是学术风格。大多数作者做不到这一点,很多人只希望他们的书被他们所重视的特定群体读到。
但这样一种非理性的追求绝非无利可图,书籍本身已经不是价值所在,而是变成了宣传价值所在的一种广告,而价值所在就是作者本人。许多这一类非商业书籍只是营销工具而已,目的是提高作者的学术声望,推销他们的顾问服务,为他们赚取演讲费,或者只是将他们的名号留在世上。
Lulu.com只需支付不到两百美元,你就能实现出版梦。
一种动机不能解释所有人的动机。
美国二手书市场,实际上主要由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组成,约有2/3的领地被红红火火的,教科书生意占据,校园交易是这个市场的核心,剩下的1/3属于,12000家左右散布全国各地的小二手商,是一个相对比较沉寂的领域。
美国二手教材市场已经是一个17亿美元的大蛋糕,占高校书店销售总额的16%之多。
每一个集合器都可以降低市场的进入门槛,允许越来越多的产品跨过那道障碍,找到属于自己的顾客群。
连锁零售商必须将它的产品,分配到各个商店中,大致猜出哪里存在需求,需求有多大。人和产品必须在同一个地方,需求和供给必须在商店的货架旁相遇。但这个零售商不可能总是猜对,一旦猜错,供给就会失衡。
即需即印
2005年,年终,亚马逊收购了顶尖的即需即印公司,几个月后,他将同样方法应用于电影业买下了,即需即出DVD制造商。
如果蚂蚁也有扩音器,他们会说些什么。
曾几何时,捧红一张唱片,只有一种方法,广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MTV音乐电视问世,成为制造大热门的第二个途径。
人们对于广告和花钱做广告的机构已经不再,那么信任,对个人的信心却呈上升之势。
我们正在离开信息时代,迈入推荐时代,今天,信息唾手可得,你实际上是踩着信息走路的,收集信息不再是问题,根据信息做出聪明的决策才是奥妙之处,别人的推荐成了,穿过信息丛林的捷径。
被放大的口碑传播印证了长尾的第三种力量,利用消费者的情绪来联结供给与需求,普及生产工具是第一种力量,让,是他让长尾壮大起来,普及传播工具是第二种力量,是他让长尾变得人尽可得。但光有这两种力量还不够,直到第三种力量发挥作用,帮助人们在数之不尽的选择中找到自己的最爱,成为市场的潜力,才会真正发挥出来。
新时尚领军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他们的观点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在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
过滤器的主要作用在于一种转变,帮助人们沿着一条既舒适又符合个人品位的道路,从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他们可以发现新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新事物比传统大规模传播渠道中的那些千篇一律的东西更有吸引力。
如果你用一个一维透镜来观察一个丰富多彩的三维世界,你什么也看不到。
为什么过滤器对长尾来说如此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过滤器成为可能只是一个恼人的噪声源而已。
从随机性的电子噪声中分离出连贯有序的信号。
任何事物都有90%,是无用的渣滓。
如果一个好玩具的周围摆着十个蹩脚的玩具,你对这个玩具店的印象可想而知,一定没有兴趣继续逛下去。
网上有数十亿个垃圾网页并不是多大的问题等,唱片店里若有数十亿张CD垃圾,就是一个灾难了。在网上,存货是排他性的,好坏,产品的比例只是个信号,噪声比的问题,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搜索引擎允许你有效地忽略,噪声过滤器才是主宰。
普通商店的动态质量范围相对狭窄,大多数产品都介于中等和良好之间。非常出众的东西,对于普通商店来说太过昂贵质量范围,两端都是小众产品。
需求曲线,尾部动态质量范围较宽,而头部动态质量范围较窄。如果有好的过滤器平均质量并不重要,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现宝石。
所谓高质量和低质量,完全都是主观的,这些评价标准都是评判者的自身感受,因此质量内容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一个人眼中的好东西很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眼中的坏东西。现实世界几乎一直如此。
某个人的噪声却是另一个人的信号。如果一个生产者想让某种产品绝对符合某一类顾客的需求,那么这种产品注定不会符合另一类顾客的需求。要想让某种东西对所有都有吸引力,一种折衷是必不可少的,这意味着这种东西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人们才把这种东西称为大众产品。
发现澳洲大陆之前所有人都认为世界上只有白天鹅,直到有人首次看到了黑天鹅这种观念才被舍弃。
事前过滤器与事后过滤器
事前过滤器是预测,他们是在产品上市之前实施过滤的,他们的任务是决定哪些东西能上市,哪些东西不能上市。
相比之下,推荐和搜索技术都是事后过滤器。事后过滤器会鉴别特定兴趣领域内已经存在的东西。你大可以把任何东西扔进市场,由市场本身来完成去伪存真的任务,而事后过滤器就是市场的心声,他们会疏导和放大消费者的行为,而不是试图预测这些行为。
1897年夏天的瑞士,一个叫帕累托的意大利学者,在他的大学办公室中研究19世纪英格兰的财富和收入结构,在计算的确切比例之后,他发现大约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财富,他发现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与英格兰一致。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在财富和人口的分配结构上,存在一个可预测的数学关系,他成为重要少数法则。
我们也许无法加快消费速度,但我们可以通过预先选择来提高消费的效率与满意度。
我们读到的东西也许不会比从前多,但它们对我更有意义了,因为更好的过滤器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内容。
人类的注意力比金钱更容易扩散。
动态可变定价
最有意义的是社区内的排名,而不是社区间的排名。过滤器和其他推荐系统在非主流产品中最为有效,在流派内部最为有效。
时间长尾
爱因斯坦将时间描述为空间的第四维,热门和冷门产品的销量都会慢慢下滑,热门产品的起点或许更高一些,但早晚也会落入长尾之中。
搜索引擎并非对时间因素漠不关心,但它衡量,关于相关性的标准确实不是新旧程度,而是导入链接。
整个经济学就是围绕着利益权衡和权衡方法建立起来的。他并没有否认一个点火的人可以免费使用无限多的氧气,他只是没有把这个因素放到他的公式中。
在数字产品市场中,传统经济学的两个重要稀缺性函数,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销售成本正在趋近于零。
现在人们都在肆无忌惮的浪费中央处理器的性能。
资源短缺是可以衡量的,到零为止。稀缺性可以给经济模型设定一个限度,而且它们是不可见的,所谓外部性。然而,这正是所有经济进步和变化的驱动力。
建议去浪费资源,新要素几乎是免费的,工业革命中,物理动力几乎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