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最初印象~写在唐山大地震43年纪念日

最早听说唐山,源于那23秒的7.8级的唐山大地震。爷爷说,当时我们正定也有震感,我们家的土墙也给震塌了。其实,唐山和正定相距近700公里。当时听说死了很多人,现在我们都知道,是24万人失去生命,16.4万人重伤。

上大学以后,宿舍有两名唐山人,分别是丰南区和滦县。她们最特色的语言就是闻一闻说听汀汀,不知道说知不道。说话跟唱歌似的,为人性格爽郎很招人稀罕。和他们接触,逐渐知道了唐山依山傍水,山上有迁西板栗和核桃,滦县的葡萄大苹果和梨。水里有皮皮虾,蛤勒海红和麻蚶子。还有曹妃甸大港口。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和老公到唐山结婚,他来自唐山市滦南县。一个老实.稳重踏实,又有思想深度的佛系学弟。我们是在唐山站下的火车,那时的唐山站还很小。我们坐55路公交车,走的是华岩路和国防道,当时就感觉楼房很矮。公交车上人也不是很多,除了老人就是年轻的,老公介绍说唐山的车很多,豪车更多,所以坐公交车的人少。

看看窗外,到处是林立的小饭馆,目测安徽板面最多。几乎每格几十米就有一家安徽板面。一路上植被很多,街道很窄。公交车晃晃悠悠,到了远洋城附近。人民购物正在建,还是一片工地。国际会展中心也正在建。当时感觉很是荒凉。12年后,这里已是一片繁华。

我们在唐山亲戚家投宿,第2天坐车回唐山市南堡开发区,那里属于冀东监狱。到处是盐碱地,到处都是晒盐的水池子,远远看去仿佛像是进入了江南的水乡,但是却缺少植被,满目荒凉。一望无际的天空下。目光所及的,是犯人们晒盐劳作的情景,小河里,满载食盐的船在穿梭。在这荒芜的盐碱地里,有一座小小的城,那就是我们的落脚点,这个地方盛产一种叫炎细菜的含碱类食品,麻蚶子也很好吃。

我们很快就回到了位于唐山滦南县的老家。这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里的路面很窄,到处都能看见闲逛的鸡鸭和鹅。很多家门口都有奶牛,毛驴和黄牛。最让人惊讶的是,家家户户的房子很矮,有一个后门,后门紧挨大街,大家都习惯于从后门进入房间。房子前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厕所盖的非常简单,就是两块简单的石板,然后有一个坑。来来往往的老年人得多,晒得黑黑的。年青的都去城市打工了。

唐山人尤其是滦南人很喜欢吃用大白菜做的大蒸饺。这些蒸饺也就蒸十几分钟,菜馅切的很大,不需要精工细致的做。还喜欢吃朝鲜面,不同于东北朝鲜冷面,而是朝鲜热面。就是那种朝鲜面,用热水烫一下,放点高汤,放点虾皮儿,热热乎乎的吃。婆婆他们还喜欢大米水粥,就是大米粥熬好以后把米汤倒掉,然后用凉水淘一淘,就着凉水吃这些大米,每次一吃这个饭我都心疼,大米汤多好多营养啊,好好的大米汤被这么浪费掉,真可惜。后来,婆婆每次做这个饭就把米汤给我留下,我单独喝汤,他们吃大米粒。滦南人还喜欢吃生花生豆,就是吃饭时抓把花生豆往盘子一扔就是菜啦。我们正定喜欢把花生都炒熟或者煮熟或者是腌咸菜后吃,他们就直接吃。而且无论是早饭,午饭,晚饭,就只做白粥,连个菜毛都没有。粥做的很是粘稠,连个干粮都没有。我常常怀疑,这怎么吃下去,哪怕有根咸菜呢,对不起没有。我最喜欢唐山的大搁着以及懒豆腐。前面是豆制品,黄黄的就着白菜炒,很好吃。懒豆腐是花生打碎后熬的湯,香香的碎碎的非常好吃。海鲜火锅自助也挺好。

2010年,我在唐山工作了。接触了很多唐山本土的人,好多都是拆迁户,一家有二,三套,五,六甚至七,八套房子都很正常。就是俗称的拆二代。他们每个月工资并不多,却能开着20多万的车,天天上班。然而更多的是接触到很多努力工作的唐山人。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称,骨质瓷闻名中外,我们每年都能在陶瓷博览会是淘到精品骨质瓷。唐山还有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而且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素有“冀东三支花”之称的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哥在唐山钢铁工作,每天兢兢业业,他和大多数工人一样,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去真真正正为唐山做贡献。

而在我看来,唐山人很善良,也很有爱,对于我们这外地人,无论是在心中,还是在行动上,都给予了很亲切的关怀。我们也很快在同事亲戚的帮助下,在唐山买了房,生了孩子,安了家。这里就成为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

同时,我也真的感受到了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南新道再往南的房子越来越多,高新区这边的房子也越来越多,楼层越来越高。抗震纪念墙,唐山图书馆,唐山世博园的相聚建立,也让唐山文化有了展示的平台。我们单位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搬到了新家,而且南湖的口号,要把南湖建的比西湖还美,让我们对这个城市越来越依恋,越来越喜欢,而我们也为唐山贡献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山最初印象~写在唐山大地震43年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