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同寻常

前几天刚看过澳大利亚人托比亚斯·艾特金斯写的焦虑自愈历程书——《我并不孤独》,转眼又看到了日本人久世浩司写的应对“不安”的《复原力》。碰巧这两本书都由联合低音选题策划,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不能不说是个缘份。也不能不说,日本人真是不同寻常。

久世浩司所说的“不安”,实际上也是一种焦虑。与托比亚斯·艾特金斯的思维方式不同。后者主要是一种个人体验,重在排解焦虑,而前者更多的是直面焦虑,化焦虑不安为转机,夺取人生另一阶段的成功。

不得不说,日本人内心非常强韧,他们更擅长与焦虑死磕。

久世浩司本人曾任宝洁公司高管,在被派驻国外工作时,由于水土不服及工作中的新烦恼弄得苦不堪言,一直压抑在心,独自承受。直到妻儿忍受不了他的阴郁后,他才感到震惊,开始寻求帮助,最终找到了突破“不安”的复原力。并专攻复原力研究,创办了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成为资深复原力教练。

久世浩司是如何从“不安”中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呢?一切都在他的这本《复原力》中。

不要被“不安”困扰。

一般来说,越是认真努力工作的人,越是容易产生不安。因为他们更习惯未雨惆缪,虽然适度不安会让人更为警醒,但过度聚集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会让人沮丧。

久世浩司建议人们不要逃避这种情绪,也不要任由这种情绪发散,要把精神放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上来,“心系当下”。

他建议使用“三分钟正念呼吸法。”缓缓将意识专注于呼吸气流,用腹式呼吸,摄取氧气,安抚神经。这种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另有一种“身体扫描”法可在平常进行。这种方法与我们的气功“大小周天”有点类似,约等于“内视法”。可以缓解体内累积的紧张。

缓解情绪后,久世浩司告诉人们质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并向相关方倾诉排遣。比方说,他自己写的书在亚马逊得到差评,他分析了自己担心前途的不安心理,并将其向妻子倾诉,得到她的另一种解读,大大减轻了他的担心。

化“不安”为动力。

神户招牌商品“小山卷”很受欢迎,老板小山进总能利用“爱担心”让“小山卷”越走越远。久世浩司认为,正是“不安”让小山进进行“先手”准备,应对未来风险,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担心,把担心变成突进的原动力。

久世浩司不认为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适应社会,他从学生的感受出发,谈到了“防御性悲观主义者”这一分类。他说,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言行却很悲观,总会担心自己下一次考砸(话说,这挺像我),深感不安,但正是这种“自我妨碍”的手法,这种不让自己过度期待的自我保护,他们为了不得到坏成绩而促使自己振作,最终却能取得好成绩。

作为带着强烈“不安”的防御性悲观主义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不安”是我们的优势,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它会使你集中精神于某一件事,埋首于眼前的事务,通过学习、工作实现进步。

化“不安”为转机。

久世浩司说,我们在已经掌握工作的基本,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自身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得到很高的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开始寻找下一个工作目标。

但是,在转折时期,脱离了自己的舒适区,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失败,这时就是检验复原力的时候了。

他举了我们熟知的日本男演员高仓健的例子。高仓健在四十岁出头的时候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机。此前,他演熟的黑帮角色让他产生了厌倦与改变的欲望。

四十出头的高仓健不满足于自己的舒适区,克服了观众的误解,承受了与公司毁约的压力,凭借出色的演技,终于脱离“黑帮”的固有形象,闯出了另一片天地。

我们要像高仓健们一样,在转机来临之前掌握复原力的技巧,控制自己的不安,通过积累小的成功体验来克服不安。

久世浩司提出,有一种方法,不用换公司就能把当前的工作变成能让自己进一步成长的有意义的工作。虽然这种方法不是他的首创,但不难看出,久世浩司很赞同这种方法,他认为,即使工作内容不变,也可以通过调任异地、派驻国外等方式,改变与工作有关的人和环境。或是转变观念,将“被迫感”通过分解工作的相关要素,并加以重组,改变工作和职务的意义,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复原力。

纵观全书,能强烈感受到大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他们更擅长与焦虑不安作半争,化危为安,精益求精,循环往复。在一个领域内死磕。真不知道是该佩服呢还是该佩服呢。

不过,个人臆测,他们更喜欢这样在一样东西上精益求精,是否预示着他们能做更多改良,却无法做更多创新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人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