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附 》读后感

《情感依附》,其实更像一份试验报告。这个试验报告的内容看起来枯燥无味,但确实刷新了我的认知。之前阅读过其它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平时也会阅读相关方面的文章,了解到原生态家庭环境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一些影响。但我理解的这些原生态的家庭环境通常会指一些像父母离异这种大事件,而书中详细阐述了像喂养婴儿时的母婴互动这些小的细节也会对人的成长产生影响时,我彻底惊呆了。

无论我们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我们都应该认真地阅读这本书,它会帮助我们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阅读本书的时候,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可能会对我的成长有影响的几件小事儿:

片段一:贪玩 被奶奶揍

事情发生在6岁左右。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邻居家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玩的很投入,完全忘记了时间,天很黑了,还在开心地玩着,忘记了回家。据说,奶奶满村子的一边找我一边叫我的名字,具体找了多少时间也记不清楚了。只知道,奶奶把我从邻居家揪出来的时候,一边噼里啪啦的骂,一边用藤条狠狠地在我背上抽。我没有任何反抗,也不敢反抗,也没有鬼哭狼嚎的大哭,只是泪流满面地回到房间,昏沉沉的睡到了第二天早上。背部被抽打的痕迹伴随我度过了整个夏天。

片段二:偷钱 被爸爸揍

小时候,家穷,农村的孩子很少有零花钱用的,我也一样。但是,经不起小卖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诱惑,从奶奶平时存放零钱的袜筒里拿了不到一块钱,具体金额是多少,我记不清楚了。然后心惊胆战的花掉了,后来被奶奶发现了,就给我爸讲了。我爸询问我时,我连犹豫的勇气就没有,直接承认了。然后爸爸毫不留情的用鞋底(家里自己做的鞋子)甩了我几个耳光。那种疼痛持续了很久,很久。

片段三:对母亲的印象

小学四年级的事儿。春节临近,新衣服是对新年唯一的期盼,可是临近大年三十,我和弟弟的新衣服还没着落。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市,妈妈带着我去买衣服,为了几块钱的折扣,妈妈和店主磨蹭了很久,直到老板要把衣服打包,收拾店铺准备打烊的时候,妈妈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要买。衣服最终买了还是没买,我没一点印象了,但是这个买衣服的过程我却记忆尤新。

片段四:对爷爷的印象

这个还是听家里的亲戚讲的。我大概3岁的时候,大姨家盖新房子,爸爸去大姨家做一些木工,由于和大姨家住的比较远,交通也不方便,爸爸就住在大姨家,我也和爸爸一起在大姨家住着。大概住了6天左右的时候,爷爷非常想念我,但那时不像现在有手机和网络,可以随时视频,爷爷大概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步行去大姨家,只为了看看我,那时爷爷将近70岁了。

还有一件事儿,是贯穿于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关于爷爷奶奶的婚姻。打我记事儿起,爷爷奶奶住在同一个院子,不住在同一个房间,而且互相不说话,互相看不上,还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就开骂。唯一能证明他们是夫妻关系的就是我三个姑姑和爸爸。妈妈说从她嫁进来时,爷爷奶奶就是这种相处模式。15年年初的时候,90多岁的爷爷去世了,奶奶看不出来有一丝悲伤和难过。我至今也想不明白,他们为何这样一起生活了70多年。

个人认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自我重建的过程。我们无法改变原生态家庭环境,也不应该把成长过程中所有的羁绊都归咎于原生态家庭环境。在成长中,我们却不能不进行反省和复盘,只有通过反省和复盘,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才能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和下一代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依附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