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近邻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简介

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k-NN)是一种基本 分类回归 方法。

分类时,对新的实例,根据其 k 个最近邻的训练实例的类别,通过 多数表决 等方式进行预测。

回归任务中,可使用 平均法,还可基于距离远近进行 加权平均,距离越近的样本权重越大。

k值的选择、距离度量、分类决策 规则是k近邻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K 近邻学习没有显示的训练过程,它是 “懒惰学习” 的著名代表。


分类模型

距离度量

特征空间中两个实例点的距离是相似程度的反映。不同的距离度量所确定的最近邻点是不同的。

上式中,
当 时,称为欧氏距离;
当 时,称为曼哈顿距离;
当 时,它是各个坐标距离的最大值。

k 值的选择

k 值的选择会对结果影响重大。

k 值的减小意味着整体模型变得复杂,容易发生过拟合;k 值的增大意味着整体的模型变简单。

在应用中,k 值一般取一个比较小的数值。通常采用交叉验证法来选取最优的 k 值。

分类决策规则

多数表决


算法实现

实现 k 近邻法时,当 特征空间的维数 与 训练数据容量大 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对训练数据进行快速 k 近邻搜索。

构造 kd 树

kd 树是二叉树,表示对 k 维空间的一个划分。

构造 kd 树相当于不断地用垂直于坐标轴的超平面将 k 维空间划分。具体步骤如下:

  • 构造根节点(特征值第一维的中位数)
    以为坐标轴,将训练集中所有实例的坐标的 中位数 为切分点,将训练集分为两个子区域。切分由通过切分点并与坐标轴垂直的超平面实现。

  • 依次构造深度为1的子节点
    由根节点生成深度为1的左、右子节点:左子节点对应坐标小于切分点的子区域,右子节点对应于坐标大于切分点的子区域。

  • 依次对子区域进行中位数切分(维数递增循环),直到两个子区域没有实例存在时停止。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from operator import itemgetter
from pprint import pformat


class Node(namedtuple('Node', 'location left_child right_child')):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pformat(tuple(self))

def kdtree(point_list, depth=0):
    try:
        k = len(point_list[0]) # assumes all points have the same dimension
    except IndexError as e: # if not point_list:
        return None
    # Select axis based on depth so that axis cycles through all valid values
    axis = depth % k
    # Sort point list and choose median as pivot element
    point_list.sort(key=itemgetter(axis))
    median = len(point_list) // 2 # choose median
    # Create node and construct subtrees
    return Node(
        location=point_list[median],
        left_child=kdtree(point_list[:median], depth + 1),
        right_child=kdtree(point_list[median + 1:], depth + 1)
    )
    
def main():
    """Example usage"""
    point_list = [(2,3), (5,4), (9,6), (4,7), (8,1), (7,2)]
    tree = kdtree(point_list)
    print(tree)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搜索 kd 树

kd树搜索的平均计算复杂度是,N为训练实例数。

kd树更适用于训练实例数远大于空间维数时的k近邻搜索。

下面为 kd 树的最近邻搜索算法:

  • 在kd树中找到包含目标点x的叶节点
    从根节点出法,递归向下访问kd树。若目标点x当前维的坐标小于切分点的坐标,则移动到左子节点,否则移动到右子节点,直到子节点为叶结点为止。

  • 将此叶结点标记为 “当前最近点”

  • 递归向上回退,在每个结点进行以下操作:

    • 如果该结点保存的实例点比当前最近点距离目标点更近,则以该实例为“当前最近点”。
    • 当前最近点一定存在于该结点一个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检查该子结点的父结点的另一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是否有更近的点。具体地,检查另一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是否与以目标点为球心、以目标点与“当前最近点”间的距离为半径的超球体相交。
      如果相交,可能在另一个子结点对应的区域内存在距目标点更近的点,移动到另一个子结点。接着,递归地进行最近邻搜索;
      如果不相交,向上回退。
  • 当回退到根结点时,搜索结束。最后的“当前最近点” 即为 x 的最近邻点。

from operator import itemgetter

class kdtree(object):
    
    # 创建 kdtree
    # point_list[0] 是一 tuple 的特征,point_list[1] 是类别
    def __init__(self, point_list, depth=0, root=None):
        
        if len(point_list)>0:
            
            # 轮换按照树深度选择坐标轴
            k = len(point_list[0][0])
            axis = depth % k
            
            # 选中位线,切
            point_list.sort(key=lambda x:x[0][axis])
            median = len(point_list) // 2
            
            self.axis = axis
            self.root = root
            self.size = len(point_list)
            
            # 造节点
            self.node = point_list[median]
            # 递归造左枝和右枝
            if len(point_list[:median]) > 0:
                self.left = kdtree(point_list[:median], depth+1, self)
            else:
                self.left = None
            if len(point_list[median+1:]) > 0:
                self.right = kdtree(point_list[median+1:], depth+1, self)
            else:
                self.right = None
        else:
            return None
    
    # 在树上加一点(只追加到叶结点,不会替换子结点)
    def insert(self, point):
        self.size += 1
        
        # 分析是左还是右,递归加在叶子上
        if point[0][self.axis] < self.node[0][self.axis]:
            if self.left!=None:
                self.left.insert(point)
            else:
                self.left = kdtree([point], self.axis+1, self)
        else:
            if self.right != None:
                self.right.insert(point)
            else:
                self.right = kdtree([point], self.axis+1, self)
            
            
    # 输入一点
    # 按切分寻找叶子(只能找到叶结点)
    def find_leaf(self, point):
        if self.left==None and self.right==None:
            return self
        elif self.left==None:
            return self.right.find_leaf(point)
        elif self.right==None:
            return self.left.find_leaf(point)
        elif point[self.axis]

你可能感兴趣的:(K近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