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常识

——————

心理学小常识

——————

【爆粗口者的心理】

说“粗口”是和说话者本身的成长环境,家庭的潜移默化以及个人的修养,还有内在和外在的文化素质是否协调统一分不开的。

对于不同的粗口有不同的心理意义。

1.出于习惯

很多淳朴的劳动人民,虽然经常说“粗口”但是他们的心底是善良的。他们说的“粗口”已经融合进生活中了,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语言媒介。所以,这一部分人说“粗口”是一种习惯,就像是口头禅一样。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是不自觉地说粗口,对别人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2.愤怒的表达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国台湾名人李敖,读书非常多,可以说是“满腹经纶”,但是在谈到中国台湾政府里面的“小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讲“粗口”,听众对此的反映是“热烈鼓掌”,认为李敖说出了民众的心声。当然,生活中的李敖也不讲“粗口”。而有些说粗口的人,只是自制力不够,口不择言。

3.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

有些人,特别是很多男人,比较容易说一些“有伤大雅”的粗话,如“傻×”等与性行为有关的语言,或“放屁”等牵涉排泄物的词汇。他们说粗口的主要原因是内心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在平时就显得焦躁不安,内心有众多不满的情绪,却没有办法来发泄,这种因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粗言恶语,说话的人在说出口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会带来哪些后果,至于是否会伤害到别人,他们更不会考虑到了。

4.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如果从温文尔雅的女人口中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粗口,其心理动机是希望表现得像男人一样,其实就是为了寻求心理上的某种平衡。她们会想“为什么男人可以说,而我们不能说”,于是,他们也像男人一样说粗口,以寻求一种与男人并驾齐驱的感觉。

5.只是种游戏

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也爱说粗话。如果孩子们在父母面前说粗话,毫无疑问,一定会受到父母的训斥。所以,这时候粗话就只能变成孩子们和同伴之间在互相游戏时的用语。在小伙伴面前自由地说“粗口”,甚至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像大人一样说话,自己看起来也像个大人。

一般来说并不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又不会对大家的身体造成实际上的伤害。所以,除了那些想给你致命打击而事先在内心计划好的蓄意性言语外,对于别人的粗言恶语,最好充耳不闻。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