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

2013年11月,我第一次见到慕名已久的李宝如老爷子。李爷爷是中国武术搏击的“国宝”。曾经是北京市摔跤队队员,国家体育健将,后来担任北京市摔跤队教练,国家集训队教练,后来80年代,在北京率先开战散打运动,是中国散打的奠基人,担任北京散打队教练。近年又培养出姚红刚、姚志奎等人成为中国MMA的领军人物。


李先生一生挚爱竞技对抗,“好打好斗”。退休后,每天上午在天坛传授技艺,下午则在家潜心写作,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手稿和资料,是中国摔跤和武术文化瑰宝。

下图是2013年11月,我第一次见到李爷爷。李爷爷此时80岁,在方庄体育公园教授我师哥高永青如何扔石锁。这个石锁50多斤。老爷子随手扔飞。

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_第1张图片
2013年11月 方庄体育公园 李爷爷(当时80岁)演示扔石锁(50斤)

我在研究生最后一年的时候,在高永清的引见下,去天坛和李爷爷学习摔跤。每周一次,至今不辍。老爷子委托我,将他一些文章资料,发布在网上,作为文化传承下去。我将尽我最大的能力为传承做一些贡献。

李爷爷曾说,曾经有本书,几百年前的写了“故角力者,皆不识字,遇事称我能。” 摔跤练武的,都没有文化。“我也不识字啊,解放后,识字班才学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不会写,也要写”。我细读李爷爷的文字,觉得平实,值得品味。


前几个月,李爷爷在清华大学做了一次讲座,视频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I5NDA0MTY4.html

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之瑰宝。北京是近代武术发祥地。而西城区则是武术之摇篮。清末民初很多武术家来北京发展,他们在北京组社办学,推动武术的发展。清中期国泰民安呈现了升平景象,社会经济发展,物资交流频繁,金银往来增多。为了确保运输安全京城出现了以押运为主的镖局。镖局广招武术名家为镖师。河北、山东一批练家子蜂拥而至组建了一批镖局坐落在西城区的有粮食店会友镖局,源顺镖局,西珠市口的福顺镖局,前门外西河沿的光裕镖局。到民国初年铁路运输的兴起北京的镖局没落!镖师们有的回老家有的留在北京谋生。有的教拳为生也有另谋他业兼顾教拳。北京早在1912年由许禹生组建的北平体育研究社(专门武术研习),在西四北大街。

1915年,马临翼在中山公园组建的行健会专门传授传统武术。1916年许禹生又在西单北西斜街路北建立了北京体育研究所推动新体育的发展研究传统武术和现代体育的结合,将武术、摔跤推向校园并写进教学大纲。1922年著名武术家镖师李尧臣在天桥开设天桥武术茶舍。吸引京城武林界朋友切磋技艺广泛交流。1930年李尧臣又在南横街城南城隍庙建立了大兴武术社传承炮捶。1929年成立了北平国术馆并请现任北京市长为馆长由许禹生任常务馆长,并在天桥建立了以天桥把式场艺人为主的天桥演艺国术社。1928年陈发科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中州会馆设拳馆教拳。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在北京西城区的武术馆有位于宣武门外大街由崔通达创办的胜利国术馆。由吴斌楼创办的艺林国术研究社在西单皮裤胡同。高子云在鼓楼前辛寺胡同建立了中华太极社。王厚斋在西单民生胡同建太极研究社。贺振芳在前门西河沿创办的通背拳社。李宝森在永定门路西组建的大兴武术分社。由邢金台在护国寺街37号建立的太极形意拳社。由郝寿岩在武定侯建立的健身武术社。由高瑞周在什刹海西海汇通祠组建的汇通国术社。由骆兴武在延寿寺街组建的兴武国术社。

北京解放前西城区有武术社团几十个,对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北京解放后人们安居乐业习武人群不断扩大,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王金声在宣武门外车子营建立了健身武术社,陈发科在宣武门外上斜街开办了首都武术社,任正芳在骡马市大街开创了京华武术社。他们以教拳为生定期收费有场地设备和器械。还有一批散落在西城区各公园绿地的民间名师收费课程。他们是在景山公园教拳的吴斌楼,雷慕尼,郑时敏,吉良臣,在北海公园教拳的郭古民。在中山公园教拳的有杨禹廷,奇智和尚,王培生,在积水潭教拳的葛馨吾,在什刹海教拳的王金生,在清华园教拳的徐志一,另外在西城区各公园绿地还有一大批拳师无偿教授各门武术。

北京的摔跤练武之人有家传跌打损伤药品,有在大药店卖的成药百倍增力和小儿灵丹之类,有练把式敛钱不卖药的,也有练把式带卖药,很北京人热爱习武健身,西城人尤甚。西城人以武为荣以武为乐,练武场遍及各角落。业余武术爱好者以几十万计。早年西城区武术名家辈出,有一大批武术名家自民国初年在北京各娱乐场设场卖艺,这批艺人多数出自西城区西四至阜成门地区,西城区境内有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固定庙会定期开庙形成了商业和娱乐的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各类杂耍迎运而生。北京娱乐场所演练武术的艺人叫把式匠。市间有“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之说。江湖上管练把式的叫“挂子”。“挂子”又分腥挂子和尖挂子。他们在江湖中是一行人,练把式卖艺的人都幼年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被生活所迫下海卖艺,西城区出了一大批摔跤练把式的艺人。自清朝末年至文革前他们就在西城各杂技场乃至全国各地卖艺谋生。步入江湖虽有一身好功夫要想多挣钱还要学江湖人那样有说口。市间有“金皮彩挂全凭说话”之说。挂就是练把式的成为挂子行,挂子行古来有之,练把式带买药叫挑汉。

多人开有药房。打把势卖艺有一套程序,用江湖口把观众招来稳住了,语言又有笑料(包袱)省力还能多挣钱观众也爱看。北京有句歇后语“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其实不然,应当是“天桥的把式连说带练”。光说没人给钱,光练也没人给钱,一套拳脚只有一分多钟。比赛可以但在文艺场就不成了。练把式要有良好的功夫,遵照江湖路子。按规矩作艺才能挣钱“火穴大转”。要从招揽观众(圆捻子)开始。向大家介绍自己要表演的项目,观众好奇他又说的天花乱坠。就驻足观看,在演练前要跟大家讲清不白看,演完向大家要钱,叫“开杵门子”其实说了半天也就练几分钟。练完了向大家要钱叫“托杵”。如果大家不愿给钱他们也会说些过头的话叫“逼杵”。有时也会要第二次钱叫二道杵。一场演出从圆粘演练敛钱要用半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所以吃这碗饭真不容易。为了养家糊口还要到处走穴,走遍全国各地他们吃尽了人间之苦把所学功夫,把精彩的部分展示给大家。


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_第2张图片
北京国术协会合影



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_第3张图片
张宝忠在天桥耍大刀


民国初年下海卖艺的艺人大部分来自西城区西四至阜成门地区。摔跤艺人有宝善林(宝三)历铁存(铁三)熊万太、熊德山、熊德林父子、肉包王三、李永福、陈德录、金墨林、启寿春、何贵生和赵文仲(赵四)、陈金泉、马贵宝、侯长瑞等是白塔寺一带的人。北京地区摔跤撂地最早是肉包王三和熊万太。他们都是晚清善扑营扑户。民国初年在什刹海摔跤卖药,宝三在护国寺和鼓楼摔跤练中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落户天桥。熊德山、金墨林、何贵生在白塔寺护国寺撂地五十年代曾长期在天桥三角市场会同苏祥林、庄跃忠(庄三)、洪少启演练摔跤、举刀、拉硬弓和硬功。陈金泉、马贵宝、侯长瑞解放后会同熊德林金墨林启寿春何贵生等人常在白塔寺护国寺撂地。1952年宝善林到外地巡回演出陈金泉马贵宝侯长瑞才到天桥加盟宝三跤场。近代撂地当属牛街沈友三(沈三),1921年起沈三加盟牛街回民杨双恩把式场摔跤向观众敛钱。沈三根据摔跤的特点研编一套路数,把练把式的说口融入了摔跤撂地并加入了包袱,形成了独特的表演程序。沈三培养了一批摔跤艺人遍及全市和全国各地。西城区是摔跤撂地发源地经过宝善林、马贵宝等人的实践创造了连说带练的表演形式。至20世纪60年代已成了北京天桥民俗艺术代表项目。被世人称之为“武相声”。

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_第4张图片
牛茂生在拉硬弓


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_第5张图片
朱国全把式场

“人穷了当街卖艺狗急了拦路伤人”,撂地卖艺是练武之人遇难时的一种生存方式。北京习武之人众多卖艺者多数出自西城区,自民国以来北京庙会集市和固定娱乐场所的增多一批本土武术家步入了江湖卖艺行列。他们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术家,被家所累沿街卖艺。江湖中称他们为挂子行北京的挂子行同摔跤硬功杂技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由民初至文革前出自西城的把式匠有常在护国寺白塔寺天桥演练刀枪把式和拉硬弓的马元凯。

兰剑书(兰富贵)常在白塔寺什刹海鼓楼等地练武卖药并开有一间药店。蔡文山常在白塔寺设场练武卖药,在西四开有药店,吴长印是后起之秀携子在天桥演练把式对练,小儿幼功和拉硬弓,吴长印属尖挂子有真功夫,长拳短打无一不能又会摔跤和练中幡。他的儿子吴松友继承了家传功夫,现仍组团坚持演练北京传统技艺,多年来演遍大江南北。在天桥卖艺还有韩金铎,他也是父子档,在天桥常演刀枪对练和童子功,擅长打弹弓。他和吴长印同在一块场地,吴前场韩后场。吴长印钢口差一直不如韩金铎收入高,他们坚持到1966年文革前。

张宝忠是天桥本地把式将,家学深厚父亲张玉山,早年帅子女走外穴,常到张家口,宣化驻地演弓刀靶子和打弹弓,有弹弓张之称。张宝忠回京后,常站天桥打把式卖药,并开有一间药房,张宝忠曾练武加摔跤红极一时。后业内有争议,经北京国术馆调节改为只练武术了。其子张英杰幼年习武练跤,一身好功夫。从学生时期就在天桥演出了弓刀等真功夫。张英杰家学渊博功底深厚,身材魁梧英俊潇洒,功架大方颇具大将风范,成年后到东北吉林杂技团任团长,演练举刀拉硬弓和中幡。弟弟张英武等也是杂技名家。张英杰之子张少杰继承祖业,幼年时入选中国杂技团演练举刀拉硬弓,继承和发扬弓刀绝技,丰富了演练技巧,提高了观赏价值和舞台效果,将张氏绝技演绎至极,继承和发展了善扑营弓刀石传统武术之精髓,使其发扬光大。

张宝忠弟子朱国全亲兄弟在天桥经常演练武术和硬气功卖百补大力丸,开有一间药房,专卖跌打损伤和滋阴百补之药品。朱国全与之兄朱国良,之弟朱国勋,每天在天桥练把式卖药,演硬功和拉弓常演不衰。

解放后朱氏兄弟率先组建了杂技团,后改为宣武杂技团,至今常演于天桥。天桥的把式当属胡德全(胡老道)。胡老道率女在天桥撂地常穿宽大道袍演长穗宝剑潇洒自如,他女儿也功夫了得,他们父女基本功极佳,腰腿灵活,能将双腿盘于脑后(叫抱花盆)堪称一绝。另外一位奇人马元凯常在无风六月穿一宽大僧袍演练月牙方便铲,窜蹦跳跃轻巧自如,他还拉硬弓,练刀枪把子,天桥练把式的还有牛茂生、刘雨霖,山东徐等人,他们是武学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是西城区养育了他们,西城区这块沃土滋生了大批武术名家,他们游走于个大庙会和天桥等地,给人们带来欢乐,西城把式是北京民俗文化组成部分。

近代武术发源于北京西城区,百年来很多外阜武术名家到京城发展北京西城区集全国武术之大成,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武术,武馆林立,练武场遍及全区各公园。卖艺把式场起到了传播育种的作用。

北京解放后20世纪60年代,以参加第一届全运会北京武术队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市青少武术学校,刘佩伟任校长,北京武术队队员唐振荣、王金生、宋志平、马汉青等为教练员。西城区也建立武术班。到70年代文革后北京市少年武术学校一分为二,以大队员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市武术队,小队员归属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武术班。北京队在吴斌教练的指导下曾十一次获得全国冠军,培养了李连杰、王群、李志洲、吴京等一大批武星。

80年代初李连杰拍摄了少林寺,王群拍摄了神跤甄三,轰动一时,推动了武术的开展,迎来了武术的新的高潮。使武术传扬开来,传遍全国走出国门,什刹海培养出的武术精英遍及世界,他们大部分来自西城区毕业于什刹海,什刹海体校对外办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外籍学生,外教遍及全世界。李连杰、吴京、李志洲、戈春燕、吕燕等武星将武术推出国门走向世界,近年来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又推出一台以武术为基础的舞台剧,在什刹海剧场常演不衰,向国内外广泛宣传中华武学文化,什刹海体校是展现中华武术的窗口,是近代武术发祥地,培育武术新星的摇篮。


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_第6张图片
李连杰



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_第7张图片
李连杰和吕燕



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_第8张图片
李连杰



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爷文章整理——《北京市西城区是近代武术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