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总会改变

现状,总会改变_第1张图片

“在活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切问题,在我这里不是问题,而是压力。”

这是晚上在社团骨干的讨论组里我的感慨。最近在弄高校面试技能大赛,最终的活动执行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一个是活动在自己所在的大学,群体很明确,人群集散的时间也很集中;再一个就是虽然是面向全系甚至全院的活动,但有了之前几十次策划组织活动的经验,这种活动不能说得心应手,也是驾轻就熟了。

最大的阻力在于学校。在一个普通的二线城市不知名的专科院校,其整个教育环境可想而知。教育部门对学校抓得紧,学校对学生抓得紧,对外来商业元素控制严格,整体办事效率低,坐井观天......这些现象说来说去也都说烂了。

就比如我们举办这次高校面试大赛,其中有个环节是宣讲会。考虑到活动的整体输出效果和影响,我邀请了国内某著名互联网公司的渠道经理和用户服务经理来学校进行宣讲。当然不是什么商业宣讲,不收钱,不“传销”,讲的是当下的企业用人需求、面试技巧和简历的制作技巧,虽说是基于私人关系才把他们邀请来,但也不能让他们为难吧。所以一开始商量策划的是嘉宾到时候过来先宣讲,最后活动结束的时候简单介绍几句他们的业务,正好他们的业务也是面向大学生的。

把策划案提交上去,学校领导说好好好,不错不错不错,正好下周我们学校有个招聘会,你的宣讲正好可以给学生先补补课,要不然到时候面试的技巧和简历怎么写都不知道。

虽说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听到这话肯定多少有些不舒服,毕竟我也没义务为了学生把他们邀请过来,我考虑的是我的活动效果。不过做活动的初衷还是为了帮助到学生,所以这个就先不纠结。

结果后天宣讲会就要开始了,今天晚上校领导找到我,问了一些邀请嘉宾的详细情况,理由是方便给大家介绍。还问收不收钱。我解释过后,领导又说:能不让他们做宣传吗?

考虑到嘉宾方的利益,我试问:要不就让他们在最后简单介绍两句吧?

领导说:不行,这也是学校要求,只能是纯演讲。

然后我就跟嘉宾沟通商议,其实难免也有些尴尬。

要搁以前,我肯定破口大骂,怨天怨地,不过这次,从头到尾我都很淡定。我为自己的淡定不知道该感到高兴还是悲伤。高兴是说明我长大了,悲伤是因为我问自己我长大变成了我曾经讨厌的人了吗?

我把这个消息在骨干的讨论组里说了之后,大家表示强烈的不满,不过也无能为力。说真的,我理解学校。这不是我的问题,也不是学校的问题,是整个教育环境的问题。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

大家会注意到越好的学校包容性越强。我曾在同济大学看到几个学生做递推活动现场免费发放避孕套,这要放到我们学校,不敢想象。学生们的反应先不说,学校这边通报扣学分受处分是肯定的了。

也像很多大学生快毕业了考虑是考研还是工作。很多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根本是看不起大学毕业直接工作的学生的。如果你跟同学说我毕了业直接工作,你收到的只有一双双怪异的眼神。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去当老师。问他们那为什么,回答几乎一致:为了稳定。朋友的很多同学也都当了老师,但从他们的行为举止里完全看不出他热爱教育,都像是为了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就努力写论文努力评上教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再比如说,我还了解到某所高校的研究生成绩里30%是卫生评分,科研成绩只占10%。

这不是谁的错,如果非要追求责任,这是我们自己的错,每个人都有份。

资源不流通,社会失去信任,上下层级交替渠道呈现沙漏状。

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这种现象会改变。中国式管理,中国式调控总会走出历史舞台。

我相信会改变,就像我相信美好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状,总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