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第十四章笔记

         人类发展经历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接着又开启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人类将资源有意识地投注到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征服世界造福人类的巨大的新力量。一直到大约公元1500年前,全球人类还不相信自己能在医疗、军事和经济方面再有什么突破。政府和富有的赞助者虽然也会将资金投入教育和作为奖学金,但一般来说只是为了维持现有能力,而不是取得新的能力。但是在过去的500年中,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靠着投资科学研究提升人类的能力。以美国政府为例,最近数十年投入数十亿美元从事核物理研究。靠着相关研究,美国得以兴建核发电厂,为美国产业提供廉价的电力,而产业又能纳税给美国政府,政府再拨其中部分继续研究核物理。本章作者着重为我们分析现代科学的独特性。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3、运用理论取得新能力,发展新科技。

          古老的知识体系只会承认两种无知的可能:第一种,“个人”可能不知道某些重要的事。要取得必要的知识,他该做的就是去问那些更聪明的人,而不是去寻找什么还没有人知道的事。第二种,“整个知识体系”可能不知道一些“不重要”的事。就当时的定义来说,伟大的神祇或智者都懒得告诉我们的事,一定是不重要的。

         现代科学是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独特之处在于公开承认这“整套体系”都对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一无所知。有些时候,因为现有的证据强力支持某些理论形成主流,于是其他理论就被冷落。虽然我们一般认定主流理论为真,但如果新证据出现与主流理论相违背时,主流理论就需要修正甚至是淘汰。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就让它比所有先前的知识体系更具活力、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这一点就大幅提升了人类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科技的能力。

          现代科学没有需要严格遵守的教条,但研究方法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收集各种实证观察(可以用感官感受到的),并以数学工具整理。

        在1620年,培根(Francis Bacon)发表了《新工具》(The New Instrument)的科学宣言,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对“知识”的考验,不在于究竟是否真实,而在于是否能让人类得到力量或权力。科学家一般公认,没有任何一种理论百分之百正确。因此,用“真实”与否来为知识评分并不妥当。真正的考验就是实用性。能让我们做出新东西来的,就是知识。现代科学之所以能在过去500年间取得如同奇迹般的成果,有很大程度必须归功于政府、企业、基金会和私人捐助者愿意为此投入的庞大的经费。另外科学研究也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所耗的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简史》第十四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