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圣经》记载,人类历史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是以动物皮毛和树叶遮蔽身体的。
按照科学家对人类发展历史的研究和推理,原始人都是靠猎杀动物,然后用动物的皮毛遮盖着身体的重要部位度日的。
后来我们看到的人类发展历程,可以说人类对生活最基本最原始的追求就是“食能裹腹,衣能遮体”了。
想像一下,在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以后,为什么有些人被迫沦为奴隶呢?如果能吃得饱、穿得暖和,谁愿意去为资本家为奴,任人鱼肉呢?
所以“衣食住行”中,衣服是首位的。在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能穿到很多不同材质的衣服,相比讲究服装的原料,对衣服的款式更是大多数人追求的首要条件。
有趣的是,成年人给自己选择服饰更多的是讲究款式和潮流的风向,但给小孩子选择衣服却多数会首选体感温和的纯棉制品。
为什么纯棉质地会被认为最适合皮肤的衣服原料呢?有触摸过棉花原料的朋友都知道,那种感觉是最天真最温和的,也是跟婴幼儿嫩滑皮肤最接近的原材料。
纯棉制品不但被认为最适合用作婴幼儿服装的最佳原材料,很多高品质的成人内衣、女士用品都以标榜纯棉制造而比市场内其他材料的制品价格更高。
如果我们认为时代发展了,人类的需求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才把纯棉制品拿来炒作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研究资本主义全球史的经济学家认为,棉花可是引领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浪潮几百年的第一产业。
一棵小小的棉花如何影响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几百年,并且被喻为第一产业呢?
由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斯文.贝克特先生撰写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以一部史诗巨作把棉花产业如何从16世纪至今,跨越逾四百度,涉及七大洲,从奴隶社会到帝国主义再到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影响制约着人类历史经济发展进程描述得相当清晰。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的作者斯文.贝克特是哈佛大学的莱尔德.贝尔历史教授,教授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美国资本主义历史、镀金时代美国史、劳工历史、全球资本主义等课程。
贝克特还是哈佛大学资本主义研究项目的联合主席,也是韦瑟黑德全球史计划的联合主席。贝克特写作范围广泛,涉及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历史。他还是美国学术协会理事会会员。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还荣获2015年美国历史最高奖班克罗夫奖。
看完这一部史诗般的巨作,不仅带我们重走了棉花产业如何带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更让读者清晰地弄懂了几百年间帝国主义如何利用各种人与人、国族与国族之间差异化一步步实现经济和资本统治的。
01| 劳动创造生产力,但是让贸易流转才是改变世界的根本
据《棉花帝国》的记述:棉花资本主义从16到20世纪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全球政治与经济背景,位于这种背景之中的不同的资本主义网络通过“多元统合”建构了一种更大、更复杂的政治经济网络,在这些网络的基础上,不同的“棉花帝国”得以产生,并反过来推进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发生。
根据记载,生物学家认为棉花在地球上已经生长了一千万到两千万年,而几千年来,印度次大陆的人们始终是世界一流的棉纺织品制造者。
在13世纪,根据著名的欧洲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记述:“在科罗曼德尔海岸出产的棉布是世界上任何地方所能找到的最精细最美丽的棉纺织品。”
印度在早期不但是棉花最大的生产国,还是纺织品最大的出品国。16世纪在欧洲不少公司企图在某一地区获得棉花的垄断权,但从未成功。
这些欧洲公司的共同点是:它们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在东南亚交换香料,同时也把纺织品带回欧洲,在那里,棉花可以在国内消费,也可以运往非洲购买奴隶送到新世界刚刚开始扎根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这种贸易循环,自哥伦布和达伽马环球旅行后就一直影响着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经济发展。当时,棉纺织品涉及跨越三大洲的贸易系统。
后来哥伦布在美洲发现新大陆以后,更是让欧洲列强开始了掠夺美洲土地的进程。
精明的观察家肯定注意到,欧洲第一批棉纺织品生产者,无论意大利北部人还是德意志南部人,失败的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征服供应他们棉花原材料的人。
这是一个不会被忘记的教训。随着16世纪接近尾声,一个全新的棉花产业崛起,其重点将是大西洋,而不是地中海。欧洲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国家权力的介入才能保证在这些新贸易区中获得成功。
后来欧洲商人不但在亚洲、美洲强占土地、劫掠可搬走的财富:黄金和白银,还值钱给非洲统治者去捕获劳动力,以印度织工的产品去交换奴隶,奴隶贸易增加了对棉纺织品的需求。
虽然从16到18世纪,亚洲始终是棉纺织技术特别是印染技术的最重要的源头。
但是到178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
为了支撑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奠定英国在大西洋霸权的一系列战争,英国高度依赖商业,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棉花产业。
据经济学家估算,从1773到1815年,大约有价值1.5亿英镑的棉纺织品出口,让制造商、贸易商和国家赚得盆满钵满。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国库岁收增长了16倍,而同时英国在这些年当中有56年处于战争状态。
从棉花产业带动的资本经济意识形态我们不难发现,亚洲、非洲之所以一直处于被动捱打的境地,并非他们不勤劳,也不是这些地区没有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态链。
而是他们不善于发现世界,他们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直被欧洲霸权奴役,加上他们的见识局限于自己所见到的三寸之地。
亚洲、非洲等地,尤其是被帝国主义奴役的国家,国民一直以勤恳耕作为生,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进行资本运作,棉花作物除了自给自足以外,还可以怎样通过贸易变成金钱。
所以民间有句戏言:“忠忠直直,终需乞食。”还是挺有道理的。
02|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棉花产业使尽浑身解数
正如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所说,由棉花产业助推的工业革命是“世界库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到了17世纪中后期,棉纺织品占据英国东印度公司全部出口货物的75%,工业革命之后,印度在全球棉花行业中失去了一度占有的核心地位,并且从历史角度来说非常讽刺的是,最终成为英国棉花文化最大的出口市场。
坐落在英格兰多雨的西北部、位于默西河流入爱尔兰海的入海口处的利物浦,在19世纪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商业十字路口之一,利物浦的商人通过把一个新兴的欧洲制造业复合体和一个更具侵略性和扩张性的棉花腹地连接起来,积累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影响力。那时候,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棉花之主来说,世界真正的中心是利物浦。
利物浦与其他以棉花为主要产业的城市都不一样,他同时集中了全球棉花贸易的所有核心功能。它的商人买卖原棉,运输棉花产品,并为棉花种植和棉花制造提供资金。其他棉花城市则更加专业化。例如,新奥尔良、亚历山大港 和孟买的商人掌握了原棉出口、而不来梅和勒阿弗尔的商人则接受前者的货物。
纽约和伦敦的商人专注于贸易融资。而广泛分布在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累西腓、汉堡到加尔各答这样的城市里的商人,他们收到纱线和布料,再把它们分销到内陆腹地。
但是这些城市都无法与利物浦匹敌,棉花流动的渠道并不是均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这些渠道在某些点上变窄和扩大,流量和速度是影响力分布的直接表现。
为了占领棉花市场的领地,美国的棉花帝国也不断地扩展,由于领土扩张对美国在棉花帝国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一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步。这些新的棉花种植区大多是1848年从墨西哥夺取的,如果美国没有获得这些土地,可能到20世纪初,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国是墨西哥,而不是美国。
到了1910年,美国南方的棉花制造业已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北方各州。美国南方棉花生产的突然扩张并不能完全由那里邻近棉花种植地来解释。美国南方成功的秘诀是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奴隶制的破坏和随之而来的农村转型为棉花厂创造了一个庞大的、顺从的工资工人群体。
对于贸易经济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同样重要,英格兰的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作为港口城市无疑具有强大的地理优势,加上利物浦本身也是工业城市,早年利用工业制造和出口贸易等天然优势,锁定棉花产业的重要地位无可厚非。
而美国人除了具备得天独厚的经济远见、擅长资本操作以外,还有善于攻城掠地、利用廉价奴隶等资本主义本色,在棉花产业也占据了绝对的领地。
03| 改变世界的经济系统从棉花产业开始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李斯特
1、帝国主义国家依靠信贷和国家支持在棉花经济中获得更多财富
《棉花帝国》中提到:打造全球棉花经济贸易网络需要依靠信贷,而信贷则依赖信任。在范围远超任何家庭或部落等亲族关系的全球市场上,信任则以信息为基础。大量的信息与任何商人都有潜在的关联,但是最有价值的是两类信息:谁会偿还债务,未来几个月棉花价格会怎样。
有意思的是,从前没有现今的科技信息那么发达,在可靠的信息稀缺的地方,谣言和八卦填补了空白。公司成也信誉,败也信誉,而传播经过操纵了的信息可能会改变市场。
到了19世纪40年代,当电报开始将棉花种植、交易和消费中心连接起来时,商人可以更直接地获得关键信息。
那时候的经济秩序是依赖可靠的信息、信任和信贷,导致商人依赖市场以外的网络。但是在一个贸易风险极大的世界里,一个公司的生存可能取决于一个通信人是否可信,因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当那些 有办法在社会关系中赢得信任的人实际 上创造了被一位历史学家称之为“关系资本主义”的东西时,可靠性更容易获得。
事实上,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国家既是友也是敌。它促成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全球农村动员了劳动力,但也“困住”了资本家,因为工人可以利用进入国家政治的机会,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和工资。
由于内战后失去奴隶的奴隶主与工业资本主义之间的特殊和解方案,美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创造了一个全球南方。美国也有自己的全球南方资本家阶层,他们和印度资本家一样,在原棉贸易中积累了财富,准备将其中一些投资到制造业企业。
2、资本家充分利用机器和榨取工人的价值来实现产能最大化
解放前日本和中国的纺织厂大多用由日本制造机器的棉花厂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工厂的劳动力,实行两班制,每班工作12个小时,通过让机器连续运行来充分利用资本开支。雇主经常扣留妇女部分工资,直到合同期满才清算工资。
棉花工业化进入中国的时间比美国、日本、印度或巴西晚。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缺乏棉花制造经验、难以获得原棉、缺乏市场或资本,或无法获得现代制造技术。
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农民才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种植者,而且几乎所有棉花都在国内制成纱线和布料。相应地,棉花纺织是中国最重要的生产活动。
还记得前几年内地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千金女贼》,讲述的是三十年代被殖民统治的上海,女主家族经营的纺织厂一度被外人占领,还沿用了殖民统治时期剥削女工的经营模式。
而且我国的纺织业在上海确实发展得非常好,时至今日,上海申花纺织厂还是国内纺织业的龙头老大。当然资本主义那一套不断榨取工人的劳动价值换取财富的模式到现在肯定是行不通了,但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纺织业稳占一席之地也能非常顺利地带动经济。
纺织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一项举足轻重的产业,当年第三代人民币的伍角纸币用的还是纺织厂的图片呢。
结语:
《棉花帝国》虽然只是阐述跟棉花经济发展史相关的经过,但却通过一朵小小的棉花引领影响着全球经济史发展的进程,书中所涉资本运作跨越五大洲、超过五百年,包括奴隶制、工人革命、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后棉花产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是一脉相承的,看懂了棉花产业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几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也就能明白帝国主义列强凭什么称霸世界经济多年了。
时移世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已经不能靠奴役第三世界国家的子民去继续成就霸业,文明世界进步的标志就是人不能再运用权力去控制别人。有时间读点历史学、经济学的书,也能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更广阔的见识吧。
参考书目: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