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认识5个生字。
2. 学会用记叙文六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不同人物心理。
3. 懂得做事不要冲动、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师:上课伊始,我们先来看一段儿视频:(播放一段“马蜂窝”的短视频。)
师:孩子们,从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马蜂窝”)
师:齐读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吗?(预设:马蜂嗡嗡的叫声。)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马蜂窝很吓人、心生恐惧。)
师:孩子们,老师呀,在“马蜂窝”三个字前面再加上两个字,我们来看。(师板书:“捅了”。同时做出惊讶的表情)
师:谁能带着你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捅了马蜂窝!(预设惊讶)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惊讶的语气,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马蜂窝那么可怕,谁那么大胆敢捅马蜂窝!这让我感到很震惊。
师:谁还愿意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生:捅了马蜂窝?(预设疑问)
师:老师好像听出来疑问的语气,是这样吗?那你又是怎样想的?
生:我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这件事是真的吗?马蜂窝那么可怕,为什么要捅呢?
师:孩子们,你们还想说什么吗?
生:谁捅了马蜂窝?
生:为什么要捅?
生:捅了马蜂窝后,事情有怎样的结果?
……
师:看到这个题目呀,同学们有的惊讶,有的怀疑,有一连串的问题要问,现在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去走进这个故事,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
二、初读要求,明确要求
多媒体: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课后要求认的5个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句子多读几遍。(师巡视,给予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后。
师:现在谁能把大家说的话,串一串,连一连,按事情发展的过程用记叙文六要素概括一下课文内容。生汇报,师及时点评。
师:为什么马蜂窝这么危险,我还是捅了?(预设:被激怒)
多媒体出示14自然段:
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认字)起地上的长杆子,朝稻草房檐下捅(认字)去。
三、再读课文,根据内容划分四个部分
要求:浏览课文,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成四部分。谁能根据你的理解填一填。
出示课件:我______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开头交待故事的发生时间和故事地点。)
出示首段:我七岁的时候爸爸和爷爷答应带我去打野呀,这是我恳求了很久,他们才答应的。恳求释义,说明打野鸭有危险。
孩子们发现马蜂窝时,心情如何?从哪可以看出来?
课件:其中一个孩子突然把另一个孩子往板棚(认字)跟前一推,被推的孩子尖叫了一声急转过身逃走,好像板棚(认字)里关着一只老虎似的。找学生读,会认字“抄”和“捅”变红。
课件:几只身上有黑条纹的橙(标红)黄色马蜂在附近飞来飞去,有时钻进稻草房檐下。它们嗡嗡的从头上飞过时,孩子们赶紧(红包)蹲下,用衣袖捂(红色)着脸。
(对马蜂窝的恐惧、好奇)
最后16-18,捅马蜂窝的后果。
三、研读品趣,语言文字训练
师:让老师困惑的是:孩子们到底说了怎样的话把我给激怒了,现在我们就默读课文,找出激怒“我”的句子,画波浪线。
师:谁画好了。
生:“你把枪拿来,朝马蜂窝放一枪!”挎皮带的孩子推了我一下说。
师:(随机出示课件句子)这段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语言和动作描写。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动词“推”,这一个动作,到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情境再现一下,表演一下这个情境,切实感受一下。谁愿意扮演“我”的角色?谁愿意扮演“挎皮带的孩子。”
生积极参与,选两名代表
师:你(生A)在表演时,要注意被“推”了一下时内心的感受,然后告诉同学们好吗?
生:好。
师:你(生B)在表演时,注意你“推”他时你在心里想着什么。学生表演。
生A:我感觉他在挑衅我。
生B:我觉得他没有枪,他在吹牛。
师:我们把这种感受带到文中,再读一读。
(读指名读中感悟,再读句子。体会语言运用。)
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嗤!”一个头发淡黄的孩子发出了一个无言的嘲笑,用光脚板把一根长竿子踢到我眼前。“他哪来的枪啊?既然那么勇敢,那就让他用竿子捅吧!“怎么?不敢?”
师:读得真好,你在读这句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你的表情变化,到前面来再给大家读一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生带着表情为大家朗读。
师:谁来用语言描述一下他的表情。
生汇报(师作表情,生笑。)
师:好,我们就带着这样的表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生1读。
生2读。
(带着表情,再读句子。抓住时机,感悟语言运用。)
师: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你干脆就说不敢得了。还装什么?当然是你呀!除了你,还有谁?
师:(随机出示课件)这段中有什么标点符号?把反问改进陈述,体会表达的不同。
生:你干脆就说不敢得了。不用再装了。当然是你呀!除了你,没有别人。改后不如反问语气强烈。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不同的标点符号发挥的作用,读能把这些标点符号“读”出来!
生1读
生2读
齐读
(把感叹句反问句读饱满,体会标点对语言表达的作用。)
师:孩子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生1:他根本就不敢,承认就算了,我们不会为难他的。
生2:不敢就承认胆小,还硬撑什么呢?
师:好,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里,再来读一读。
带着人物心里活动再读句子。感悟语言运用。
师:我们把孩子们的对话整体的分角色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师:孩子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把我给激怒了,文中有一个词最能表现“我”这时的情绪,是哪个词?
生:火冒三丈。
师:火是什么火!?
生:怒火!
师:怒火一下子冒出来了。一时冲动,做出了什么行为?
生: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
句子D: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师:(出示课件: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捡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探去。)大家看,老师呀,一时粗心打错了两个字,谁最细心,看看是哪两个字?
生:“抄”字,老师打成了“捡”字,“捅”字打成了“探”字。师:那么这么一改,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1:“抄”字和“捅”字更能表现出当时我冲动的情绪,更为准确。
生2:“捡”字和“探”字表现上较平淡,不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的愤怒和冲动。一“抄”一“捅”写出来了当时心里的冲动劲。
师:好,老师听从大家的意见,还是用原文中的字好。
让我们带着这股冲动劲再读一读这段句子。
齐读。
四、自学悟趣
师:可是呀,冲动是——
生:魔鬼。
师:是呀,我的冲动带来怎样的后果呢?下面呢,我们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我”捅了马蜂窝的后果。
师:谁来读一读这部分。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让老师感受到,那股冲动劲儿已消失得无踪无踪,剩下的只是身体上的疼痛和内心的懊悔。
五、情景再现,音乐感知
作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为了让大家更近一步体会马蜂窝“爆炸”的威力,老师找来了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野蜂飞舞》,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假设你就是当时的切尔内绍夫,跟着音乐感受一下马蜂的威力吧!
此时,你想对捅了马蜂窝的小切尔内绍夫说些什么?(生汇报。)
六、拓展话趣
师:是啊,孩子们,冲动是魔鬼。但,这就是童年啊,童年的我们好奇天真,童年的我们会因为一时冲动做出许多傻事。
你的身边每天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吗?我们写下来,下节我们开个童年趣事分享会来交流,一下好不好?(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