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拧麻绳

九、拧麻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久前看到一篇关于弹棉花的文章,作者十分感慨这个传统技艺的消失。我不知道他看到的弹棉花是否和我看到的一样。一间不大的房子内,一大半被木板搭成的工作台占据,弹花工站在台前,身背着高过头顶的支架,支架上端弯曲前突,于末端处吊挂着一把长弓。弹花工一手握着弓弦对准台上的棉絮或棉花,一手挥动木棰击打弓弦,在动听的“嘭起嘭起”弦音中,棉籽等杂质被剔掉,棉花则被弹得澎澎松松的一大床。之后用光滑的木制园板推压定形,再密密匝匝地拉弹上一层层纱线,这样一床棉被就完成了。弹花的弦音悠远绵长,可如今却是再也难闻其声了。其实在当今的农村,消失的远不止弹棉花这一传统技艺。比如竹编畚箕、箩筐、草笠,还有亲历过的拧麻绳等。

        绳索是农耕不可或缺的辅助用具,拉犁耙用绳,箩筐粪桶用绳,捆草担草用绳,抬石拖树用绳,牵牛放羊用绳等等。由于交通闭塞,村民们习惯于自给自足,因此,每年都会腾出一些用地种黄麻,用以加工成生产所需的麻绳。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是一种长而柔软的有光泽的纤维植物,黄麻品种颇多,我们那时种植的是黄褐色那种。一般选择比较干旱向阳的土地种植,长成的黄麻高达3米以上,株干细长笔挺,密密麻麻;叶子成串排列,随风摇曳;大家都特别喜欢到黄麻地来捉迷藏。对农民来说,黄麻一身都是宝,到了收获的秋季,大人小孩都会赶到地里,七手八脚地将麻株连根拔起,然后捆呀、扎呀、扛呀、挑呀地弄到村里的晒场上。大家再分工明确,剁掉麻根,去除麻叶,最重要的是剥脱麻皮了。剥皮时,先从根部下刀环切,抠开麻皮,用手往后拉扯,把条麻皮就被剥下了。去皮的麻杆,圆润光滑,晒干后是小孩子做风车等小玩具的材料,也是最好的燃料,放久以后变腐变软了还可以当火引用。而麻皮则是至宝,制绳子就是靠它了。因此,剥下的黄麻皮还要进行浸洗脱胶,把麻皮捆成一捆捆,放到溪水里浸泡, 7~8天后再捞起来搓洗,去掉表皮的一些松软杂质,再放到石滩上晒干后,就成了高强度的黄麻纤维。

      接下来就是拧麻绳了。那时的拧绳方法很原始,所用的工具也很简单,一个坐式摇把和一个立式摇把。坐式摇把底座其实就是一个近米长的板凳,在其一端用榫头卯眼支起一块挡板,在挡板中间位置钻了两个平衡的孔,安上铁制摇柄。立式摇把是用一米多长,手腕般粗细的硬木加工的,在其中间略宽大位置安上一个摇柄。拧麻绳是需要多人配合的活路,摇柄手至少要两人,上麻纤维手至少要一人,此外还要有多名的备料、送料人手。拧绳前,要先划好场地,确定不同绳子的长度位置等。此外,就是要将晒干的麻皮撕成细条,比较粗硬的部分还要进行棰打,使之变得棉柔些,以便与其他麻纤维拧合。

        宽阔的屋埕上,那坐式摇把稳妥地扎在地上,带着摇柄的挡板昂起身躯,憨憨地向前伸出两个柄钩。负责摇把的人坐在其后,上麻纤维的人则站在档板前,根据要拧绳子的用途,把一定量的麻皮纤维挂在摇柄钩上。摇柄匀速转动,那些挂在钩上的分散的麻纤维慢慢地被拧结实。上麻的人一手握住、拉紧纽转的麻纤维,一手不断接续上新的麻条。摇柄不停地转动,绳子模样初现,并不断在延长,直到预设的长度方止。这样单股麻绳就拧好了。这样的绳不结实,因此要将这其对折后再拧,成为两股绞缠的绳才算成品。这就要用到那个立式摇把了。操作者把立把置于坐把对应位置上,用摇柄的柄钩钩住那条单股绳的中间位置,再让人把绳头拉回到坐式摇把那端,绑在另一个摇柄钩上。调整好距离和松紧程度后,两端的三个摇柄同时摇动,让麻绳处于扭转中。此时,上麻手角色转换,成为控制拧绳进程和绳子的密实度的人。即从立把这端开始,用一节小木棍卡在两股绳的交叉处,根据摇柄扭拧情况,慢慢向另一端滑动,小木棍过后,两股绳就被拧合成一股了,到达末端,把绳头从摇柄钩上卸下打结,一条结实的麻绳就拧好了。拧绳中,坐把不动,立把会随着绳子变粗变短而移位。因比,立把的操作手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还要有较大的力气。操作中手脚协调同步,控制移动节奏,让绳子始终绷直、绷紧,这样拧出的绳子才会粗细均匀。麻绳根据用途不同,有股数和粗细的之分。比如用于抬石、抬树用的石篮绳,牵牛用的绳,捆毛草的绳、挑担用的绳等,粗细长短都有所不同,虽如此,但拧制的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

        我们这些小孩在现场,看着大人们操作,难免好奇手痒,因此会要求坐到摇把上去试一试,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喝叱走,但也有好说话的,会被允许上去过把瘾。没上的也没关系,我们会趁着大人收工,约来小伙伴,找来一些麻皮的边脚料,照着样子有模有样地拧起绳来。由于拧麻绳就在村里屋边,操作的人多、观看的大人小孩也多,因此现场颇为热闹,整个过程也都是欢快的过程。

        上面说的都是生产劳动中的用绳,其实还有家用的一些细绳,如绑扎衣物,吊挂竹制用具等等,手艺好的还能搓成更细的绳子,用以纳鞋底补衣服,祖母便是其中一个。细绳的成绳原理与拧大绳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操作方式,细绳是用搓的,一个人就能做。首先是要挑选柔韧性更好的麻皮,撕成更细的丝以备用。然后坐在板凳上,撸起裤管,露出右膝盖大腿,把麻丝放在大腿上,左手指捏,右手掌搓,然后对折,续接麻丝再搓。相当于将拧麻绳多人做的事一个人做了,并浓缩到手脚之间。我也搓过绳子,但总是搓得不好。而祖母搓的绳子,细长、均匀、结实,可以卷成一大盘。并用这些细绳纳鞋底、做布鞋,结实好用,穿着也是倍感温暖。

        感叹社会发展,也要感谢科技的进步,这些传统的技艺、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被替代了。对于种黄麻还有拧麻绳这一类原始农活,别说是现在的小孩,也许三十岁左右的农村人恐怕都没见过了。一声叹息,但却不是为了惋惜!

九、拧麻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九、拧麻绳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九、拧麻绳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拧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