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第十五讲

头夹肌

在体侧线中,与胸锁乳突肌向前上方的“X”对应的是头夹肌。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附着点

起点:项韧带和第七颈椎至第三胸椎椎体(C7~T3)

止点:颞骨乳突和枕骨上项线的外侧部

功能

头颈部后伸(双侧收缩)

头颈部侧屈(单侧收缩)

头颈部旋向同侧(单侧收缩)

神经支配

颈椎神经

头夹肌触诊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体侧线和肩部

1、体侧线和手臂是相互关联的,手臂悬于身体侧面,遮盖了外侧肋骨和体侧线的肌筋膜。体侧线是躯干中轴线之一,故它本身并不包括肩带,但这只是概念上的区别。

概念上的这种区分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2、只要胸腔结构位置正常,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之间的张力平衡就足够实现对头部外侧的支撑。

3、两条臂线的肌筋膜线可能无意中“抢了”体侧线的工作,即平衡地支撑头部。其中之一就是肩胛提肌,它连接颈椎横突和肩胛骨上角,并与头夹肌平行走向。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患者经常诉说肩胛骨提肌下部附着处有压痛点和疼痛,并认为是受压所致。但实际原因经常是他们无意识的“头前伸”的姿势引起的常见反应。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斜方肌的前缘附着于锁骨的外侧缘,它同样可以代替属于中轴且更稳定的胸锁乳突肌的作用。

当体侧线的“X”动态平衡被打破时,肩胛提肌和斜方肌才发挥替代作用。

因此颈部后侧肥厚的患者,可以对其体侧线进行调整。

颈部丰富的神经和血管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评估和拉伸

方法一:患者站立位时,操作者可从前面和后面对体测线进行评估。

方法二:让患者握单杠,观察患者双臂悬吊时身体左右两侧不对称的地方。就整体性而言,半月形牵拉是最明显的体侧线牵拉方式。

方法三:三角式及其他形式是一种很好的对体侧线下部进行牵拉的方式。

就运动而言,通过由脊柱而进行的侧屈运动是行走的主要基石。趴在地上并做出缓慢而对等的鳗鱼般摆动动作能够将体侧线整合起来。观察患者的运动,当患者不会做时,操作者可用手把患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他不能侧屈的位置。

处理原则:最疼痛——功能最受限——整体处理

斜角肌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附着点

起点:前斜角肌起于C3~C6横突的前结节;

中斜角肌起于C2~C7横突的后结节;

后斜角肌起于C5~C7横突的后结节.

止点:前斜角肌止于第一肋内上缘;

中斜角肌止于第一肋外上缘;

后斜角肌止于第二肋外面

功能

前中斜角肌屈曲头部(双侧收缩)

头部侧屈(单侧收缩)

使头部转向该肌的对侧(单侧收缩)

在用力吸气时上提第1、2肋

神经支配

第6~8颈神经(C6~C8)

疼痛症状

背部、肩部和手臂疼痛、手部水肿、幻肢疼痛、气喘、端坐呼吸、红斑

疼痛转移模式

前:胸肌部到乳头处的持续疼痛

后:肩胛骨中上缘

中:从手臂一直到拇指和食指。

鉴别诊断

胸廓出口综合征、心绞痛、腕管综合征。

建议

使用枕头、游泳、注意背包重量、胸部负重情况、围巾保暖、小心拉拽与抬举动作。

运动疗法在全世界都是辅助疗法,都是术后康复不可或缺的疗法。

斜角肌和胸小肌在呼吸时的协同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小测试——手指屈曲测试

(有些人)如果四个手指头不能碰到脂肪垫,说明斜角肌有问题。可以作为暖场技巧。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剖列车第十五讲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剖列车第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