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路漫漫,款步登攀——读夏昆老师《中国最美的语文》

图片发自App

语文,看似最好学的科目,实际是最难学的。从睁开眼睛开始,我们开始接触汉字汉语,到入学学拼音简单字,再一路到初中高中。到了大学,即使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往往难逃《大学语文》这门课的“荼毒”。若然好学,何须花费如此时间精力去浸染?
然而,不得不说,语文又是好学的。从天文地理到大象蚂蚁,从四书五经到蜡笔小新。从山川河流到楼阁廊亭,从独坐空山到豪侠柔情。凡所经历,尽皆语文。只是,高考指挥棒下,语文被肢解,语文被误解,语文难以被了解。《中国最美的语文》,夏昆老师认为应该用“中国最真的语文”为之命名。与其说美,不如说真。唯其真,故动人。

一, 真心教学:漫卷诗书喜欲狂
面对社会上流传,专家群赞扬的各种教育方法,夏老师似乎并不太重视。相比于“怎么教”,他更在乎的是“教什么”。有人认为在语文课上讲文学、谈思想,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夏老师郑重反对此种观点:语文,本就是以文学为载体,本就是与生命相联系。脱开了文学与思想谈语文,只是胶柱鼓瑟于字音字形、语法规范,恐怕重视了“语”,忽视了“文”。叶圣陶说过:千教万教,教做真人。离开思想谈教育,真人何来?尽是木人!
因此,在夏老师的课堂上,诗歌自然是可以堂而皇之出现,歌词循着诗歌的路子也上岸了。或许有人曾经怀疑,那么就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为他补上一棒子当做一堂课吧。既然歌词可以上岸,歌曲自然也应该有舞台。既然中国歌曲可以上台,英文、日文歌曲也应该为文化丰富性做贡献。课堂分享,分享课堂。分享的是熟悉的、有意义的。那么骑行之旅可以作为材料、梦想千万里可以作为谈资、战争与和平可以作为方向······
课堂分享成为“百家讲坛”,音乐鉴赏从摇滚开始,电影鉴赏总离不开影评创作。诗乐舞,分享沟通;光影电,融合碰撞。课堂,不限于课堂。人生,大概念人生。
人生是一本大书,除却诗词歌赋,还有柴米油盐。除却柴米油盐,更有梦与思念。夏老师的课堂,将生活熬成一锅浓汤,让学生慢慢品味;把人生变成一本大书,请学生慢慢品读。文字的飘逸,音乐的灵动,电影的潇洒。夏老师用晚自习的时间建造了宏大而神秘的“桃花源”。“把本来属于他们的时间还给他们”,让美感回归学生心中,让从容在受教育者胸中澎湃。语文从来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因为语文本来就来自于丰富的生活。生活的丰富性足以让语文多姿多彩、胜景纷呈。
夏老师,真心教学,漫卷诗书喜欲狂。学生喜,教师喜。语文课堂,笑语飞扬。

二, 真心育儿:千千心事浅浅说
孩子如何教育?择校,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放任,信孩子天资聪颖不教而明?夏老师真心育儿,不推辞、不刻意。
“天天给天天讲诗歌故事”,临睡前的灯光昏黄。天天是夏老师的儿子。夏老师将一首首古诗化成故事,讲述、描绘、对话、交流。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发芽,爱的幼芽在孩子眼中萌发。千千心事,古人的胸怀中激荡,由夏老师浅浅说来。从《春晓》关注花落多少而领悟关注他人,从《江雪》领略万里孤寂而体会孤独亦长,从《绝句》想象黄鹂婉转、白鹭成行而思考漂泊他乡。千千心事,几多模样?
最早的教育在家庭,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夏老师的工作不仅是两个班的教学工作,还有临时委派的留学生教学工作;不时地,“生命教育”等教育学术研究工作仍然在召唤。而每晚的诗歌故事却少有缺席。一盏灯,一对父子,一篇篇诗词,一段段不曲折却动人的故事。让孩子感受着古典诗词的意境,熟悉了古人言谈的习惯。在睡梦中,那些情境,那些人物,融入到故事之中,让孩子有了美与爱的底子。
天天长大,画画成为最新手段。画面图景、整体意境。画虽未必准确,象却独有意蕴。勾勒、描摹、对比、思考。诗歌的内容渗入孩子的心中,诗歌的意境流出孩子的笔端。古老的文句有了新的活力,传统的文化焕发独有魅力。
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学会生活,家庭教育的本质更是如此。未必要棍棒怒吼,却也要规则执行。别想着一蹴而就,要记得水滴石穿。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参与读书写作,融入分析思考。在诗歌的环境,听古人诉说他们的千情万绪;在诗歌的意境中,助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长快乐。千千心事,浅浅说。说古人,说今人,说自己。

三, 真心写作:文章天成妙手得
文章写作,无论是小说创作还是教育叙事,若要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而要感动自己,需要等待。等待文字自身的许可,等待文章发出的信号。夏老师认为,因为,文章不仅是自己写出来的,更是其自己生长出来的。大凡精妙绝伦之处,往往是文字自身力量的涌动。框架、观点,或者早有宿构。而笔端流珠,行于纸之时,往往不可抑制地被文字本身力量牵走。夏老师说:文字是有生命的。确然,苏轼曰:“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足可作佐证良案。
真心写作,夏昆老师自认于此。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于平日教学中思考,教《窦娥冤》,感受“三桩誓愿”之誓愿不是美好企盼而是诅咒。是弱者无力向强者复仇而向更弱者发力的集体无意识。于学生展示中记录,诗词鉴赏课星灿同学介绍孟浩然,一只换页笔,一节分享课。星灿几乎没有看任何资料,侃侃而谈。对史料文献的使用,信手拈来;对诗歌文章的分析,头头是道。于孩子犯错时沉吟,涛涛不喜欢朱自清而不背书甚至和老师发生冲突。夏老师揣摩青春期男生心理,指出《春》太过阴柔,对比《绿》却亦有力道。沉吟自己是否有资格不喜欢朱自清。涛涛发怒摔坏公交车司机杯子,拒绝认错。夏老师分析生活迁怒太正常,只是正常未必都正确。将“恶的不怕,弱的不欺”刻在孩子心里。于细微处留心,在从容时墨笔。
文章写作非易事。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心意从来深难问,无论己心与他心。而素材积累却可以在平日里进行:不择大小,不断缓流。夏老师处处留心,当机缘合适,动笔,成文。更有关于中学生电影鉴赏文章写作任务出现时,别出心裁,与学生一起写书。将学生写的影评收入书中,让出书与教学合一,得作家与学生共生。一个个故事的积累,一篇篇文章的沉淀,著作等身也不是高不可攀之事。

四, 真心修己:我是清都山水郎
教育实验,或者教育实践,总不会那般简单。各种各样的压力以质疑甚至打击的方式落在身上。来自社会,来自同事,甚至来自他最爱最关心的学生。无论是《中国最美的语文》出书前,还是出书后,对夏老师和夏老师所为的怀疑就从未停止。书中第十三章首篇标题正是书名《中国最美的语文》,而此篇讲述的也正是语文教学的困境。
相比于很多人的绝望、愤怒,夏昆老师虽然也认为当代教育有时俨然铁屋子,但他仍然坚信,不管环境如何恶劣,我们还是能够做点事情的。“最近几年我明显感到坚冰的融化,虽然很慢,慢得也许我们根本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本质的改变,但是总比一直铁板一块要好一些吧。更关键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快乐,自己首先得是快乐的。”
鲁迅先生因为钱玄同的建议,开始写文章呐喊,尽管彷徨。夏昆老师因为心有“乐观的悲观”,持续写文做事,纵然无奈。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其实并非疏狂,只是当太多死水环绕,微澜也是巨浪。

去路漫漫,未可知;款步登攀,不惧烦。面对这一切,夏老师,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一种答案。《中国最美的语文》,不要急,不怕慢。在乎真,何惧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路漫漫,款步登攀——读夏昆老师《中国最美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