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闲读笔记027:为政第十四

本文以邹憬、王盛元《论语通解》为通解,综合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新编诸子集成之《论语集释》,南怀瑾《论语别裁》,《四书章句集注》

原文: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

通解:

孔子说:“君子注重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则相互勾结,而不去团结人。”

笔记:

说到底,周和比都是结党。但是不同的党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比如,说起东林党大抵是崇敬的多,但是说起阉党,估计没人说好话了吧。

当然,党的繁体是黨,尚黑,估计都是玩阴谋的。不过现在,“党”多是指具有相同志趣或做着相同事情或有相同点的一类人。一个中性词。

因为不同的目标,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党,因而也就有了好坏、忠奸、周比之分。同样是党,周是以忠信而聚,比是营私阿附。《四书章句》“周,普遍也。比,偏黨也。皆與人親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

这就是本质的区别,是方向、目的上的区别。

这里讲为政,说君子小人的区别,为什么?

为政是干什么?是管理一个地方和依附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带领这些人做君子,奔小康,在这片土地上浇灌出幸福之花。简单说,以执政者为首的这群人就是一个党,如果这群人都只重私利,不顾公益,那么能实现君子小康的目标吗?如果执政者自己与其他的执政者,或者与自己管理的地方中的一小部分人结党营私,那么这个地方,这个国家还有没有可能实现全民奔小康?

而春秋时期,恰恰是为着不同的私利集结在一起的小团体把持政局,祸乱天下的。所以才会刀兵接连,政治糜烂,百姓流离。鲁国更是成了三桓的鲁国。

再看中国几千年来,在混乱的时代,无不伴随各种党争,而且党争的手段更加是残酷无比,阴谋百出。至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不好意思,那不是我们党争的事情,俺不管。

孔子为什么强调君子?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君子执政,才能打破结党营私,天下大同,百姓安居才有可能。这里通过周,孔子也明确了一点,君子是“忠”“信”“公”的集合体,特别是“公”。在历次党争中,“无党派人士”在地位、才能上,可能不如各党的成员,特别是党魁、骨干,但是煌煌青史,大书其名,无他,“公”而已!

与陈廷敬同时代的能臣有明珠,索额图,但是后两者各自结党,危及朝廷,终至身败名裂,《清史稿》“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然不能终保令名,卒以贪侈败”。康熙以““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评价陈廷敬,且其谥号为“文贞”。这这谥号,在宋以前是最高等级的谥号,宋之后仅低于“文正”。

作为执政者,能力不行倒在其次,最忌无公心。能力不行,顶多是萧规曹随,不至坏事。无公心则会导致世事每况日下,乃至国将不国!

附:

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闲读笔记027:为政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