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书笔记 by 张萌

从大凉山的扶贫说起

                ——读《稀缺》有感

          今年1月初,考试结束后的周日,我闲暇无聊上了下网,无意间有人在晒一组中国凉山贫困农村地区的照片,发图的人利用其图片对国家大加嘲讽,楼下的喷子们对于也是一阵附和,阴阳怪气的将我们国家说得一无是处,我当时觉得其中一些语言确实有些过分,就有意进行反驳,于是我问楼主为什么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凉山地区还这么穷呢?楼主说一大堆政府腐败,官员不作为的话。我当时回他了一句话,我说如果我告诉你,凉山的这些村民是自愿这么穷,你会相信吗?

        我说到这,我估计很多人也不会相信有人会自愿贫困,但有时候事实就是这么“幽默”。

        我一大学同学正是凉山人,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政府部门从事扶贫工作,她对凉山地区贫困状况最有发言权,她曾经告诉我,凉山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导致当地百姓贫困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百姓不可理喻的想法和做法,比如当地人会把政府免费发放的优良种子或种猪直接弄来吃掉,然后全村的人继续坐等国家的救济,人说杀鸡取卵,我想就是如此吧。

        凉山的贫困人员为什么会有这么奇葩的行为?我之前一直认为对方懒,直到看了《稀缺》之后,我才明白,这里面还有一种稀缺心态、管窥效应以及带宽的问题,因为凉山贫困地区的人常年吃不饱饭,所以食物就成了一种稀缺,同时又受到管窥和带宽的影响,让其只注重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久发展,他们只看到种子是食物,却忽视了种子能够带来财富,所以才有凉山人年年扶贫,年年穷的情况。

        回到《稀缺》这本书,书中有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稀缺心态以及管窥让我很有感触,我先说说稀缺,书中提到稀缺是一种心态,人人都无法逃脱,刚开始我一直想找寻一种极端的情况,来推翻作者的说法,但后来我发现,任凭我做任何假设,稀缺就如同影子一般跟随着,我能改变的只有“影子”的方向以及“影子”的大小而已。

        比如对于穷人而言,金钱就是最大稀缺;对于富人而言,虽然钱不是问题了,但那时权势就成了最大稀缺;有了权势如当了皇帝,长生不老也是稀缺;那怕无欲无求的得道高僧,也有成佛的稀缺。因此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稀缺的内容以及其影响的大小而已。

        其次,我们再说说管窥,简单来说,管窥就是我们在特定的情况下,只专注的某些事情,从而忽视其它事情的存在。由此我联想到了我自己的一些工作中的情况,有时候我在工作中发现加班或工作截止日期要临近时,我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而且情况越紧急我完得越好,起初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优点,但现在才知道这也就是管窥效应而已,而且长此以往,对工作是弊大于利。

        那我们如何破解管窥效应呢?我的药方是,多做计划,利用余闲,坚持执行。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管窥,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工作生活缺乏前瞻性,我们更多是在事情来临的时候,不得已用高效率去应付,工作没做好,自己很狼狈。而我们如果事先就做好相关的规划,将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尽量考虑进去,利用现在有限的闲余,将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物上,也许我们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率。当然我们在这期间会受到很多外界的影响,如何坚持下来,就成了成败的关键,书中提到的建立奖惩机制、找人监督,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如本次读书会,如果我事先没有缴纳一定的会费,也许很难有这样的动力,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用两周的时间就读完了《稀缺》这本书。今后我会用书中学到知识来指导自己今后工作和生活,我相信我今后的生活会有所改变。

        回到刚刚开始时候我所举的凉山地区扶贫的例子,凉山地区贫困的人口之所以自愿贫困,一方面是国家长期对其补贴养成其惰性外,另一方面其实是心态的问题,如果当年国家能够尽早发现这个问题,多从增加其带宽方面工作出发,也许结局就会有所不同。国家最近提出了要用非常规手段解决中国最后一部分贫困人口,希望国家能够正视这一客观存在的情况,从增加穷人的带宽入手,让凉山人民跑完最后一公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稀缺》读书笔记 by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