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凭什么改变时空?

单车,在城乡之间一直都广泛存在。

小时候住在农村,大约七八岁的年纪开始学车,在大人们的帮扶下,用一根粗长的平衡木绑在车身后座,跌跌撞撞地就开始上路了。

摔过三四回后也就慢慢掌握了骑车的技巧,不过那时脚还没有踏板长,只能踩半圈回半圈。偶尔遇见一个小下坡,便趁着势能坐到座椅上去,紧握扶手,双脚离地,耳旁响起呼呼的风声,按着铃铛,向着远方,绝尘而去,神怡心旷。

这些都是儿时清晰美好的记忆。

后来,到了北京读书,虽说校园不大,平时走路就能应付,但每至周末总想呼朋引伴,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骑着单车,沿着斑驳的老街,前前后后,谈笑风生。

等等停停,直到大四的时候才趁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买了一辆全新的山地车。自此以后往返于教学楼、食堂和宿舍之间的通勤都由它负责,偶尔还能接送个妹子,也算畅快。

只是好景不长,入手还没到仨月,车就丢了。我只记得那天把车停在教学楼后边,晚上也没把它挪进地下车库,直到第三天想骑车的时候,才发现找不到了。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从此便很少与单车打交道了,行程远的就是公交地铁,近的就是徒步行走。单车似乎成了一个无关痛痒的东西,可有可无,对生活没有丁点影响。

直到有一天,发现街边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随便试了一辆,扫码骑走,路边停放,自动结算,一气呵成。没有了买车和保管的烦恼,却可以随时随地说走就走。直接干脆,完美地解决了最后 3 公里的问题。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开始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上班通勤的路上少不了共享单车。

从家到地铁口,从地铁口到公司都是七八百米的距离,坐车肯定不合适,以前一直都是花个十来分钟步行,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反倒成了每天生活的常态。

可是,有了共享单车之后就往事不堪回首了,3 分钟可以搞定的事情,竟然日复一日地浪费好几倍的时间进去,想想实在可惜,毕竟省下来的时间够洗个澡或者看篇文章了。

休闲活动的半径也因为共享单车扩大了。

在步行的前提下,人们愿意的活动半径最多也就是居住点的方圆一公里了。不管是大热天还是大冷天,来回行走都是让人觉得折腾的一件事。

以前,周末要吃个饭,想到要跨两个街区才能找到靠谱一些的餐馆,也就打消了念头,转而选择宅在家里叫个外卖。而如今,骑着共享单车可以在大街小巷任意穿梭,哪家店远近闻名,哪里又开了新店都愿意去探索发现。

购物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不到一公里外就有一个沃尔玛超市,但是想到要走着过去,然后提着一大袋东西沉着回来,也就没什么兴趣,只能在旁边的小卖部胡乱地买些必用品。现在好了,有了共享单车,还带车篮子,去也自由,回也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共享单车节省了时间,扩展了空间,默默地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便利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生活必需品。

没有共享单车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享单车凭什么改变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