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营销

过度营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商家的营销是否过度,在信息通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无法严格的判定,作为普通受众,每天都会从各种渠道获得这样那样的信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是海量的,然而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实信息,多少是虚假信息,多少是浮夸信息,多少是变造信息,我们很难去甄别。

        有些商家或者媒体传达的信息是刻意为之,有些则是人云亦云,或者利益驱使,或者应付了事,秉持责任与良心的反倒成了异类,成了稀有事物,大家一方面高度热捧其大无谓精神,一方面又极度不屑其理想主义色彩,普通受众成了在真假信息间摇摆,又极易被某些导向所驱使和洗脑的某某利益群体的棋子。

        “粉丝经济”顾名思义,离了粉丝不谈经济,离了经济不成粉丝。

        有人会问“什么是过度营销?”这个概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有所感触,随便举几个例子,众位看客就会感同身受。


过度营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的母亲很是热衷于参与某一酒业品牌的宣传活动,活动地点在某某酒店,参与者们都是通过接受派送传单获得信息后过来的,几乎都是老年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派送传单的地点是主要是菜市场旁边、学校旁边、小区门口等地方,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老年人去买菜和接送孩子上下学,自然是主要受众,传单的内容诸如去听课有鸡蛋等礼品赠送,这也通常比较吸引老年人,而且活动时间往往选在6点到8点之间,年轻人多半要上班没有时间去管自家老人去干嘛,于是乎众位爷爷奶奶级的参与者趋之若鹜,每天去准时报到听课为了领取相应奖品。

        活动组织者一开始讲些自身的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博得众位老人的感情分,然后绘声绘色的宣讲其代理的产品的功效,并做一些适当的体验,不断的给老人们洗脑,让老人们信以为真,当然,也可能那产品确实是不错。

        每天课程的最后除了送相应礼品外还要留些悬念吊些胃口,让老人们有所期待,后面接着来,比如说每人收取10元钱换张兑换券,第二天来的人凭券换取超值好礼(一箱价值600多元的该品牌酒等好礼)并且退还10元钱,每天完整的听完课的人送一瓶养生酒和一斤鸡蛋,连续听4天课的人加送不锈钢盆,连续听一周课的人加送珍珠项链等。

        一周时间的洗脑和礼品轰炸后,老人们便成了该品牌的拥护者,第二周开始便改变策略,只要有人交够相应数额的钱(比如一箱养生酒市价600元就压600元,一箱精装白酒市价800元就压800元),第二天来听课时就能领到相应的产品,并且退换所压的钱,甚至有的老人为了得到主办方推荐的有收藏价值的典藏药酒交付10000多元的押金,第二天果然获得了那瓶贵酒,钱也如数退换。

        于是老人们疯狂了,这商家就是在送酒给他们嘛,甭管用不用得到,这等便宜必须占的心理促使老人们成了该品牌的热血粉丝,一箱一箱的往家搬酒,年轻人拦都拦不住,有的小辈就问了,“您搬这么多酒回家给谁喝啊?”老人们回答“这都是好酒啊,自己喝养生,过年过节还能送礼。”

        小辈们就上网查了该品牌的信息,发现该品牌酒有仿某名牌酒之嫌,不仅商标差一个字,酒品系列雷同,而且厂址还在一个地方,很容易让消费者混淆,跟老人们说了后,老人们竟说啥也不信,一心为该品牌正名,小辈们很无奈,活动结束的最后一天,老人们还是花钱买了回酒,也就是说最后一次交的钱是不退的,但老人们都欢天喜地,认为花600元钱换来了几大箱酒和一些礼品挺值的,都认为主办方很厚道,礼品送的太丰厚了。

        朋友看到家里堆的像小山一样的酒箱简直哭笑不得,我不知道那些酒是否真的如宣传的那样好,也不敢妄加评论这种营销活动的好与坏,但是感觉上有些过了。

        媒体或者平台上很多的广告都有夸大其词的嫌疑,某些商家为了打响知名度也是煞费苦心,甚至联合媒体误导消费者,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受众,信息少了让我们困扰,信息多了也让我们困扰。因为商家各说各的好,还有的相互拆台接底,让你眼花缭乱难以选择。

        原来一直相信的品牌,某一天突然被曝光出问题了,让你很难接受,接下来更无从选择。看到电视里某产品宣传其效果如何如何好,甚至重金聘请了当红明星代言,你满心期待地花了不少钱买来使用,结果没啥效果,或者效果一般,你的心情一定不太舒服吧。

        如果商家把过度用在营销宣传上的精力和资源多分些出来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上,是否更利于企业的生态持续发展呢?我们当然不用酒香藏深巷,但任何浮夸和虚假的东西都是无法长久存活的,这就是做流星和做恒星的区别。

        娱乐圈的明星们也是一样,为博出位不惜炒作各种新闻,或正面的或负面的,或隐私的或公众的,只要能提高知名度,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一个谎言往往要用无数个谎言去掩盖,活在自己或别人编织的世界里,甚至连自己都几乎相信那是真的了,偶尔真实一把反倒在公众眼里不真实了。

        没有真才实学真实本领仅靠炒作出名终归是不能长久,过度营销建立起来的形象是脆弱的,根基不深很容易崩塌。

        现在的小孩一般都很聪明,各自的家长也都引以为傲,有些家长更是放大自家孩子的优点弱化孩子的缺点,在亲朋好友面前尽量展示孩子好的一面,营造一个在众人眼中优秀的孩子形象,我自己也时常禁不住犯这样的毛病,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脸面,好的给外人看,不好的自己受,多少有些过度夸赞自家孩子,这样其实对孩子成长无益。

        为了帮我们维护脸面,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肩负各种压力,拿来和同伴比较,而一些不好的地方在大人的忽视下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成为将来的隐患,孩子们在大人的虚荣心下也不能开心的成长。

        过度营销造成的信任危机是极具破坏性和杀伤力的,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作者都认为营销有度,过犹不及,面子里子都好才是王道,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王颖于2014年6月11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度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