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庆历新政,范仲淹参政改革

宋、辽两国澶渊之盟签约后,宋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收买了与辽暂时的和平。北宋的统治也开始日益巩固,国家管理逐渐完善,社会经济日趋繁荣,进入一个短暂的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宋仁宗庆历新政,范仲淹参政改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宋真宗赵恒在位后期,由于他沉溺于封禅之事,大兴土木,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晚年的宋真宗身体愈来愈差,常常犯迷糊涂,估计和如今的老年痴呆差不多。1022年三月二十三日,也就是乾兴元年,宋真宗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岁。他的第六子12岁的赵祯即位,即宋仁宗。

宋王朝到了第四代皇帝仁宗时代,社会各种矛盾都开始显现出来,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对这种社会局面十分的担忧,并纷纷上表提出建议,以挽救北宋王朝面临的这种危机。今天我们就以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范仲淹为例,说说庆历新政。

宋仁宗庆历新政,范仲淹参政改革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范仲淹出生在南方一个败落的地主家庭。2岁父亲去世,留下他与母亲谢氏孤儿寡母,家景十分贫寒。为了维持生活,谢氏带儿改嫁到了朱家。朱家生活也不富裕,范仲淹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上不起学,他就寄读于醴泉寺中,靠稀饭咸菜维持生活。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广泛地阅读了各种儒家经典,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志向。正是由于青少年时期的这段生活,使他深深地了解和体会到北宋下层人民的苦难和要求。后来,他中了进士,就几次上书,议论时政。由于他刚直不畏强权,上书反对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势力,却被吕夷简以“迂阔无能,务名无实”为借口,向皇帝回答了皇帝对范仲淹的垂询。遭到了宋仁宗赵祯皇帝的讨厌。不久,范仲淹被贬到睦州(浙江淳安)。一年以后,又迁向苏州做了州府。

集贤校理(集贤院下属文职散官)余靖上表为范仲淹叫屈,指责宋仁宗名为集贤纳谏进言,实则屡驱上表言事的贤良忠臣。宋仁宗大怒,就把余靖贬到筠州(四川宜宾筠连县)管酒税(酒税是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太子中允尹洙与范仲淹是师友,见同志之人屡遭贬官指责,就出言冲撞吕夷简,吕夷简恼羞成怒,也把他贬到郢州(湖北武昌)管酒税。

欧阳修修书给司谏(负责监督并提意见的官员)高若纳,指责他不能替忠臣鸣冤,实在是不知世间羞耻为何物。高若纳大怒,上表皇帝,并把他的信一同呈上。宋仁宗大怒,就把欧阳修贬为夷陵(湖北宜昌)县令。同时被贬的还有许多名气之人,如苏舜钦等。

宋仁宗庆历新政,范仲淹参政改革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范仲淹离朝之际,朝中大臣许多怕被牵连,惹火烧身,不敢前去送行,只有李纮、王质去送。有人讥笑他们不识时务,可二人却以此为荣,为有范仲淹这样的朋友,值得。这次朋党之议,牵连着100多人,吕夷简还请求皇上同意把这100多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警戒百官。结果,这种每县每州都有的石碑不但没有让他们遗臭万年,却流芳百世。

后来,范仲淹被派到西北边疆防守西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欧阳修等大臣的推荐下,1043年,范仲淹被提为参政知事(副宰相)。这一年,山东爆发了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第二年,他针对当前的吏治情况向宋仁宗提出了10项政治改革方案,包括考核官吏;惩办贪污,裁汰冗官;改革科举,选拔人才;提倡农桑,减轻徭役;发展军屯,加强国防等,主要是针对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的改革。

宋仁宗庆历新政,范仲淹参政改革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范仲淹进行的这些改革措施,因为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所以称之为“庆历新政”。这些措施,相对于当时的政治来说,不能不说具有远大的政治眼光。但由于这些措施严惩了部分官员,得罪了当权的保守派和许多有权势的人,因而受到了这些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联合起来,诬陷范仲淹结党营私,危害朝廷,甚至捏造他要造反,废黜皇帝等,引起了宋仁宗的不满,找了个借口,把范仲淹贬出京城,再次调往边疆。

范仲淹虽然贬出朝廷,但他仍然没有消沉下去。仍在牵挂着朝廷。他一方面痛恨那些误国误民的奸佞小人,一方面却担忧着北宋统治的种种危机。

庆历六年(1046),他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游览了闻名天下的岳阳楼。面对碧波万顷,景色秀美的洞庭山水,他想的却是大宋江山的安危,于是,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最著名的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一心为国思想的具体体现。他用话勉励朋友,也勉励着自己。

宋仁宗庆历新政,范仲淹参政改革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继范仲淹之后,苏轼也多次上书,提出许多改革措施,但都失败了。但他们这种为民分忧,敢于打破旧事陈规积极改革的精神和胆识,一直激励着后世一代代的改革家。他们的经验和尝试,为北宋后来的另一位著名的大改革家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仁宗庆历新政,范仲淹参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