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有的专注技能

听领导说单位不让记者自己开公众号的时候简直震惊,难道写非工作内容的兴趣小文也不行?纸媒不会死,但这种媒介形式的重要性和传播价值已经在削弱。可见,公司管理制度灵活,战略方向仍显闭塞。 不过,大体上,新闻专业主义践行得还算好。

开会的时候,领导会根据具体新闻讲一些新闻操作的技巧和要求,稿件要多方采访、呈现出全面的观点,这一点印象是深刻的。所以在自己操作的时候,也要切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读者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避免成为乌合之众。这也是媒介更迭浪潮中,还逼自己抓住传统媒体尾巴的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

这里分享两个例子,一个是有关采访技巧,一个是有关大背景下新闻操作策略的。

大家都好奇记者大大是怎么拿到赛龙事件的关键文件,一定是有强大的关系网啊。分享交流时,记者提到,去到江西时首先去了当地老干局,问了那里老干部现在官场的格局和主要势利等情况,从而顺藤摸瓜拿到了文件。不过由于去老干局暴露了身份,所以住所也很快被人发现。单去老干局的这个采访思路就相当棒了啊。

还有一篇新能源电池回收的文章。领导提到文章内可以加入一些新能源汽车是否环保的问题讨论。记者道出了顾虑,这其实是业内不愿意多提及的敏感话题。如果说新能源汽车不环保,那么就会和国内政策的鼓励支持相违背。那么如果不环保,国际市场为何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呢?这又牵扯到国内外发电的边际效益问题。国外发电机制更加规范,比国内更高效和环保。怎么样在不与国家立场发生冲突时描述出尽量客观的事实就成了体现记者功力的地方了。

资质老的女员工在一起会聊家庭和孩子。有个女同事在办公室里分享育儿经,说孩子小学没必要学太好,前十名就差不多了。女孩子心重,会给自己施压的,这次考第一,之后考不到前几名,心理上就会有问题。其实吧,那些熬夜到凌晨1、2点的孩子不一定就是成绩好,他们是在那里干耗着,非常低效。成绩好的孩子在规定的时间能高效完成课业,也就不存在熬夜的问题。孩子最重要的还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等她长大,成绩就会自然而然得到体现。

她语速很快,但观点十分认同了。其实,那个干耗着,低效,熬夜的就是本人。记得高中有多少个夜晚,盯着书就坐在那里耗到深夜,折磨自己,也让妈妈放不下心。一直存在灵魂易抽离的状态,看一段文字,脑子里会一篇空白,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半天过去了,可能啥都没干,但是眼睛还停留在那段文字上。也勉强为自己找了借口,什么读书慢是为了脑补画面。

那么,这个画面感是什么呢。对看过的文字,会构建起画面,对发生过的事情,会将画面定格存入脑中。睡觉前,闭上眼睛,能够借着闭眼前最后闪进的光线进行无限画面重构,那种感觉赞到停不下来。眼皮就是荧幕,轻轻地聚焦到眼皮上,就能看见无数画面的转换。

昨天和警犬同坐了一趟地铁,相当有爱了。在地铁上看见一位中年男人在那里非常认真的拨弄着手机,完全没有被外界干扰,哪怕警犬当时就在他身边。当时就想生活有多不易才要这么努力。若还他几年青春,他又会用力到什么程度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该有的专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