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5月28日
地点:人民广场
人物:我、大坤子、摆地摊下象棋的大爷们
道具:手机、他们的象棋
过程:雷同
结果:雷同
“打牌吗?”大坤子给我发来了挑逗微信。
“不打。”我斜视着我的手机,目光里是手机那头的人。
“好的,给你这副牌的截图。”大坤子一如既往的不要face。
游戏规则如下:上副牌是我的、下副牌是你的,我先出4,这副牌如果你打赢了我给你发20红包,你输了给我发8.8红包,以电脑版欢乐斗地主为标准,可以三带一。愿赌服输。
“不玩。”我太清楚大坤子的人性了,出门不捡钱就算丢了东西,和他打牌?呵呵,先看看自己的钱包厚不厚。
“太绝情了,你忘了当初是谁……你忘了当初……”大坤子把当年我正在减肥,然后每次吃饭都替我吃肉的义举以及我忘带公交卡替我刷了5毛钱的事情说的情深意切、豪气干云、哭鼻子抹泪儿。
不胜其烦,我直接给他发了8.8元的红包。
“牌都不打!你就给我钱?你这是瞧不起我!哼!”话说到这个份上,看来不玩是不行了。
“我出小王。”我看看了那副牌。
……
……
大坤子收到钱后,果断下线了……
我就知道。
正在人民广场等书社老大的我,也是无聊,看着不远处一个道貌岸然的大爷摆着象棋赌局,其他二大爷、三大爷、四大爷不断地忽悠着左右来人……我又看了看大坤子发来的那副牌。
这样走,这样走,不对,输了。
那这样,这样?不行也输了。
啊!我找到了破局之法了,一定是这样的,谁说的下副牌赢不了?!
“大坤子,我找到赢你的方法了,快出来!”我十分肯定、确定以及赌定。
“你再看看?”大坤子开始卖关子了,这是他的基本套路,先让你犹豫,然后再将你一举拿下。
“不用看了,赢定了,还我钱!”我很是得意。
“如果我走了大王之后,.....”几秒钟过后,大坤子给了我思考的机会。
没错,我输了。
但怎么输的,暂且不表,往下看我和别人下的结果。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和我玩这把牌的人很多,大多我都没要钱,或者少要一点是个意思。当然有些土豪,给了我全额,我也是抱着劫富济贫的批判态度拿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很深刻的现象是,所有人都是深思熟虑后和我玩的,然后很确定我已经输了,可最后直到TA自己输了,才发现自己思考的阴影面积有多大。
看看TA们的留言,同时给你5分钟思考,你能不能赢,然后我会公布结果。
看着TA们的留言,是不是吓尿了?仿佛那一刻,我已经破产了,妥妥的,卖肾吧。
但事实如果真是如此,那这篇文章就是散财童子的励志鸡汤。可我还是想挖掘下表面以下的东西。
来,咱们回到大坤子上面的省略号......
“如果我走了大王之后,出三个七呢?”几秒钟过后,大坤子给了我思考的机会。
没错“三个七”的出法让我输了,也让TA们输了。
就是这“三个七”一下子让我陷入了沉思。
这个牌局背后的可怕之处在于:
1. 规则中说可以三带一,让我们首先就陷入了"开头效应"的陷阱:开头出现的内容将左右一个人的整体评价。具体到这个游戏中,规则在最后出现的提示可以3带1,会让参与者把这条信息当成很重要的途径,然后看到牌型中只有单牌,则再次加成了这种效应的分量。
2. 虽然大家都尽自己所能的去思考这副牌,并且排除了许多输牌路径。可是由于既有思维的定型,造成了一种盲目的经验自信,这是最可怕的一部分。
3. 忽视了冷门规则,造成思维漏洞。就是说,“三个七”的出牌方法鲜有人走。主观上的忽视以及为了赢牌只想快速出完的急切心里,让人们普遍忽视了冷门规则的重要。到具体工作中就是,任何的一个环节都要有应急措施,团队里每一个人都不可忽视,分量十足。
4. 是什么让人们如此相信自己的判断?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何如此自信?
单纯这副牌而言分析,那可能就是由于站的角度不同,处在不同的利益方,这时往往会把期望幻想成现实,放大有利于自己的东西,同时忽略了潜在的危险,造成牌局的失利就成了某种层面上的必然。以此往外推理,皆是如此。
任何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很确定。可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思维是有害的,想要改变的时候,那怎样才能避免其局限呢?
我觉得大抵需要点“承认精神”。事实上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那只有真心承认这一局限,我们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1.承认认识上的局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积累并学会综合判断,才能追求真相。
2.既要放眼整体又要关注局部:分析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同时相信自己判断的原因,并深挖原因的其它可能,再重复上一步骤。
3.结合现实谈接近真相判断的依据,再高明的想法没有现实的有力支撑,然并卵。这部分,实践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输牌、输钱才知道自己的分析有多么不靠谱。
虽然现实世界既定的规则和真理不断地被推翻,可大多数人还是抬头看天,就以为自己看到了整个世界,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我自己。
消除这种对局限无法认识的本源,其根本之道在于我们的内心。
每个个体都是无知的促进者,但与此同时,每个个体也都是知识的建构者。我们必须以一个不同的视角来俯视,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空。
换句话说,朋友现实如此,但也别泄气。即使仍只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然而这碎片,也是巩固你真实判断的来源。
鸿鹄飞之越高,其见必越奇。客观地看待事物,是种修行或能力长期培养的结果,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崎岖和自我否定的反思、痛苦。尽管此事并非一朝一夕之可见,但我相信,只要你有心、有信、有行动,则一定会有那么一天: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