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优先”主题阅读

专家名录:《幸福的方法》、《拖延心理学》、《精力管理》

【一、是什么】

  【我的想法】

 要事是目标的组成部分,要事优先,其实就是目标优先,懂得要事优先的前提,就必须明白对目标的定义。我认为目标应该是意义重大的事情,那要事作为组成部分,肯定是有挑战性的,有很大难度的,要事优先,就是把有挑战性的重大意义的事情优先处理。

 【如果这个想法保持下去会怎么样】

  现在就是感觉要事优先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单独做好一件要事优先很困难,持续的做好更难想象了。

 【专家会诊,各自对症下药的观点 】

《幸福的方法》的观点,人生终极目标是幸福,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要事优先是以快乐和意义的事情优先。

《拖延心理学》的观点,要事优先是确定一个可操作性,务实,可分解的令人愉快的目标,现实的衡量,保护好自己的时间,优先处理这个目标。

《精力管理》的观点,人生目标要符合积极的,发自内心的,超越个人利益的三个要素。要事优先就寻找并优先处理那些发自内心的,积极的,能带给他人的意义的事情。

 【专家会诊,相同点和不同点】

 专家会诊的相同点:都强调积极,幸福,愉快,有意义的事情。

 专家会诊的不同点:《幸福的意义》强调的是目标的大前提,《拖延心理学》强调的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精力管理》强调的持久的做好要事优先的方法。

 【他们的定义有道理吗】

 听上去很有道理,每个人都喜欢去做令自己快乐的事情,如果处理要事的每个步骤都很快乐,而最终的目标也是快乐的,比我原来的压力形目标好多了。

 【初步对症下药】

  可能一直没有把要事优先做好的原因在于,没有发现要事背后的意义和快乐内涵。

【二:为什么 】

 【我的想法】

  要事优先,就是以重要的事情优先,而重要的事情就是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 哪怕这个事情会带来很大的痛苦,超出了自己的学习区,自己也得硬着头皮上。以前常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很多成功人士,毅力非凡,都说明成功需要吃苦,这不就是证据吗?

  最大意义的事情,本身就是结局,社会上不是很多说“人生的目标就是买一套房”,“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公司做到高层”,“要是我努力工作,能赚到100万就好了”,这样的观点不是很多吗?

  【如果这个想法继续下去会有什么结果】

  不知道,感觉压力很大吧,要事给我的印象就是困难和痛苦, 如果自己自己放弃了,肯定是我意志力太差了。

  【专家会诊,各自对症下药的理由】

 《幸福的办法》给出的理由

  “所有的目标,终点都只是通往幸福的起点,幸福和成功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成功可以带来幸福,幸福也可以带来成功”。要事优先的目标,也只是通往幸福的起点,而幸福和成功,可以相互作用,所以我们的要事,一定是要建立在,有意义和快乐的事情之上。

   而且操作层面上,当目标被认可为意义时,他才会帮助我们规划旅途中的每一步,如果把目标被认为是结局时,它所带给我们的只会是无尽的困难和挑战,正确的目标认知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安宁。

  所以要事优先,以快乐和意义的事情优先。

 《拖延心理学》给出的理由

  我们很多时候不以要事优先,主要的原因我们最容易在那些令人讨厌或遥不可及的事情上拖延,而更倾向于去追求那些令人愉快和更可能取得效果的目标。

 那些讨厌或遥不可及的事情,主要来自:对获得成功缺乏自信;预计过程和结果令人讨厌;回报遥不可及缺乏价值感;难以约束自己。

 所以要事优先,一定是以愉快的事情为要事,并想方设法,将目标细化,让每一步都取得效果,这样才能做到要事优先。

 《精力管理》给出的理由

 生命中最强大,最持久的精力来源就是我们把使命感从消极流向积极、从外部流向内部、从自己流向他人,这是让我们持续的做好一件事最大动力来源。

 消极的目标充满防备,它是为了解除身体或心理的威胁而诞生。它容易耗尽精力,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荷尔蒙,而且也会限制我们的视野。

  外在动机是因为我们对某事物的不满足而产生的欲望——金钱、权力、认同感、社会地位甚至爱情。内在动机则源于我们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它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满足感。研究表明基于内在动机而生活的人,会表现得更自信、热情,生活更幸福,也更有恒心和创造力。

 深度激发针对目标的动力来源,就是树立从满足自我需求到超越个人利益。尽管个人的名利和权力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人们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有底线的。然而,因为价值信仰而不顾生命抛弃一切的案例却不胜枚举。

  所以,要持续的做好要事优先,要事首先的出发点是积极的,其次是发自内心,真心想做的,另外,深层的动力来源于服务他人。

【专家阐述理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专家阐述理由的相同点:

 《幸福的方法》强调过程的幸福和结果而幸福同样重要。

 《拖延心理学》强调目标要细化,做到每一步都能取得愉快的效果才能做好要事优先。

 《精力管理》强调消极的,来自外部的动机,个人的利益,带来的愉悦感都是短暂的,只有积极的,发自内心的,超越个人利益的,才能在每一步都带给人持续的愉悦感。

   专家阐述理由的不同点:

 《幸福的方法》更强调注重目标的意义。

 《拖延心理学》更强调目标细化。

 《精力管理》更强调持续动力的来源。

  【他们的理由有道理吗】

   听上去有理有据,从目标的设定,到的具体实施,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到具体的行为背

后,都讲的很有深度。

  【对症下药再分析】

 (1)要事设定的时候需要更强调事件背后带来的愉快和意义。

 (2)要是有新行动的时候,一定要将目标细化,细化到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

 (3)要持续的做好要事优先,需要多发现要事背后的内心感受,寻找更多积极的,超越个人利益的内容,帮助获得更多的动力来源。

【三:怎么做】

 【我的观点】

  每天通过印象笔记写晨间日记,回看昨天要事的完成情况,写三件今天重要的事情,然后把放在奇妙清单中,设定的时候把它放在今天这一栏。一早优先去处理要事,但经常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主观的就想去逃避,如果遇到紧急的事情,我就去处理紧急的事情,至少也是在做事嘛,等空一点了,再把要事再处理一下。

 【如果持续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

  效果就是不好,要事经常也完不成,对自己也很有怀疑,已经把要事优先去处理了,怎么还做不好呢?

 【专家的建议】

《幸福的方法》,建议如下:

 1、要事优先,前提一定是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中。确定幸福的人生目标,需要符合三圈交集,即这个事情是快乐的,有意义的,自己优势的。

 2、活在当下,全身心地接纳自己,处理要事,这是处理当下的事情,不要自我否定。

 3、帮助别人越多自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越容易帮助别人,要把要事结合服务他人。

 4、培养使命感,赋予目前的要事更多的意义,改变对待要事的态度,视要事是一种特权,而不是责任,不断增加幸福感,不仅学到更多东西,同时也会更好的表现。

 5、清晰的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心流将会变成现在的快乐即是未来的成果,极大提高完成要事的效率。

 6、设定核心目标可以激发我们无限潜能,提供巨大精神动力,我们应该把它设定为终身目标,一个增强幸福感的方法就是,要事安排中增加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减少不得不做的事情。自我核心目标是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性的兴趣,要事如果能围绕核心目标展开,持续做好要事的动能将源源不断。

《拖延心理学》,建议如下:

 经济学家阿克洛夫说,人们过份强调了当前事情的重要性,而低估了未来事情的重要性,他将这种倾向称为“未来折扣”。

 所以我们不去拖延要事,需要将要事的目标设定为可以分解获得即时效果的目标,要事优先具体的方法有如下:1、具体的目标,2、务实的目标,3、要将大目标分解小目标,4、只管开始做,每次可以只迈出一小步,5、利用好接下来得十五分钟,6,保护好自己的时间,学会说不,7,将非必要的事情委托出去,8、奖赏一路上的进步,9、现实的对待时间,为挫折,做好心理准备。

  但我们拖延要事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即便在你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你还是可以行动。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样做。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觉得自己具有价值。

《精力管理》,建议如下:

  1、强调言行一致,让行为符合价值观,因为有力的价值观更容易让人在各方面全情的投入,帮助做好要事优先。

  2、处理好我们的防御系统,刻意否认和逃避事实,我们要更好的活在当下,“认识你自己”,这样才能不逃避要事,把要事做好。

  3、正视现实:诚实开放的看待自己。做好收集事实,及时调整心态。面对要事不逃避,勇敢的面对。

  4、良好的仪式习惯是关键。成功的秘诀不是超常的信念和自律,而在于好习惯的力量。自控力是有局限性的,每一次自控都会消耗有限的精力储备。仪式习惯之所以具有持久力,正是源于对精力的节约。仪式习惯最重要的角色是确保精力在消耗和更新之间达到有效平衡

为了保持仪式习惯的活力,我们需要平衡。 所以我们要把要事优先养成一种仪式习惯,这样才能持续的做好这件事。

  5、养成仪式习惯的步骤。

  (1)准确规划:明确时间和具体行为

  (2)事前准备:将负面表达转化为正面行为

  (3)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次完成一项重大改变,从量变到质变。

  (4)做好规划方式和记录进展。

   规划方式就是每天设定养成习惯的任务,重复预想,明确目标,设定自己相应的行为。第二个关键是每天记录进展,然后进行行为自查,找出实际和计划的差距。

  【专家建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专家对行动建议的相同点:

  《幸福的习惯》强调活在当下,全身心的接纳自己。

  《拖延心理学》强调现实的对待时间,及时的调整自己的主观时间的判断。

  《精力管理》强调正视现实,诚实开放的看待自己。

   三者其实都是在讲活在当下,面对现实。

   专家对行动建议的不同点:

   《幸福的方法》更强调对目标的设定。

   《拖延心理学》更强调做好一件要事优先的步骤。

   《精力管理》更强调持续的做好要事优先的步骤。

  【对症下药,行动指南】

  1、找到自己的核心目标,核心目标要求是,发自内心的,令人愉快的,自己有优势的,能够服务他人的目标。源源不断的动能来源之地。

  2、需要将核心目标分解成长期目标,长期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分解成具体的项目,具体的项目分解成要事,要事分解成每个步骤,步骤要分解成五分钟可以完成的事情,让自己一直活在梦想之中。

  3、赋予目标和要事更多的意义。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和快乐,目标和要事的设定,只是我们幸福的出发点,它的终点更是幸福,重视要事的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每天晨间日记要事的安排,更是幸福的安排,要写出要事背后的意义。

  4、勇敢的面对现实,活在当下。我们不能做过去的奴隶,也不能做将来的奴隶,当下是最重要的时候,不去活在过去的悔恨中,不去活在将来的空想中。面对现实,也许是痛苦的,但我们需要学会感恩,发现生活中的美,每日写晨间日记的时候,加上昨日的5条感恩事情,提高自己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5、学会拒绝和委托。每个人每天的时间24个小时,学会保护好自己的时间,拒绝是为了给予更多;委托是为了更好成长。只有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才能做更多自己真正想做的,才能把要事做好。

 6、研究smart原则,做好具体目标的设定。具体的目标,是幸福的方向,也是动力的来源。

  【下一步打算】

   主题阅读就是专家会诊,下一步请到的专家是:《要事第一》,《高效能的七个习惯》,《搞定三》,《搞定二》,《自控力》,《善用时间》,《小强升职记》,希望他们能给我更多使用的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事优先”主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