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设计四策略

作者将用于简化功能和内容存在四大策略:删除、组织、隐藏、转移

删除

删除或省略功能可以创造成功的产品,如tumblr的博客服务,Elise跑车,刚上市的iPhone,Basecamp项目管理平台等产品只有同类的大牌产品的部分功能,但都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这些产品打破了传统认为的功能越多,能力就越强,用途也就广泛和功能多的产品会打败功能少的产品的观点。

删除杂乱的特性可以让设计师专注于把有限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而且,也有助于用户心无旁骛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删除”策略的核心就是干掉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聚焦于项目。

  • 聚焦于对用户有价值的功能。这意味着专注士干那些承载用户核心化验的功能,也意味着交付的功能必须能够消除用户的挫折感,能够消除他们的焦虑。
  • 聚焦于可用资源,通过删除残缺的功能、不切题的元素和花里胡哨的东西为用户提供价值。
  • 聚焦于达成用户的目标。纠结于流程会陷入细节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 删除那些带干扰性的、增加用户负担的“减速带”:错误消息、不知所云的文字、不必要的选项和造成视觉混乱的元素。

如何行动?

  • 避免错删。删除不是删除难于实现的功能,那样会使项目发散没有灵魂,且这种行为普遍存在。要总揽全局,保证只交付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功能和内容。
  • 关注核心。增加价值始于改进核心体验。时刻记住用户认为那些关系到他们日常使用体验的功能是最有价值的功能,另外能够消除用户挫折感的功能也会受到欢迎。
  • 砍掉残缺的功能。删掉实现的不够理想的功能很重要,不要陷入“沉没成本误区”,简单来讲就是不要因为删除了不完整的功能会白白浪费已经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就舍不得删除。这种情况下应该思考“为什么要留着它”,绝非“为什么应该去掉它”。死守“去掉是一种浪费”的心态会妨碍产品的成功。
  • 不要陷入无端的担忧。很多人在设计功能的时候会去猜测用户需要什么,不断地问自己“假如用户……”,这种想法某种情况下会刺激人们的求全心理,让自己担心是否有需求被遗漏,从而花费资源去开发新的功能,而这样的担忧也是导致很多设计会议上对要删除的功能提出强烈反对意见的原因。所以,如果你的担心并没有发生在你的目标用户那,请继续前进,问题是靠发现的,而不是来源于假如。
  • 不要被用户带着走。Cultured Code的尤尔根施魏策尔告诫我们,不要简单地因为客户要求就增加新功能。功能多了之后,通常会导致在其他某些方面作出一些牺牲,而客户不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说让应用在手机的后台运行听起来不错,可是这要也许会迅速消耗电池,而且要想找到其中一个应用来手工停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增加功能不一定会让用户化验更简单,反而经常会导致更多的迷惑。不要害怕对增加产品功能的要求说不。
  • 不要混淆方案和流程。设计的时候不要只专注于流程,比如用户会怎么操作,这样的操作带后什么反馈,用户又根据反馈会有什么操作,这样的结果是可能会创造更多的功能去处理过程中出现和各种异常情况、问题和细节。这种时候往往需要退一步将注意力集中到客户的目的上面,多问自己“还有其他的解决方式吗?”
  • 删除不必要的功能。砍掉不必要的功能要强过无意义地堆砌功能。设计的产品如果承载过多的功能,更有可能降低主流用户的满意度,从而对产品的长期盈利能力造成损害。
  • 考虑删除的功能对用户的影响。判断删除功能对用户的影响需要技巧,直接询问用户得到的答案只能是不能删。功能这个词要比实际的用途更吸引人,即使从未使用,也不愿意放弃。所以想在任何时候取悦所有用户是不可能的,只能退而求其次,专注于目标客户的核心任务。
  • 排定功能优先级。参考功能实现的目标对用户的优先级。
  • 减少负担。 功能中的各种小细节会增加用户的负担,要去掉可有可无的选项、内容和分散用户注意力等的干扰因素。让用户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 提供适量的选择。用户需要有选择,让其感觉自己在把控局面,但某些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少一些选择。如果选择很多且很相似,选择反而会变成负担。
  • 聪明的默认值。默认值是节省用户时间和精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清除设计蓝图中“减速带”的首选方式。
  • 选项。很多设计会因为没法决定哪种设计更好而都放在产品上给用户提供不同的选项,但简单的用户体验不是强迫用户去做这种选择,有效的方式是设计团队应该考虑的问题。不要因为追求完美而牺牲速度和简单。
  • 消除错误。消除错误的来源是简化体验的一个重要思路。
  • 删除引起视觉混乱的元素
  • 删除多余的文字。删除引见性文字、不必要的说明、烦琐的解释,使用描述性链接。
  • 精简句子
  • 避免删减过多。用户希望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不要删除过多让用户没有选择,足够多的控制可以让他们消除因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焦虑,但也要避免控制太多导致浪费用户过多时间。

组织

组织是简化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策略,通过组织的方式简化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只强调一两个最重要的主题。随便的组织不会让用户注意力集中。

  • 分块。 用户界面设计离不开分块,有关分块的经典建议是把项组织到“7加减1”个块中。理论上讲,这个数字是人的大脑瞬间能够记住的最大数目。分块也是要分场景的对于连续的索引或刻度就没必要分块,比如项按照字母表或者时间顺序排列的话,只需要标注字母表或月份就可以帮助用户找到目标了。
  • 围绕行为进行组织。 人们一般都希望按照某种特定的步骤做事。打乱这个步骤就会造成迷惑,令人沮丧。
  • 是非分明。意思就是对一组性质相同的产品进行分类时,必须确定清晰的分类标准。只有界线清晰了,用户才能知道去哪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所谓简单的分类,通常指的是重复交叉最少的分类方法。
  • 避免按照字母表与格式进行组织分类。 按照字母表顺序排列,有时其实会把顺序搞乱,讲字母表的时候,这里作者只是提了几个问题,我的理解是比如一些功能类似的商品或者职能类似的部门,这些如果按照字母序进行排列可能就会打乱,会让用户在去哪里找的问题上不知所措。如果按照格式(文字、图片、视频)来对内容进行分类也可能造成困扰。比如你正在看描述夏威夷的某些文字,这时你可能想顺便看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果分得太开可能会给用户带来麻烦。
  • 搜索。 有论调认为搜索比浏览更容易。但一位叫杰瑞德斯普尔(Jared Spool)的调查表明,只有在网站没有提供有效导航的情况下,用户才会使用搜索,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音乐平台下载音乐的时候肯定会选择搜索而不是浏览,后者花费的精力太多了。如果你想设计简单的用户体验,那么最好先对内容有效地组织,然后再考虑如何设计搜索。
  • 时间与空间。按照时间组织活动是一种简单又通用的方式。一些实体对象,如酒店和国家之类的,全部可以按照空间来组织。
  • 网格布局。利用不可见的网格来对齐界面元素,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网格布局也会让人感觉局促和受压制,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不对称的网格布局来解决这个问题。
  • 大小和位置。重要的元素大一些,即使比例失调也可以考虑,作者以球类运动举例,如果把网球和足球以各自实际大小呈现出来的时候会让人觉得小球比赛不够重要。另外,相似的元素要放一起,有利于用户集中注意力。
  • 分层。利用感知分层技术可以将一些元素混合起来,典型的就是地铁线路图,在非常小的空间内填入了大量站点信息,但看起来却不觉得费劲,原因就是不同线路的颜色区分明显,用户看起来感觉每一条线路都是位于独立的一层之上,只会感知到自己的关心的那条线路的信息。在使用感知分层的情况下,不一定要把界面严格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 色标。色标随处可见,与分层信息不同的是,色标需要用户花时间来学习和理解。在确保人们会花很长时间学习,而且他们会重复使用你的设计时,色标系统非常适合。当然,使用人们已经知道其含义的色标也没有问题。
  • 期望路径。身边随处可见的例子就是,当我们走在设计好的道路上时,总会有一些地方会因为人们抄近路,或者其它原因踩出来的小路,这些小路其实就是人们的“期望路径”,设计师觉得自己设计出了完美的布局,但人们总是会创造出自己的期望路径。作者举这类例子告诉我们,描述用户使用软件的路径,不要被自己清晰的线条和整洁的布局所迷惑,要不断重复使用软件的流程,找出总是能抓住你眼球的地方。简单的组织意味着使用软件时会对什么感觉不错,而不是在规划中看到了什么逻辑。

隐藏

无论隐藏什么功能,都意味着你在用户和功能之间设置了一道障碍。为了不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必须仔细权衡要隐藏哪些功能。

有些人认为隐藏是删除不必要功能的开始,隐藏后将功能默默删除。但作者并不赞同,作者认为欲删,从速是更好的选择。

  • 不常用但不能少的功能。这些功能通用是主流用户很少使用,与用户的目标没有直接关系,设置通常是首选。
  • 自定义。作者提出他不太赞成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自定义界面。他觉得这样做会显得设计人员懒惰,没有主见。给用户选择的权力听起来似乎很公平,也很慷慨,但问题在于,自定义可能是一件非常耗时,也非常令人讨厌的事(我表示赞同)。主流用户想自定义自己的设置更多的在于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不是重新设计用户界面。
  • 自动定制。比如说软件会对菜单自动进行调整,显示用户近期经常使用的命令,隐藏其它命令,这就是自动定制。自动定制不会让界面变得更简单,反而会把界面搞得很复杂,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 渐进展示。 通常,一项功能会包含少数核心的供主流用户使用的控制部件,另有一些为专家级用户准备的扩展性的精确的控制部件。隐藏这些精确的控制部件是保持设计简单的不错选择。
  • 阶段展示。除了在软件中的某个部分隐藏功能,还可以随着用户逐步深入界面而展示相应的功能。如果所有的用户都会随着搜索的深入而寻找较为复杂的功能,那么就可以使用阶段展示。例如用户一开始只会使用简单的文本框来搜索,效果不好的情况下他还会在结果界面上寻找筛选和排序选项。在流程中的每一步都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情况下阶段展示的效果最好。
  • 适时出现。以《纽约时报》上的一段文字为例,作者看到文中出现一个不明白意思的词叫bodegas,第一反应是想去Google上搜索这个词,当他选中这个词准备复制的时候,词上出现了一个问号,点击这个图标有个窗口弹出向你解释定义。这种设计的聪明之处在于它隐藏了功能,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
  • 提示与线索。为隐藏的功能选择一个标签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常可以看到为隐藏功能打上的标签,如含糊其辞的“更多”,或者类似谷歌高级搜索那样高高在上的字眼——“高级”,这这些都不是理想的方案。隐藏复杂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让用户产生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感觉。而类似“高级”这样的标签感觉像在说用户并不配使用这项功能。隐藏处理得好的界面会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界面中包含的线索尽管细微,却能恰到好处的提示隐藏功能的位置和功用。
  • 让功能容易找到。把标签放在哪里比把标签做多大要重要得多。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做“用户关注点”——用户关注的屏幕区域,用户在一开始端详屏幕的或者新建一个任务时,他的关注点很宽泛。根据眼球追踪研究的结果,当用户打开一个新站点时,他会扫视整个屏幕,而当用户专注一项任务时,他的关注点就会聚焦。研究表明,用户会盯住屏幕中的一两个区域,或者在作出判断之后,再开始阅读正文内容。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会更多地的关注屏幕上的问题|2L域。所以得出结论,标签要放在用户的关注点内。
  • 隐藏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 隐藏一次性设计和选项。
    • 隐藏精确控制选项,但专家用户必须能够让这些选项始终保持可见。
    • 不可强迫或寄希望于主流用户使用自定义功能,不过可以给专家用户提供这个选项。
    • 巧妙的隐藏。换句话说,首先是彻底隐藏,其次是适时出现。

删除、组织和隐藏可以非常完美的结合起来:删除不必要的,组织要提供的,隐藏非核心的。最后一个转移则涉及对界面进行重新布局。

转移

设计简单的一个秘密,就是把正确的功能放到正确的平台或者正确的系统组件中去

  • 在设备之间转移。RunKeeper是iPhone上的一个应用,也是一个网站,可以记录用户跑步的路线。在查看数据时,这个手机应用不会显示与跑步有关的所有数据,只会显示简单的摘要。而网站则可以通过电脑的大屏幕显示更多细节数据。RunKeeper充分利用了两个平台的优势,按时间段收集信息对手机来说很容易实现,电脑的大屏幕有足够的空间显示细节数据。
  • 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与上一点很相似,不同的设备平台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将部分功能转移到擅长的设备上。
  • 向用户转移。让用户感觉简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先搞清楚把什么工作交给计算机,把什么工作留给用户。计算擅长精确保存各种信息和计算。人喜欢控制结果,让计算机尝试设定目标并以特定方式向用户收集信息而制定的所谓智能的规划在用户看来可能大部分情况都不够智能,所以把制定目标和组织记录这样的工作留给用户,让用户自己主导,把这些对于计算机来说复杂的任务交给擅长的用户。
  • 创造开放式体验。亚马逊之类的站点提供了多种保存商品的方式,比如放到购物车,或者有专门的保存商品,也可以添加到意向清单。这些功能本身有不同的用途,但大多数情况下只做了一件事:保存商品,以便将来购买。这对于用户来说就得学习所有的功能,并且记住从哪个功能的入口进去可以找到之前保存的商品。作者觉得是不是可以把这些类似的功能组合到一个通用的工具清单里,将相似的功能绑定到一起。明显的优点是找一个功能比在几个类似的功能中选择容易,学习一个功能也比学习多个功能容易,且一个功能易维护。

以上就是4个策略的主要内容,虽然大多数都是书中的原话,但很多我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并且省略了许多加强理解的例子,可能我的这些改动会影响到文章的真实表义,对书中观点感兴趣的读者推荐读一下原作,以免产生误导。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还是挺大的,虽然某些策略的细节可能我并完全赞同,但整体还是值得去实践的。这些观点看上去很简单,用好确实还是需要花很多精力的,在阅读期间一直在想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到我司的项目上,因为总觉得这个项目的设计存在很多膈应的地方,但是仔细一想我却不知道如何改善这些痛点,每次有一些小小的改进想法的时候就会问自己一句用户真的会想要这样的设计吗?然后答不上来,也只得作罢,所以是否能拿出一个好的方案,真是需要好好参透一下。
另外,这些设计的思想不仅仅用是在一个具体的产品上,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应用,比如我的工作——写代码,好的代码肯定也需要不断应用删除,组织,隐藏和转移的思想去改善,也即我们常说的重构。比如整理东西,也可以使用删除不需要的,组织好不同的类别,隐藏掉不常用的物品,转移物品到合适的地方这样的手段。亦或是管理我们的todoList。生活处处是设计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约设计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