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濛札记002:遥相呼应

2016年4月1号读完了本·霍洛维茨的《创业维艰》,我不知道别人从这本书里读出了什么,对于我来说,最受用的是下面这两段:

1.大多数的管理书籍都在告诉你如何正确做事,不要将事情搞砸。但我的经验却是,把事情搞砸之后,如何深刻理解那些你必须要做的事。

2.与其将所有的心思用来哀叹自己的痛苦,还不如努力寻找一种看似不可能的出路,令自己摆脱目前的困境,不要花时间去懊恼过去,将所有的时间花在可以做的事情上,因为说到底,没有人在意,只要好好经营公司就行了。

这段话扭转了我的一个认识,就是做错事后,甚至碰到“不好”的事情后,怎么办?

之前的做法,事情发生时,当下我会马上反思,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这个事情怪谁?怎么能及时止损?但自打看了这本书后,我想到,似乎还有比这逻辑更好的处理方式。

首先,对于一件事,假定我们首先定义了它的性质——好事?坏事?它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而坏心情,实在阻碍把事情非常平稳的解决。实际上,大多数事情,似乎没有好坏之分。

其次,既然事情没有好坏之分,那当下自己反思对错,以及止损是没有必要的。有必要的是看看当下这件事里,有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东西。

听起来挺虚的,毕竟能用,才算的上“知行合一”。而事实上,在我最近一年生活,这样的事,真的可以转化。现在遇到的每一件事,只会去关注,可能把这个“坏”的局势变成好事;遇到“好事”,我也会格外留心,因为,我知道里面有可能“坑”。于是“坏事”就变成了“好事”,“被动”变成了“积极”,“好事”、“坏事”,便可以统称为“事”。面对统称的“事”,你的心情可以是统一的——没什么喜怒哀乐,只剩不逃避的积极。这是一奇妙的感觉。

道理,用在事情解决前,可以称之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在事情解决后,可以称之为精妙绝伦的总结。而选择权在你手里。

关于《创业维艰》这本书的事情大概就是这样了,如果你觉得外来和尚,念的经真是好听又实用,那是不全面的。毕竟,你看我们这篇文章叫“遥相呼应”,说明是有关子可以卖的。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里,记录管仲为政时,有这样一段话:“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

管仲的功业我们是知道的,我们还知道他生于公元前719年,卒于公元前645年,你看,这两位老人家穿越千年,横越千万里,告诉了我们一个事情解决的方法。我想,这是可以称为遥相呼应的。

2017/06/13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濛札记002: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