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 )」


代谢症候群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是一群內科代謝 疾病 的泛稱。它與好幾個內科重要疾病,如 高血壓 、 糖尿病 、 肥胖 …… 有關,可說是這些疾病的大集合。換句話說,也就是肥胖、血脂異常、 血糖 代謝異常(胰島素抗性)、高血壓的綜合體。 新陳代謝症候群在中國古代泛稱為「 帝王病 」(吃吃喝喝,太好命)。 長 期會造成一連串的發炎反應, 併發血脂異常與血壓增高,最後造成動脈粥狀硬化 。 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床意義,就是會 增加 心肌梗塞 與腦中風的風險,罹患糖尿病機會上升。 其實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與現代人生活型態不正常因素有關,包括不正確的飲食、缺乏規律運動、異常肥胖 。

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包括如下五個項目:

( 1 )肥胖:腹部肥胖 ( 腰圍 : 男性 ≧ 90c m 、女性 ≧ 80c m) 或身體質量指數 (BMI) ≧ 27

( 2 )高血壓:收縮血壓 (SBP) ≧ 130m mHg/ 舒張血壓 (DBP) ≧ 85m mHg

( 3 )高血糖:空腹血糖值 (FG) ≧ 110m g/dl

( 4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 (HDL-C) :男性 < 40m g/dl 、女性 < 50m g/dl

( 5 )高三酸甘油酯 (TG) ≧ 150m g/dl

以上五項目中,只要符合三項 ( 含 ) 以上即符合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診斷。

代謝症候群可能造成以下幾種併發症:

高尿酸血症當男性每 100 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在 7 毫克以上,女生在 6 毫克以上時,便稱為高尿酸血症。引起人體中尿酸過高的原因有很

多,舉凡飲食內容、體重、運動、服用藥物、遺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其可能引發痛風性關節炎、腎臟病、尿路結石並

常併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代谢症候群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痛風 所謂「痛風」,簡單講就是人體內尿酸新陳代謝異常所引起的急性關節炎,造成痛風的元兇就是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所致,痛

風發作時的主要症狀,剛開始是在腳部的 關節(大拇趾占百分之七十)局部發生急性紅、腫、熱、痛的情形,疼痛的嚴重程度會讓

人無法走路、無法穿鞋,其可合併發生肥胖症 、 高血脂症 、 糖尿病 、 高血壓 、 腎功能障礙及腎結石。.

第二糖尿病 (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 主要原因是胰島素抗性,年齡、性別、體重、運動、飲食、生活型態及家族病史都會影響每個人得到糖尿病的機會。 糖尿病 : 是

因為缺乏胰島素或胰島素抗性增加,造成血糖上升,影響糖類及脂質的代謝,最後導致血管退化的疾病。

糖尿病的診斷 : 有多食 、 多渴 、 多尿等症狀,除此之外還有體重減輕 、 視力模糊 、 重複感染等現象,空腹血糖正常值為60~110m g/dl ,若空腹禁食血糖 ≧ 126m mHg 且呈現糖尿病症狀則可判斷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類 : 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代謝出現障礙則主要分為二大類 : 第一性和第二型糖尿病。另外, 有些糖尿病是由其他疾病 或原因所引起的續發性糖尿病,如 : 妊娠糖尿病。

• 第一型糖尿病 : 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幼年型糖尿病,因患者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須靠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通常在 30 歲前發病。

• 第二型糖尿病 : 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成年型糖尿病,不需靠胰島素來控制病情,此類患者大多是肥胖患者,通常減重有助於改善身體中葡萄糖代謝能力。

糖尿病的預防 :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飲食

• 維持適當運動

• 良好生活習慣

• 定期健檢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中央型肥胖若男性腰圍 > 90 公分 女性 > 80 公分 即為中央型肥胖 。 「 中央型肥胖 」系指 脂肪囤積在腹腔的內臟及腸胃 , 此種肥胖會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腰臀比 = 腰圍 / 臀圍,若腰臀比男性≧ 0.9 女性≧ 0.8 表示腰圍比正常比例還粗 , 內臟囤積脂肪較多 , 會干擾內分泌 , 產生游離脂肪酸 , 引發代謝相關疾病 , 增加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高血壓 血壓由兩個部份組成。醫師稱數字大的為收縮壓,數字小的是舒張壓。可能併發腦中風、短暫性腦缺氧、心肌梗塞、心絞痛、心室肥大、腎衰竭等症狀。

以下是 1999 年 2 月世界衛生組織新公佈 " 高血壓定義與分類 " 。

血脂異常 所謂高血脂症是指總膽固醇 (TC) ≧ 200m g/dl 、三酸甘油脂 (TG) ≧ 200m g/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40 m g/dl 。 高血脂的發生和個人體質、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及是否過胖有關,其可能罹患心臟血管疾病 ( 如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動脈瘤 ) ,以及腦血管病變(如腦出血、腦梗塞、腦栓塞) 。

血栓 在活體的心臟或血管腔內,血液發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體質塊稱為血栓。

• 血栓 : 提供心臟養分及氧氣的冠狀動脈感生粥狀硬化,使的硬化斑的形成,使血管平滑肌增厚,血管腔變小,血管失去彈性使的血液不易流通,血流減少使得局部肌肉缺血而造成血栓,嚴重時會造成心肌壞死。

• 心絞痛 : 又稱狹心症,即因血流不能有效到達心臟造成心臟局部缺血,造成心肌損傷而產生胸痛,若心絞痛繼續惡化,則會發生心肌梗塞。

• 血管粥樣硬化除了發生在心臟(血栓、心絞痛、心肌梗塞)亦會發生在頭部(腦栓塞)、腎臟(腎功能不完全)、腳部(跛腳)。

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高危險因子

1. 年齡 : 男性 ≧ 45 歲 女性≧ 55 歲

2. 遺傳因素 : 家族中的男性在 55 歲前或女性在 65 歲以前罹患心肌梗塞。

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 35m g/dl

4. 缺乏運動 、 抽菸 、 壓力 、 肥胖 、 攝取高油脂飲食習慣 、 高血壓 、 糖尿病。

發炎反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代谢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