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终于不靠揍了,沟通还在靠吼?

昨天有位妈妈问我:

我看了无数的育儿书,学了好多的育儿方法,

可是每次孩子淘气都会忍不住一顿打骂。

打骂孩子,后悔内疚自责,

发誓改过自新,下一次忍无可忍又出手。

打,自责,立誓,再打,再内疚......

真是个死循环!

打骂孩子似乎成了戒不掉的毒瘾,

明知道不好,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今天,很多国家已经把打孩子甚至斥责孩子界定为违法,

甚至一些国家父母对孩子的语言和肢体暴力都可以被举报而伴有牢狱之灾,

可是我们中国家庭还在讨论要不要打孩子。


育儿终于不靠揍了,沟通还在靠吼?_第1张图片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

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那就是,孩子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

所以父母可以居高临下,以权威的强势身份出现,

从而随意的去管教和支配孩子,说一不二。

把孩子作为一个""来尊重,

而不是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孩子真的不乖吗?

P.E.T.亲子沟通戈登模式的创建者托马斯﹒戈登博士说:

"不乖"是父母的语言,

与父母看待子女的传统方式密切相关。

当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期待相违背时,

父母就会说孩子不乖。

每次总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我家孩子倔脾气

我家孩子特别叛逆

我家孩子爱唱反调

我家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

总之,我家孩子特别不听话

一点儿都不乖!

乖孩子有两种,一种是压抑自己真实想法,

为了取悦和迎合家长表现出来的顺从、听话。

另一种是因为从小得到了足够的爱和满足,

不需要通过叛逆和对抗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两种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不乖,是在表达一种需求

生物的生存本能都是趋利避害的。

孩子和成人一样,有一些很重要的基本需求,

而且他们也会努力不断地做一些事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都挂在脸上,

婴儿期的哭闹是最显著的饿了、困了、拉了尿了这些基本生理需求。


育儿终于不靠揍了,沟通还在靠吼?_第2张图片

打孩子真的有效吗?

很多家长讲到打孩子的经历,

无非是乱扔东西、不好好完成作业、说谎话、挑食…

仔细想想,这些事情真的必须通过打孩子来得到"修正"嘛?

打孩子之所以被很多家长觉得有效,

是因为这是将疼痛与某些行为建立了连接。

比如,孩子不写作业,被打。

之后他就会将写作业和疼痛建立条件反射,

或许对一些孩子来讲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将每个人的求知欲好奇心与痛苦建立连接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如果家长打了孩子,

通常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预期与孩子的表现不一致,

如果我们因此而体罚孩子让他妥协从而达到一致,

就是在告诉孩子"当你和别人有分歧的时候可以用暴力来解决"。

我们今天打了孩子,

明天孩子也会将暴力的双手伸向身边的人,

甚至爱人和孩子,抑或是习惯了被别人打骂。

施暴者和受暴者,都是棍棒教育之下的产物。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行为方式和性格养成的根基,

父母是树根,孩子是果实。

树根有问题,如何结出丰硕的果实?

从一个嗷嗷待哺天真无邪的小婴儿,

到长大成人,孩子就是原生家庭的缩影,

这些偏差显然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息息相关,

打孩子其实也是显示了我们对自己的不满。

因为孩子身上出现的偏差,

恰恰是我们的缺点,


育儿终于不靠揍了,沟通还在靠吼?_第3张图片

不打不骂,如何和熊孩子沟通?

NO.1解读婴语,倾听孩子的表达

每一个妈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试着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察孩子的需求。

NO.2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需要帮助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允许孩子的依赖和自我,耐心陪伴引导。

NO.3拥抱孩子的情绪,充分共情

面对孩子不定时爆发的情绪宣泄,

父母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行为,

比如哭闹、打人、咬人、打滚、撞头等等,

更应该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孩子的情绪感受。

NO.4放下自己的控制和对抗

孩子的情绪也会引发父母的强烈对抗和情绪绑架。

因为我们感受到被胁迫被控制:

“孩子与我作对”、“孩子居然反抗我”

这样的心态其实就是妈妈们感受到了被控制。

NO.5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比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耍,

孩子被推了一下,很伤心。

这个时候妈妈可有说:

“宝宝,我看到XX推了你,

你很不舒服,对吗?”

客观的描述问题,

会帮助孩子去面对和理解事情的发生。

之后再去安抚孩子,

他感受到的是妈妈认同我现在的情绪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终于不靠揍了,沟通还在靠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