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皮囊||皮囊之下,骨肉之间

读书·皮囊||皮囊之下,骨肉之间_第1张图片


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阿太如是说。

90多岁的阿太切菜时切掉了自己的手指,也只是哎哟了一声。坚持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走路都不用别人扶一把。

阿太是个硬骨头。

【关于《皮囊》和蔡崇达】

《皮囊》蔡崇达作品。

蔡崇达,作家、媒体人。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现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编;2013年创办男装品牌“单农”,已成为国内最具艺术质感男装品牌。

很牛逼的履历,也是所有刚入行的媒体小鲜肉所仰慕的对象,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地位。最早知道这个作家,是在韩寒的“一个ONE”上,语言简朴却有力量,讲的一口好故事。殊知,也是如此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80后,出生于福建的一个渔业小镇。《皮囊》里所有的故事,都是这个小镇上鲜活的存在,有的现在还活着,有的失去了联系,有的背井离乡,有的在舆论声中渐渐消殆……

这本书,我是听完的,打四星,推荐。

【所谓的青春和皮囊】

故事里的少年都是狂热的,总觉得青春应该大把的挥霍,躁动和不安,“理想”和“青春”是挂在床头刻在桌角的鸡血,愿望也总是宏大和神圣的,世界和平、青史留名都被看作为最高理想,像极了年少时候的我们。

残缺的童年和不幸的家庭生活,总想要通过一些别的方式得到补偿。母亲的房子和父亲的残疾,纵使有千百种想法却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拯救一个家庭。

伙伴一个个的相继离开,有的往更远更繁华的都市去了,有的留在老家乡镇上做工,有的梦想实现了,有的守着父辈的祖业捕鱼出海,有的人后来见到了却相顾无言,有的人一别就是一辈子,有的在众望所归的期盼里活出了样子,有的在舆论的口水里就此湮没……

他却只成了他自己故事里的主角,在这些青春的皮囊下成长着。去了北京,出了书,从此有个安脚的一席之地。

【有血有肉有皮有骨才算鲜活】

可能是听书的缘故,读书的人声音很平和,对故事的抑扬顿挫也跟着起起伏伏。也可能是作者的表述原因,或者小镇也是这样一个存在,普通地存活着,却透露出顽强的气息,所以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也是平凡的皮囊,刻骨的人和事。

最近也在看卢思浩的书,总觉得干枯的只剩下皮包骨头,没血没肉,不够饱满。也许皮骨是精华,但总觉得没有血肉的东西少了些灵动,吸引不起来人的兴趣。

所谓的青春都是必经之路,每个人路过他都有自己的感想和结论,不见得大风大浪里成长起来的人物才算得上是饱满,普通的,平凡的,也是主角。

皮囊之下,是有血有肉鲜活的灵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皮囊||皮囊之下,骨肉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