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随感几则)

文/罗文烈




春节前从广东回来后,我和阿兰就一直在重庆,照料岳父岳母,没出去玩。

女儿对我们说:“你们在家照料你们的爸妈,辛苦了。我也心疼我的爸妈,应该出去走走。”

乘清明节放假,不由分说,要拉我们出来散散心。


随感A

女儿女婿开车,一下子把我们拉到了成都,在锦江宾馆里下榻了。打算在成都玩两天,再回重庆。

女儿在宾馆前台登记时,我有点吃惊:真敢消费呀!成都锦江宾馆是五星级啊!我们一家子,两天往宿,花费不小吧?

但是,在非常享受的环境里,观念悄悄在转变:我们这辈人,总是精打细算,对支出总是很节省。我们为什么总是要亏待自己,让"享受"与自己无缘?


随感B

心想:既然到了成都,就应该去看看都江堰、青城山吧?以前,每次到成都,就必须到这些地方走走。这种玩法,似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

但是,这几天,女儿就安排我们在市区玩。我也随遇而安。随着人流,在宽窄巷子、锦里古街、武侯祠游荡。为了买一件藏袍,我们陪女儿在藏族服饰一条街,从头到尾转了个遍。想品尝一下有点名气“双流老兔头”、“王妈手撕烤兔”。到处打听,才找到最正宗的店。然后耐心地排队。甚至,为了品尝网上推荐的那个“串串香”,还专门驱车去玉林路。

也觉得这几天过得非常好,非常充实。

观念又悄悄在变化:玩的方式,其实并非只有固定的一种。为什么要用一种方式,排斥另一种方式?


随感C

徜徉在成都,脑袋里又开始冒出一些句子......

成都是什么?

是清明的雨水,在水面上激起的一圈圈波纹?

是护城河边的垂柳下,那一溜躺椅,一壶清茶?

随着人流,蹒跚于闻名的“宽窄巷子”、“锦里古街”。曲曲弯弯的巷子里,人头攒动。巷子里的那些酒楼,那些茶肆,那些挑在门前,招揽客人的旗帜,那些在挿在戏台上的关刀......散发出一种韵味。这种韵味,令人恍惚,象是行走在古典小说里。

这边厢,说不定刘玄德正微服私访,在小吃店里,吃风味包子?那边厢,说不定西门庆和几个兄弟,正在楼上茶肆里,一边悠闲地轻摇扇子,一边朝巷子里熙攘的人群打望?

漫步小巷,心头洋溢的是:闲适、还是闲适......


随感D

总觉得成都的文化氛围厚重一些。当然,这里说起文化一词,并不是想给人灌心灵鸡汤。

成都小店的店名,很别致,很有点文化底蕴。作为重庆人,我特别留意了一下,你是几乎看不到“撒尿牛肉”、“猪圈火锅”、“厕所串串”或者”杀牛场火锅”之类令人倒胃口的店名的。

重庆和成都,相邻很近。早上还在重庆的小摊边,端着一碗麻辣小面,中午就可以躺在成都树荫下,品盖碗茶。

但从成都的店名,折射出来的两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恐怕这个距离就大了......

晚上,我们在宽巷子里的“壹丁咖啡”坐下,露天坝子上,飘荡着轻柔的歌声: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曲美,夜静,春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行(随感几则))